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美国公司上演星球大战

发布时间:2022-05-07 18:55:03 | 浏览次数:

计划在3月底前发射一只可重复使用的火箭。这是人类首次将之商用——过去的几十年,可回收利用一直是火箭发射产业中无法解决的难题—最终解决它的是一个私人公司。一旦火箭可以重复利用,就像打开了太空交通运输的廉价通道—太空餐饮旅游、采矿和运输等大生意就具备了前提。

竞争成功搅动了一个每年1900亿美元的航空卫星发射市场。在最近美国空军卫星发射订单报价中,SpaceX以仅为对手23%的报价,让原本居于垄断地位的大型军工企业ULA失色。

在过去的一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商业载人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项始于4年前的计划,主要用于激励私人企业参与载人飞船以及亚轨道空间技术的开发,相对于NASA所给予的总计15亿美元补贴,其意义更在于一种开放的姿态—借助私人公司的力量加速太空技术的开发。

SpaceX是艾伦·马斯克创建的。继Paypal、特斯拉汽车和有点不靠谱的胶囊列车之后,这位年仅43岁的科技狂人又增加了新的注释。

除了有限的补贴,NASA还把相关研发工作外包给私人公司,比如SpaceX目前已经从美国航空航天局那里获得了超过20亿美元的合同大单。NASA在太空领域的合作者不止于此,理查德·布兰森的维珍银河公司也名列其中,进行太空旅行的探索。这家公司一直在测试混合火箭发动机,假如把它用到亚轨道飞行器上,从纽约到伦敦只要45分钟。

上世纪1990年代以设立挑战工程极限闻名的X大奖基金会(X Prize Foundation)提出了X大奖用于激励私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从中短期看,没人清楚投资回报将会如何。“开发一颗小行星的成本将是极为昂贵的,但是回报肯定会更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行星科学与物理系教授莎拉·西格表示,开发和研制的卫星,以每颗100万到20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去,以支撑长期资金运作。

科幻小说式的实验从10年前就展开了。

2004年6月21号,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一大早便搭乘飞机抵达加利福尼亚州东南部荒无人烟的莫哈韦沙漠,早上5点,他走进了缩尺复合材料公司(Scaled Composites)的飞机库,和公司创始人、航空航天界的“猫王”伯特·努坦见证了一场冒险—造价为2800万美元并载有一名飞行员的太空船一号试飞。

艾伦的想法很实际。这个30岁便从微软离职的亿万富翁,梦想着自己的名字可以和更多伟大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航空航天自然是其中之一。他希望成立一家能够利用私人资本,将普通人送入太空并让其安全返回地球的航天公司,以开创太空商业旅行的新纪元。

艾伦和努坦在2002年共同成立了莫哈韦航空航天公司,开始把精力投入到梦想的飞行器上,并将这个项目取名为Tire One。

那个时候,谈论任何商业计划都还为时尚早。对于二者而言,Tire One只是他们验证商业太空旅行可行性的第一步。他们也并非第一个有类似想法的人。以设立挑战工程极限闻名的X大奖基金会(X Prize Foundation),在1990年代便提出了X大奖用于激励私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艾伦·马斯克、拉里·佩奇和詹姆斯·卡梅伦现在都是这个非营利组织的董事成员。

艾伦和努坦的太空船一号最终冲破了10万米的距离,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由私人研制的航天飞机。在此高度停留了大约10秒后,太空船一号返回了地球。控制室内一片欢呼。除了他们,还有一个人也在实时关注着太空船一号的飞行高度—维珍集团的创始人布兰森。

2004年6月

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和伯特·努坦随着造价2800万美元的太空船一号最终冲破了10万米的距离。太空船一号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由私人研制的航天飞机。

3个月后,布兰森创立的维珍银河公司与莫哈韦航空航天公司签署协议,前者投资2500万美元,在太空船一号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技术研发,用于开发太空商业旅行。当然,更重要的是,维珍集团的Logo可以刻在太空船一号的机尾上,这样一来,布兰森就可以和艾伦一起共同挑战X大奖赛,享受2500万美元的投资所能带来的荣誉了—太空船一号成功完成了两周内的第二次太空之旅,不出意外地拿到了X大奖。

太空商业时代正式开启。保罗·艾伦在自传中表示,他把这项成就看得比创立微软还重要。在这之后,艾伦和努坦相继退出,而布兰森的太空之旅才刚刚开始。

在获得太空船一号的技术授权之后,维珍银河公司立刻开始了新一代太空船二号的研发工作。太空船二号计划比太空船一号大上一倍,并可以同时搭载两名飞行员和6名乘客,除了拥有更舒适的座椅可以减少压在乘客身上的重力加速度之外,还有更大的舷窗,便于乘客在亚轨道上俯瞰地球。

