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江苏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践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2-05-09 19:10:03 | 浏览次数:

发展循环农业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江苏循环农业发展的不同地域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江苏农村经济的发展。

江苏省是我国农业大省,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0年的218元增长到2007年的6480元。与此同时,江苏农业经济发展中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2006年江苏省人均耕地面积0.066hm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5%,预计到2010年苏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05hm2。江苏全省土地退化指数为7.40,列全国第二。人均占有土地水资源量432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农业生产中花费施用量达705Kg/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27Kg/hm2)的一倍以上。化肥平均利用率为40%,除草剂为70-80%。寻求新的农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成为实现江苏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循环农业就是把循环经济理论应用于农业系统,以生态经济学和生态技术学原理及其基本规律作为指导,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和铲平生命周期中减少自然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和废弃物的排放量,实现“投入品-产出物-废弃物”的循环综合利用,最终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新型发展模式,大道资源的低开采、低消耗、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实现“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环行流动。

“九五”期间,江苏省进行了4个国家级、25个省级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县(区)的建设,“十五”期间又进行了13个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的建设,迄今为止,江苏省已建立了多种循环农业模式,使农业资源在循环中得到充分合理利用,实现了农业生产无公害化、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物资源化,有效地推进了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江苏循环农业实践模式分析

立体农业模式

立体农业是在有限的区域内,建立多层次配置、多种生物共处的立体种植、立体养殖、立体种养相结合的一种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开发立体农业,可以充分挖掘土地、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效率,通过间作、套作、混作及立体种养、混养等立体模式,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量。通州市石港镇建设了水稻田生态养殖鱼、虾、蟹的种养结合模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施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扩大了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出,年均增加收入18000元/h2以上,全镇农民人均增收400元以上。江都市棉田套种西瓜、桑田套种大豆和蔬菜,使单位土地面积收入提高了0.75-1.5万元/h2

近年来,江苏在发展传统立体农业中引进了现代企业,如徐州丰县建立了“鸭一沼一果一企”的循环农业模式。该县通过引资兴建了果汁加工企业,利用瑕疵青果、风落果生产浓缩果汁,果渣制成饲料用于鸭业生产,鸭粪制沼气,沼肥肥沃果园,形成了循环农业模式,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果农的收入。2002年以来,仅瑕疵果的利用就为全县果农增加了过亿的收入。

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该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以农户为基本单元的生态家园型,农户通过建设沼气地,结合农村改厕、改圈、改厨,使人畜粪便随时随地直接自动流入沼气池生产沼气,沼气供农户日常生活,沼渣肥地、沼液养鱼。江苏全省户用沼气池已累计达44.7万户。另一是大中型畜禽场建设能环结合的沼气工程,目前已建有大中型畜禽场沼气工程128处。另外,全省建有村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1.79万处。

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循环农业能使各级生产者的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节约大量原料和人力,减少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燃料等各种工业辅助能的投入,提高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涟水县徐集乡严王村449个沼气户,发展了53.3h2无公害农产品,年收益200万元,年出栏生猪3000头,获利约40多万元。吴江震泽江众畜产品有限公司拥有一个年产肉猪、苗猪万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每日生产10吨猪粪便和40-50吨的污水,该公司建设了一个以3003厌氧塔和603贮气柜为主体的大中型沼气工程,日处理湿粪和污水40吨,日均产沼气403,不仅解决了公司20多名职工的生活用气问题,还满足了养殖场照明及冬天取暖用气需求,干粪便涸沼渣全部由吴江顺和化工公司生产颗粒有机肥料,生产的沼液全部用于邻近农业园区和苗木基地,每年增收8万多元。

