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史前食人族

发布时间:2022-05-08 19:10:03 | 浏览次数:

北京猿人,不仅创造了颇具特色的旧石器文化,而且还将人类最早用火的历史比原先科学家的估计提前了几十万年,他的发现地周口店因此被认作人类起源的圣地之一。

但是,当科学家满怀崇敬、激动的心情,小心翼翼地试图去揭开人类历史发源的序幕时,发现北京猿人竟是——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猿人的发现(图1)以及发掘工作获得的巨大收获震惊了世界,使自19世纪中叶以来就开始苦苦寻觅人类祖先,试图揭开人类史前世界未解之谜但一直收获甚微的科学家、探险家们终于拥有了一个难得的契机,纷纷将目光集中到了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图2)。1935年的春天,国际知名古人类学家德国人魏敦瑞来到了中国,在北京协和医学院B楼的办公室里,接手了一项梦寐以求的工作:开始全面负责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发掘和研究。

发现带来了——“不祥之兆”

1936年冬,中国学者贾兰坡在周口店连续发现了3颗北京猿人头盖骨,数量之多,在世界上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图3)。魏敦瑞对这些头骨化石整天爱不释手,但是,头骨上存有的一些孔洞和裂纹看起来竟像是伤痕,这让魏敦瑞大为困惑(图4)。好在当时人们对史前世界原始人类的考古工作已陆续有了一些发现,虽然都无法与北京猿人媲美,但史前人类世界的生活景象已在科学家面前变得渐渐清晰起来。只是,随着人们对原始人类的了解越来越多,一种不安的感觉也随之弥漫开来:

——1899年,在克罗地亚的克拉皮纳山洞考古学家发现了13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的头骨和四肢骨骼。这些骨骼异常破碎,有650块之多,而且上面布满了击打过和烧过的痕迹。

——1909年,在法国的费拉西山洞发掘出的另一颗尼安德特人头骨,破裂同样也很严重,以至于当时就有人猜测是被人砸破头吃了脑浆。

——1924年,在南非发现了距今数百万年的南方古猿化石。化石的头部骨骼上明显地存有圆形尖状物打击的痕迹。对此,发现者之一的雷蒙·达特博士认为:它是被同类打破的。

……

越来越多的发现都指向了一个可怕的事实,在几万年乃至上百万年的岁月里,原始人可能普遍参与了一件世上最骇人听闻的事情——人吃人!

在人类发展史中,火的应用不仅给原始蛮荒世界的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也孕育了人类文明的诞生,周口店遗址中厚厚的灰烬层就说明:北京猿人已能灵活地使用火。难道创造了最早的人类文明、备受赞誉的北京猿人也是同类相残、相食的食人族?这是一个人们想都不愿意想的问题,但又是一个必须澄清的事实,当然真相还有待接下来更多的发现和更深入的研究。恰在这时,“卢沟桥事变”爆发。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自此改变了北京猿人的研究走向。

研究推出了——“恐怖疑问”

随着战火的蔓延,周口店的发掘工作被迫停止,化石和接下来的研究工作不得不转移到了美国人办的协和医学院里保存和进行。在进行遗骨化石清点时,魏敦瑞注意到了一些特殊的现象:十多年的发掘累计出土头盖骨14件,其中比较完整的5件(图5),肢骨残片14件,还有一些牙齿和下颌骨。但按常理,躯干骨和四肢骨数量应大大多于头骨(图6);还有,在一个埋藏猿人下颌骨的地方,考古人员不仅发现了石器,而在旁边又发掘出了动物化石。但在通常情况下,原始人捕获了猎物,就会用石器剔肉削骨,再砸开动物的头颅和骨骼,吸食脑髓和骨髓,吃完后就留下了石器和动物骨骼。而人类化石是不会同动物化石和石器一起出土的,因为只有动物才是人类捕食的对象……

那么,对上述怪异现象该作如何解释呢?

——会不会是发掘时遗漏了肢骨?

不存在发掘过程中人为原因的遗漏。因为发掘出的骨块化石,无论多么破碎,都不会被随意抛弃;更何况标本运到北京后,还要经过研究人员的按类分选,就连细小的骨碴也不会放过;

——难道是受到了自然力的破坏?

自然力破坏的可能同样可以排除。因为在同一地点还发现了大量的动物肢骨,自然力是绝不会单单破坏北京猿人骨骼的;

——那么是某种外力将猿人头骨带进山洞的?