在太空船二号还没有进行完飞行测试的情况下,维珍银河公司便开始预售耗时两个半小时的太空旅行的门票,虽然在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停留的时间不过数分钟,但是标价20万美元一张的门票还是立刻被哄抢一空,购买者包括斯蒂夫·霍金、阿什顿·库彻以及布拉德·皮特夫妇等在内的众多名人。2013年5月,维珍银河公司已经将票价调整到了25万美元。

但即使只针对少数具有冒险精神的有钱人,维珍银河目前的预订名单也有诸多限制。根据美国国际武器运输条例(ITAR),由于搭载太空船二号进入太空的母舰白衣骑士二号所使用的火箭引擎在ITAR标准下被视为军用级别武器,因此维珍银河不得不暂停向所有来自军用武器禁运国家的顾客出售座位,这其中便包括中国。

对此,维珍银河公司副总裁,特别项目负责人威廉·珀默兰兹曾表示,“作为一家以个人客户而非政府为中心的创业公司,维珍银河致力于满足于每一位普通乘客的梦想,而非国会议员。但是由于美国政府特别强调相关武器条例的严格执行,在政策没有改变的前提下,维珍银河只有选择遵守相关的规定。”

让维珍银河的商业前景变得黯淡的并非只有政府。由于太空船二号及其母舰白衣骑士二号数量的限制,维珍银河公司短时间内还并没有能力满足众多预订乘客的太空旅行需求。

导致维珍银河的太空商业之旅不断延后的原因还在于,布兰森的运气没有艾伦那么好。在2007年一次发动机测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向还在研发中的太空船二号的火箭内注入一氧化二氮气体时引发了爆炸,造成3名工作人员当场死亡,另外3人重伤,这极大地减缓了太空船二号的研发速度。

直到2009年12月,太空船二号才正式和公众见面,在这之前,开发进度不断被延后的它甚至还没有经历过飞行测试。而不断增加的预算成本也是个灾难,并且已经有人在这场竞赛中率先出局。

2004年9月

布兰森创立的维珍银河公司与莫哈韦航空航天公司签署协议,前者投资2500万美元,在太空船一号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技术研发,用于开发太空商业旅行。太空商业时代正式开启。

这其中以Armadillo Aerospace最为著名,这家由开发出《雷神之锤》的传奇游戏设计师乔·卡马克创立的航天公司曾多次拿下X探月大奖,并曾计划推出售价10万美元的太空旅行门票,以抢夺排在维珍银河公司长长候选名单上的游客。

但是在2013年8月,乔·卡马克因为不能再继续承受每年至少100万美元的投入,而选择将公司“冬眠”,并解散了所有员工。

在太空商业时代里,开创了太空商业旅行的维珍银河公司并不是最耀眼的明星,这个巨大的市场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太空商业运输。

和只需要将飞行器送入距地面100公里左右的亚轨道,然后让飞行器靠着自身重力返航的太空商业旅行相比,太空商业运输对于飞行器飞行高度和控制难度的要求都要高上许多。为了进入近地轨道,飞行器需要具有更大推力的火箭,而在飞行器进入轨道和脱离轨道的时候,需要对飞行器的位置、速度以及轨道根数等变量进行极为精细的控制才能保证飞行器的安全。而在这个领域里,已经涌入了像马斯克、贝索斯这样的创业者,即使赌上自己的财产,这代深受1960年代美国太空计划影响的创业者们也相信,自己可以比NASA做得更好。

用马斯克的话来讲,SpaceX是他进行的“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将一大笔财富变成一小笔财富”的试验。

他在这家于2002年成立的航天公司身上累计投资了大约1亿美元,他希望利用可重复使用的发射工具,降低人们进入太空的成本(事实上SpaceX降低了至少75%的发射成本),最终实现太空殖民的目标。在2008年底,SpaceX宣布它获得NASA价值16亿美元的商业补给服务合同,其研发的猎鹰9号火箭将搭载着同样由SpaceX自行研发的龙飞船(Dragon)向国际空间站进行补给。其在2012年10月7号的成功发射也使得SpaceX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家将飞行器送入国际空间站的私人公司。

