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观点纵横

发布时间:2022-05-08 08:50:03 | 浏览次数:

什么是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是指适应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地理要求,各种运输方式分工协作、优势互补,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实现一体化的交通运输系统的总称。具体为:基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立形成符合区域经济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各种运输方式优化配置的交通基础网络系统,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和合理的运输组织方式,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实现运输过程各个环节无缝连接的一体化运输系统的有机集成。

综合运输系统包含两个系统:一个是交通基础网络系统,是实现运输的基础一个是一体化的运输系统,是运输服务和体系效益效率最终体现的运行系统。宏观政策引导和组织管理自始至终贯彻于这两个系统中,是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形成与运行的必备支持条件,也是我国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建立与完善的关键。

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思想是:在可承担得起的资源和成本消费的情况下,建立能够有效地满足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需要,并创造更好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交通运输系统。

——摘自《宏观经济管理》罗仁坚论文“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思路”(2004年第2期第19页—21页)

交通运输一体化

交通运输一体化是交通运输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它将交通运输的发展从单纯的交通工具与交通设施,延伸到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组织、运营、管理等整个过程中,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统一调配,以达到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优化,以便最充分地利用交通资源和最好地满足交通需求。交通运输一体化具备人性化、捷运化、信息化、生态化的基本特征。

一个完善的交通运输一体化系统应当包括: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一体化;客运系统和货运系统的一体化;交通运输规划与交通运输运营的一体化;交通管理一体化;交通信息一体化;交通控制一体化;交通管理与交通控制的一体化;交通控制与交通引导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系统结构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系统的资源(需求、供给、信息)的一体化等。

交通运输一体化指交通体系内部关联的紧密度,即设施平衡、运行协调和管理统一。“没施平衡”指在保持轨道和道路快速平衡发展的同时,重视换乘、停车和管理设施的建设。首先是道路与轨道之间的平衡,其次是动态设施与静态设施的协调,再次是以枢纽为联系各系统的纽带,最后通过管理设施将所有交通设施整合在一起。“运行协调”指所有交通方式彼此协调,紧密衔接,安全运行。强调公交内部、公交与个体交通以及客运与货运分层次的整合。“管理统一”则指交通各相关部门协同运作,共享信息资源,实现高效管理。

——摘自《宏观经济管理》刘晓青的论文“交通运输体系应实行一体化战略”(2004年第9期第18~21页)

公路运输是铁路运输重要竞争对手

1.由于运输市场结构和运输需求的变化,“铁老大”的地位受到其他运输方式尤其是公路和航空运输的强大冲击,旅客和货主在一个特定运输市场上现在已经不只有铁路可供选择,还有其他运输方式可供选择,因此旅客、货主的侃价能力大幅提高。

2.在运输市场上,铁路的进入威胁主要来自其他运输方式,尤其是公路运输,因为公路运输企业容易选择进入某个运输市场,比如京沪两地间的旅客运输市场,尽管公路运输企业所提供的运输产品或服务质量与铁路运输企业相比略有差异,但可以认为它们是在同一个运输市场上竞争,因而有能力选择进入的公路运输企业就是铁路运输企业的进入威胁。由于公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战略容易转变,铁路运输企业的进入威胁压力不断增加。进入威胁指某个运输企业进入一个运输市场,与其他各种运输方式的企业进行多方面的竞争;替代威胁指一种新运输产品对既有运输产品的替代。

3.铁路目前受到的替代威胁主要来自其他运输方式,尤其是公路运输。货主并不关心运输服务是如何完成的,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运输产品或服务。因此,具有不同起止站点和经由不同径路的运输产品或服务之间可以是相互替代的同质运输产品。由于公路运输企业基本都是真正独立的公司,为了追逐利润,它们会尽量开发新的运输产品来替代铁路运输企业赢利率较高的运输产品。因此,在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中,铁路运输企业的替代威胁压力日益增加。

——摘自《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周邵妮、胡立新论文“铁路运输业的竞争压力分析”(2004年第23卷第5期第29页—33页)

甘肃省公路货物运输结构调整措施及发展对策

目前甘肃省公路货物运输调整措施及发展对策如下:

1.调整货运运力结构。行业管理部门要“按照先审批,后购置”的原则,控制运力总量,调整运力结构,注重质的提高,防止量的扩张。(1)严把市场准入关,优先发展面向社会的公用型货运车辆。(2)加大运力结构调控力度。严格控制4.5t、5t及以下的普通货车和自卸汽车的发展,限制发展小型载货汽车,鼓励发展专用货车,尤其是零但运输汽车。

2.发展货运交易市场和信息管理。(1)充分发挥运输中介机构的作用,规范公路运输市场已经出现的各种形式的运输机构。(2)信息管理。尽快建立公路货运交易市场信息系统,注重网络化发展。

3.促进运输规模经营。政府部门应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调控手段,打破地域分割,鼓励规模经营,完善政策法规,规范市场竞争,培育市场主体。