也非如此。因为考古发现凡是出土人骨的地方都没有水流经过的迹象;于是学者们曾将目光集中到今天非洲草原上一种凶残的食肉动物——鬣狗的身上。因为从周口店遗址的发掘来看,史前时期的鬣狗更加让人胆战心惊。那个时期的鬣狗体格极为庞大,甚至超过了今天的东北虎。这种爱吃死尸的动物牙齿尖利,撕咬力惊人,在周口店遗址中人们发现了大量带有碎骨的鬣狗粪便化石,说明鬣狗嗜血成性,甚至连骨头也不会放掉。此外,猿人洞遗址中北京猿人和鬣狗相互交错的化石堆积层也清晰地表明,洞穴最早的主人应该是鬣狗,50万年前的时候,北京猿人开始入住这里,从此,双方交替占领洞穴,进行了长达数十万年的殊死搏斗(图7)。但是,魏敦瑞翻来覆去都没有在北京猿人的骨骼上找到鬣狗咬过的痕迹——齿印或爪印,因此可断定不是鬣狗吃了人的肢骨;

……

正当魏敦瑞对这些反常的现象百思不得其解,陷入苦苦思索之中的时候,远在意大利的一个古人类考古的重大发现使他眼前骤然一亮:

1939年2月25日,科学家在罗马西南部的一个美丽小岛——齐尔切奥角上发现了一个存有古人类活动遗迹的山洞。在山洞深处一个用石块围成的圆圈中心,孤零零地底朝上摆放着一颗人的头骨化石,但没有发现人体其余部位的任何骨骼。在离石圈不远的地方,仿佛陪葬似地摆着三堆动物的骨骼,它们分别是赤鹿、牛和猪。让人惊异的是,那颗人的头颅底部有一个大洞,整个头颅也破裂得很严重……很快,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结论出来了:这是一颗20万年前欧洲史前人类——尼安德特人的头骨。其底部大洞的边缘参差不齐,不像自然生长的那样相对平滑,而且颅骨的右侧存有遭到过凶狠击打的痕迹。因此专家认为:这个尼安德特人很可能是丧生在同类手下,然后被残忍地割下头带回洞里,砸开颅底吸干了脑髓(图8)。

意大利的发现和北京猿人发现时的情形非常相似:他们的头骨和肢骨数量的比例都极为不相称,齐尔切奥角的山洞中只留下了1颗头骨,而北京猿人有5个比较完整的头骨和极少量的肢骨。这样,在发掘遗漏、洞穴坍塌、水流等原因都无法解释北京猿人头骨和其他部位骨骼的数量不相称的现象时,魏敦瑞认为就只剩下一种可能:是北京猿人自己将头颅带到洞穴里的。

历史终有了——科学定论

当魏敦瑞抱着心中始终存在的谜团进行更细致研究的时候,他发现北京猿人颅骨化石中的那些像伤痕的裂纹和孔洞其实就是伤痕:

——在1929年发掘的第一个头骨化石顶骨表面有多处凿痕;

——在1936年发现的3个头骨化石中,第一个头盖骨的额骨左侧和顶骨上有很深的切痕;第二个头骨化石的顶骨中部有一块直径大约1.5厘米的浅而不平的圆凹痕,仿佛是遭到了某种尖状物的击打,并且在这个头骨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情况出现;第三个头骨化石的顶骨上居然有一个近3厘米的矢状深切痕。

根据这一现象(图9),再结合此前半个多世纪里发现的考古证据,越来越多的怀疑使人们对史前的世界日益感到困惑。魏敦瑞认为:原始人极有可能残食同类,北京猿人自然应该包含其中。

但是,科学家通过长期观察发现,在同一野生哺乳动物种群中,争斗是难免的,但因争斗而发生“命案”的现象却不多见。如狒狒,这是一种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的哺乳动物,科学家一直参照它的行为方式来研究早期人类的生活状态。研究发现:狒狒虽较具攻击性,可它们之间不会相互捕食。那么,在史前世界的北京猿人中如真有自相残食的情况出现,那么肯定还有一些仍不为人们所知的原因,但这还有待人们去更进一步地探索和发现。

在约半个世纪后的1991年夏天,一支由法国地中海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法国东南部罗纳河上游的河谷中的一个名叫莫拉—古尔西的山洞里,发掘出了10万年前的人类遗骨、动物遗骨、石器和灰烬层。于是,一切都真相大白了:

当考古队员清理洞中的人类遗骨的时候发现,骨骼上存有一道道伤痕。这些痕迹与骨骼通常的损伤完全不同,看起来更像是有人刻意造成的,如一根人的左大腿骨,其底部破裂成了3块,左侧的骨片上留有大量反复摩擦的擦痕,右侧的骨片上有很多划痕,仿佛有人用尖利的石刃从腿骨末端使劲地划过;更有甚者,在一个头骨的左顶骨上,明显可以看到两个长达7厘米、呈V字型的石器划痕。这与当年魏敦瑞在北京猿人化石上的发现极为相似。