绿色与有机农业模式

该模式是以生态农业为主要内容,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选择环境条件和基础设施优越的产地建设无污染、无公害的生态农业生产基地,推广有机农业的生产技术,扩大有机农业产品的生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到2007年年底,全省有28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3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3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200多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全省已认定无公害产品2050个,其中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转换的产品达1800多个,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达1800多个,全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达271个,现已有33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技术对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的资源化、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等。利用形式除了前述的沼气发酵技术,还有农业废弃物堆肥技术、禽畜粪便除臭饲料化技术、微生物菌菇技术等。主要有加工废弃物集中利用模式和加工废弃物就地利用模式,前者是一个某类加工废弃物较多的地区,建设农产品资源化基地,利用现代生物工程和高效提取技术,专业从事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如丰县的果树每年都要修剪或更新,产生大量的废弃树枝、板皮。2005年吉林森工江苏分公司落户丰县,对果树枝粉碎后加上锯末可制成高品质的胶合板材,年产刨花板10万Ⅲ3;邳州市每年产生大量的银杏叶,现有银杏叶提取物生产企业9家、13条生产线。年产银杏酮250吨,银杏内脂20吨,全市银杏叶提取物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0%。海安县南通绿园有机肥有限公司是江苏省最大的禽畜粪便加工企业,将鸡粪加工成合成肥料,年产有机复合肥2.4万吨。后者是对易腐败或附加值较低的农业废弃物,采用就地利用的循环模式。

江苏循环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宏观调控缺乏一定的力度 目前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还处在政府推动阶段,政府的环境保护政策仍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推动力。缺少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的强力干预,市场机制无法充

分发挥作用。

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在实践中的运作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目前,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农户为基本单元的庭院型农业循环经济的运作时,农户在前期的工作中需要有较大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农户个体的投入不足,制约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的地区循环农业起步不久,由于地方政府的经费投入有限,导致示范效应难以扩大,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到农业生产中难以给予资金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循环农业的推广和深入。

技术开发不够 农业循环经济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深入的调研,需要有相应的实用技术。目前,对产业链条的开发研究和实践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无论在资金投入还是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都亟需进一步加强和优化。

江苏发展循环农业的创新思考

观念创新 更新观念是发展循环农业的源泉和动力。循环农业的主战场在农村,要将发展循环农业的理念和知识纳入农村的基础教育,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使循环农业的理念深入到千家万户,在农村形成发展循环农业的浓厚氛围: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报告、展览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业循环经济,帮助农民辩证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高农民对循环农业的认同度和参与意识,转变生产经营理念,增强生态意识,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通过示范村、示范户的建设,以点带面,强化宣传效果,提升农民发展循环农业的积极性。

制度创新 农业循环经济是政府导向经济,发展循环农业需要政府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提供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一是加强对循环农业的法律调整,严格区分循环农业各个环节中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管理者之间各自的权责,以保障农业循环经济有序运行、保证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维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加快制定农业清洁生产管理办法、乡村环境清洁标准和农业清洁生产管理办法和农业清洁生产标准,严禁有害化学物品的滥用,改变传统的高耗能、高投入、高污染的农业发展模式,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三是制定和完善支持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尤其是发展初期,在财政税收、土地利用、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必要的扶持,特别是在试点期间,政府承担主要资金投入的责任。四是制定绿色GDP核算及考核制度,建立有利于循环农业发展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将是否有利于循环农业的发展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来对待。

技术创新 根据循环农业的发展要求和技术特征,必须大力研发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环保技术和系统绿化技术等,积极推行以生态环保为导向的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制定适应各地实际的农业技术战略,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改变传统农业技术范式。近期,应重点在农业清洁化生产技术连接、绿色生产技术和农业资源多级转化、资源高效节约利用与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循环农业技术标准规格、农村生态社区建设技术、农村生活消费绿色技术等层面开展整合与集成研究,建立相对完善的推动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应加强农民的理论培训和技术支持,如在套种、节水农业技术推广中的技术培训等,做好发展循环农业的技术保障。

推荐访问: 江苏 农业发展 循环 实践 创新
本文标题:江苏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践与创新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09/54491.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江苏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践与创新》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