为了节省成本并提高开发效率,SpaceX所有的设计、测试、制造过程都在位于洛杉矶西南部的霍索恩市的工厂内完成。

在马斯克看来,官僚机构的繁杂正是发射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在此之前,NASA的航天飞机项目总共花费了1.7万亿美元,平均每次发射耗资都在15亿美元以上。马斯克并不认为这是正确的做法。他在TED上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所有的火箭都是完全不可重复利用的,航天飞机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火箭可以重复利用,但是即便是航天飞机的主油箱每次也都用完就扔,而可以重复使用的零部件要用1万人的队伍花9个月的时间来翻新。所以一个航天飞机每次飞行的成本最后都高达10亿美元,显然这不是很理想。”

2009年12月

太空船二号正式和公众见面,在这之前,开发进度不断被延后的它甚至还没有经历过飞行测试。

只有3800人的SpaceX目前已经能将单次发射的成本降低到5400万美元。马斯克相信自己有能力将每公斤货物的运输成本降低到1000美元左右。

截至2013年底,在SpaceX的发射日程表上,已经清楚地列出了超过50项发射计划。而马斯克1亿美元的投资,也换来了目前SpaceX接近20亿美元的市场估值。

包括NASA在内的众多原本牢牢统治着太空的各国政府机构已经逐渐意识到,和私人企业合作开发太空,才是未来更经济高效的做法。

在2010年颁发的NASA法案中,NASA的目标得以重新拟定:NASA需要向火星等更远的目标探索,而不是停留在地球轨道上。

2010年11月

由X大奖基金会主席皮特·戴蒙迪斯成立的行星资源公司,希望能够登陆那些被地球引力所捕获的近地小行星。

因此当航天飞机在2010年退役之后,NASA便开始了与私人航天公司更为广泛且紧密的合作,其中包括租用私人航天公司的飞行器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货物,与私人航天公司共同合作开发新型的航天飞机等等。

美国的商业载人计划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除了利用新技术降低人类进入太空的成本,已经有公司开始计划开发太阳系中存在于地球以外几乎无限的自然资源。

2010年11月,由X大奖基金会主席皮特·戴蒙迪斯成立的行星资源公司,希望能够登陆那些被地球引力所捕获的近地小行星,因为这些小行星上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稀有金属,部分甚至还有水的存在。

行星资源公司的最终目的是开采小行星上的矿物和水资源。这家公司得到了包括Google创始人佩奇和谷歌前CEO施密特、布兰森、高盛集团前主席约翰·怀特海德在内的众多亿万富豪的投资。

这听上去遥不可及,但此前人类已经为开发小行星做好了准备。日本发射的“铃木”(Hayabusa)小行星探测器已经登陆过小行星,并且在2010年的时候带回了微量的小行星矿物样本。NASA也计划在2016年向一颗名为“贝努”(Bennu)的小行星进行取样探测。

“尽管有难度,但我认为行星资源公司还是建立在可行的技术进步预期之上的。”莎拉·西格教授说。和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伦、美国空军前参谋长麦克·莫斯利一样,西格也在行星资源公司担任着顾问角色。

西格教授认为,从技术角度上看,行星资源公司需要解决的无非是如何在微重力的环境下从一颗小行星上探测并开发有价值的矿物资源或者水。

不同于有着长远计划却没有任何盈利模式可言的政府航天机构,行星资源公司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得靠商业赚钱。

尽管离真正开发小行星资源的距离尚远,按照行星资源公司的计划,虽然开发小行星资源需要多个步骤,但他们可以从几乎每一个步骤中制造出相应的产品,并依靠出售给政府或者科研机构获得相应的收益。

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从顶尖院校毕业,或者在NASA担任过要职的工程师及科学家愿意选择进入SpaceX、维珍银河、行星资源这样的私人航天公司工作。

敢于下注的风险投资家们正不断签署巨额支票帮助这些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太空商业时代里走得更远。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会完全退出太空商业的舞台。相反,国家正成为主导太空商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力量,并为私立太空商业机构提供着截然不同的发展机会,而这一幕像极了发展初期的互联网时代。

虽然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欧洲都拥有载人航天技术,但是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私人航天公司都出现在美国,美国之外的私人航天公司屈指可数。

虽然你有很多种方法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历史,但挑战太空一定是最贵的方式之一。

从餐厅里的食物到净化的水源,从通讯卫星再到月球车,从1957年开始的美苏太空竞赛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从中创造出的商业价值难以计数,目前全球仅商业卫星产业每年的产值就超过1000亿美元。而随着太空商业时代的到来,注定将会有更多的产业被创造出来。

推荐访问: 星球大战 美国 上演 公司
本文标题:美国公司上演星球大战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07/53645.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美国公司上演星球大战》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