4.道路运输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道路货运企业应满足社会专业化分工的需要,学习物流管理,扩充物流技术,大力发展适用型车辆,迅速进入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物流系统,迅速转化为以运输为基础,同时提供包装、仓储等各种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5.重视人才的培养。(1)提高人员业务素质,特别是掌握现代物流技术的人员;(2)提高人员的政策水平;(3)提高思想素质,提高从业人员自觉服从和配合行业管理的意识。

——摘自《兰州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张春民的论文“甘肃省公路货物运输的结构调整探索”(2004年第23卷第1期第115页—118页)

我国发展现代物流要解决根本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跨上新的重要台阶,今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人均突破1000美元。在现代物流发展的推动下,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是,我国物流运作集约化、社会化程度低,经营分散、粗放,不仅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也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相当多的生产和流通企业,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仍然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许多企业拥有自己的车队和仓库,独立设置经营网点和人员,自成体系,自我服务。这是造成物流成本高、效率低、服务差的主要原因,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严重障碍。为

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企业物流面临新的选择。要提倡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引入现代物流理念,抓好企业内部流程改造和资源整合,提高自身物流管理水平;鼓励企业间的物流合作,逐步建立供应链管理的合作伙伴关系;支持企业剥离、分立或外包物流功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如何在改善供给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培育社会化物流的需求基础,也是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摘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的文章“抓好资源整合 发展现代物流”(2004—08—30)

台湾运输业的分类

从运输的各种机能及管理方式将运输归纳为几类:

1.传统运输业。它是单纯的货物运输,以单独的个体,利用货车完成企业所交付的任务。货源的取得主要是自行寻找或经由货运中介取得,货源分散且无固定货源。它是缺乏管理的。

2.路线货运。指路线货运业者按其所属的各县市营业点定时发车,并行经一定路线,将运送的货物,以转运的方式送达客户目的地。

3.专业物流运输业。指车队司机受过专业运输实习,将运输作业程序标准化,并具有严格的司机管理和专业调度,能提供适当的运输策划,能充分满足使用者的各项需求。它不同于传统运输车队,也不同于路线货运。

4.快递业。是沿袭邮局的做法,将各城镇货主的零星货物用小货车收集后,再以定期、定时发车方式及转运方式运到各目的地,主要强调的是快。实际上,快递业与路线货运业类似,但它具备的功能比路线货运业广,甚至与各地业务连线作业,将货物运送至国外。快递业最大的困难就是无法回收货物(逆物流)、运送货物的质量有待加强、体积较大的货物无法运送。

5.宅配业。它是强调配送到家,与快递业类似,但它又比快递业及路线货运业具有多层次的运输。它强调的是量少,因此不宜用于量大的货物,也不适用于体积较大的货物。宅配业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与行为模式,未来将会对消费大众产生重大的消费革命。

——摘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台湾中原大学余章钧论文“都市交通与物流”

“第三利润源”的来由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权威物流成本研究学者西泽修先生在他的著作《物流一降低成本的关键》中谈到,企业的利润源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企业经营重点的转移而变化。1950年以后,日本处于工业化大生产时期,企业的经营重点放在了降低制造成本上,这便是日本企业经营的第一利润源。1955年,日本迎来了市场营销时代。这一时期,企业把增加销售额作为企业的经营重点,这便是日本企业经营的第二利润源。1970年开始,日本进入物流发展时代,这一时期,降低制造成本已经有限,增加销售额也已经走到尽头,切望寻求新的利润源,物流成本的降低使“第三利润源”的提法符合当时企业经营的需要,因而“第三利润源”说一提出,就备受关注,广为流传。

——摘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靳伟编著的《最新物流讲座》第二讲“‘第三利润源’与‘物流冰山’说”(2004—09—09)

建立和完善国际物流体系的原则

1.规划网络内建库数目、地点及规模时,都要紧密围绕着商品交易计划,乃至一个国家宏观国际贸易总体规划进行。

2.明确各级仓库的供应范围、分层关系及供应或收购数量,注意各层仓库间的有机衔接。

3.国际物流网点规划要考虑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留有余地,以备将来的扩建。

——摘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网孙咏华(南开大学国际贸易系硕士)的文章“中国国际物流体系的构建”(2004—10—11)

国企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企业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其本质是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实质上是企业组织机构、工作流程、计算机技术三个方面的总和。

——摘自《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李志贤、李燕论文“信息化:国企的战略选择”(2004年第23卷第5期第52页~55页)。

如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承原有发展观的合理部分,充实不全面的发展观,矫正有偏差的发展观,使我们的发展观更加符合自然规律,更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发展的阶段。

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促进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在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上,要完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保障公众了解和参与重大决策的权利。

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统筹协调。要正确处理快速发展与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的关系,快速发展要建立在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科学划分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强化制度协调和政策协调。

——摘自《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的“树立科学的发展观”(2004年第2期扉页)

(编辑/张立平)

推荐访问: 纵横 观点
本文标题:观点纵横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08/53710.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观点纵横》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