接下来当考古队员清理洞中的动物遗骨时,发现了同样的痕迹(图10)。考古工作者认为:这应该是狩猎者剔骨削肉和吸食骨髓后留下的。那么,在人骨上和鹿骨上怎么会出现同样的伤痕呢?考古学家推断:那是在欧洲的最后一个冰期,法国南部寒冷而干燥,但是罗纳河谷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因此7万~20万年前这里一直是尼安德特人热爱的家园。然而,随着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导致食物的越来越匮乏,在10万年前的某一天,这个家园的平静突然被打破了:2个成年人、2个少年和2个五六岁的孩子先后遭到了残杀,而且杀人者像对待赤鹿一样处理了这些战利品……1999年10月,国际上权威的《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名叫《法国阿尔代什省莫拉—古尔西的尼安德特食人现象》的文章,为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尼安德特人食人的问题画上了句号。

而上个世纪的30年代末,办公室中魏敦瑞面对着几个伤痕累累的头骨化石,认为要搞清问题真相,必须从进一步挖掘北京猿人的真实生活着手。在接下来的研究中魏敦瑞发现:在可以辨认出年龄的22个北京猿人个体的遗骨中,有70%的人14岁以前就死了,年龄在15到50岁的有6人,占了将近30%,而能活到了50岁的只有一个女人。北京猿人短暂的实际年龄说明,当年他们的生存状况远比后人们想象的要残酷得多(图11)。这时,魏敦瑞突然注意到了一个一直熟视无睹的事实:为什么挖掘出的这些头骨中主要是头盖部分,而缺少头颅面部和底部骨骼?这绝对不正常。其实在当时,同样的问题同样使一位荷兰古生物学家孔尼华感到困惑。因为在1930年,孔尼华在亚洲南端的印度尼西亚也挖掘出一批这样的头骨,它们和北京猿人的头骨具有惊人相似的特征,所有的头骨都没有面骨,甚至有两个只具有脑颅后部。孔尼华认为:这种现象和后世南太平洋区域流行的一种恐怖风俗非常相似,当地的土著总是将俘虏相对脆弱的面部砸碎,取食脑髓,最后只留下了坚硬的头盖骨。孔尼华的这一结论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另一种观点认为:没有面骨可能是由于面部本身结构上的弱点造成的。但是,在如今发现的原始人类的头骨中,有很多都比较完整,包括埋藏年代最久远的非洲南方古猿化石。显然,面骨的缺失是由于自然力破坏的说法同样很难令人完全信服。因此,主流观点还是倾向于孔尼华的观点。

通过几年的研究,魏敦瑞终于可以大致描述出50万年前发生在周口店的那真实的骇人一幕:50万年前,周口店遭遇了一个罕见的冬天,干旱,严寒,使这里连鸟类都几乎绝迹,而生活在密林中的猿人群体也到了崩溃的边缘。饥饿使他们之间陷入了疯狂的相互残杀,同类的肉体和脑髓成为他们最后攫取的食物……

虽然证据确凿,推论合理,但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饥饿导致人类相互残食的结论仍是不可思议。那么,有没有更直接的证据表明人类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人吃人的现象呢?1998年夏天,美国分子生物学家马拉教授在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的实验室做了一项特殊的实验,试图在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学的手段检验人吃人的现象。实验检验的对象是一块1150年前古印第安人的粪便化石,要通过检验得知这块粪便化石中有没有一种特殊的人类肌红蛋白质。这种物质不会在食人者的消化系统中存在,因此如果在人的粪便中发现它的话,只可能来自于被粪便的主人吃掉的人。实验结果很快就出来了,粪便中竟然真的存在而且只有人类肌红蛋白。这说明:这块粪便的主人在排泄前的12~36个小时内,所吃的只有人肉。这个结果使人震惊,也令人大惑不解。因为那时的古印第安人已拥有了较先进的农业文明,应该不愁吃喝,又怎么会沦落到残食同类的境地呢?后来通过对当地环境考察认定,1000多年前这块粪便主人生活的地方曾经发生过严重的旱灾,导致当年的古印第安人可能饥不择食,最终到了人吃人的地步。

1939年,魏敦瑞出版了他的研究专著《中国猿人头盖骨》一书。书中写道:“猿人猎食自己的亲族正像他猎食其他动物一样。因为古猿人意识到后脑较其他部位更易致人于死地,于是就用锋利的石器敲打头部,然后吸干脑髓,再慢慢割下其他部位的肉吃……”1941年春,在太平洋战争即将爆发之际,魏敦瑞悄然离开了中国。而此后由于猿人头盖骨神秘失踪,他所下的北京猿人是最早的食人族的结论也成为仅有的权威论证。

时光荏苒,60年时间转瞬即逝。尽管北京猿人的同类相食在现代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甚至被某些人看来堪称印迹在人类成长道路上永远难以拭去的“一大污点”。但是,若考虑到数十万年前那个生产力极度低下、弱肉强食的生存环境,如今人们还能苛求历史什么呢?

推荐访问: 史前 食人族
本文标题:史前食人族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08/54073.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史前食人族》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