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赵氏孤儿故事:不同时期的主题新探

发布时间:2022-05-10 14:15:02 | 浏览次数: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9-00-02

摘要:从《左传》到《史记》,赵氏孤儿故事基本定型,后来不断地被改编成戏曲和电影,活跃在舞台和银屏上,在18世纪的欧洲也引起过很大的轰动,本文主要通过史实和几种主要改编的剧本来分析探讨赵氏孤儿故事的演变过程,及其不同时期的主题变化。

关键词:赵氏孤儿故事 演变 主题变化

在中国历史上,曾流传着一个赵氏孤儿的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晋国的赵氏家族一门忠义,但被奸臣陷害,整个家族被灭只留下一个孤儿,许多侠义之士为了救赵氏孤儿先后丢掉生命,孤儿长大成人,最终报仇的故事。经过后人不断加工、改造,不停在舞台和银屏上演。赵氏孤儿故事流传至今,在中国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国外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元代之前故事演变

有关赵氏孤儿故事的记载,最早见于儒家经典《春秋》:“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宣公二年)“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成公八年)①这两条记载很简短,只是提到赵氏灭族,包括后来的《公羊传》和《谷梁传》虽然详细扩展了这段历史,却都未提及赵氏孤儿,只有《左传》叙述了赵氏灭族的原因并提到了赵氏孤儿,将这一报复性凶杀的线索揭示了明白。但《左传》故事中没出现奸臣屠岸贾,赵氏灭族是由于赵氏家族内部私通乱伦而引起互相攻杀,实质是赵氏家族内杠,赵武也只能说是随母亲赵庄姬在宫中避难的遗腹子。另外,《国语》卷十一晋语五襄公,《吕览》卷十五“报更”,《说苑》卷六“复恩”、卷十四“至公”等书对赵氏孤儿的故事都有记载,但与《左传》上所记载的内容基本相同,只是个别地方稍微有点变动。虽然《左传》关于赵武的故事几句代过,但赵氏孤儿的故事已经初见雏形,而且比较曲折的故事情节,为后世对赵氏孤儿故事的加工和改造工作留下了极大的空间和余地。

但先秦时期搭构的赵氏孤儿的故事只是一个基本框架,到了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便十分成功地完成了这一伟大的雕塑。《史记》中赵氏孤儿的故事出现了三个新内容:一,出现了奸臣屠岸贾,是他兴风作浪,不请君命而擅胁诸将族灭赵氏,搜索赵氏孤儿,杀公孙杵臼,在君臣矛盾之外,新加进了忠奸的斗争。二是将赵朔妻更淫为贞,从而改变了赵氏被灭的直接原因与矛盾冲突的对象。三是公孙杵臼、程婴的殉孤立孤,将忠奸斗争的意义具体明确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使这一故事更加曲折复杂。由于这三个新内容的出现,把赵氏孤儿故事从起因、阵线、代表人物、发展过程,直到结局,全来了一番彻底的改造,使其具有了进步的主题、曲折的情节、尖锐的矛盾冲突,同时还比较生动地塑造了程婴、公孙杵臼、韩厥、屠岸贾等人物形象。而且,其中包孕潜含的戏剧新因素,成了以后中国戏曲和小说改编创作的契机。因此,不妨说,赵氏孤儿故事能够发展和流传,是与司马迁的成功改造分不开的。②

二、纪君祥与元杂剧《赵氏孤儿》

元代戏剧家纪君祥,为《史记》中所记载的赵氏孤儿故事中描述的程婴、公孙杵臼、韩厥三人的狭义行为和无价的友情感动,把这段故事改编为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剧的剧情为:晋灵公时,武将屠岸贾专权,因私仇杀了赵盾满门,公主驸马自杀,赵氏门客程婴冒死救出赵朔之子既赵氏孤儿,守门大将韩厥放走程婴后自刎以灭口。随后程婴献出了亲身儿子替孤儿送死,老臣公孙杵臼献出生命,保住赵氏唯一的血脉。程婴又让孤儿认屠岸贾为义父,待孤儿长大成人后,程婴以画卷说明事实真相,终于为赵氏一门和死去的义士复了仇,孤儿复赵姓,荫袭赵家原来的爵位;韩厥的后代仍然继为上将;赏赐给程婴田庄,以表扬其义勇行为;给公孙杵臼立碑造墓,以示厚葬。恶人受惩、仁义之士受奖赏和褒扬。

通过纪剧《赵氏孤儿》的故事梗概,我们可以看出,纪君祥在《史记.赵世家》所提供的故事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自己的艺术虚构,把整个故事讲述的更加完整、更加具有悬念,在扣人心弦的故事发展中,将扬恶惩善、褒奖仁义、“士为知己则死”的观点渗透于其中。这样一改动,剧本的正义与奸邪的斗争更加尖锐,戏剧矛盾更加集中,冲突更加激烈,人物性格更加鲜明,戏剧主题也就更加深化,即通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复仇主题,宣扬了正义必胜的精神信念,赞颂程婴、公孙杵臼等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的人格力量。元杂剧《赵氏孤儿》之所以影响深远,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作品所反映的正义主题与民间所提倡的道德伦理相契合。

三、明传奇《八义记》

到了明代,有多种版本演绎赵氏孤儿故事,现存最完整的版本是《六十种曲》版《八义记》。它故事情节较之元杂剧《赵氏孤儿》,则更加铺张。其中故事中的“八义”指的是周坚、鉏麑、提弥明、灵辄、韩厥、公孙杵臼、程婴八位义士。在《八义记》中,主要人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公孙杵臼变成老宰辅,站在朝廷的一边,反对奸臣,辅助忠臣;程婴变成赵朔的忠仆,。这种改变,更符合明传奇中常见的“义仆救主”的形象。情节上把提弥明击獒,桑下饿夫灵辄,鉏麑触槐放在同一个故事中连续展开,同时增加了“周坚替死“情节,使赵朔得以不死,夫妻父子团圆。既满足传奇大团圆需要,也使情节更加丰富曲折。主角也换为赵朔和公主,围绕着赵朔父子和夫妻,八位义士各种营救行动展开,赵氏的胜利,实际上是忠臣群体的胜利。传奇“大团圆”的套路,最后造成“孤儿不孤”,淡化了复仇主题和悲剧色彩,于是《八义记》将主题转移到“忠君”上,这和明代激烈的党争背景有关。

明传奇一般都很注重情节,所以《八义记》做到了以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情、景、事交融的艺术境界。可是“《八义记》篇幅冗长,但从委婉曲折地叙写悲欢离合之境和生旦净末之情取胜,体现了明代官方心里和民间心理交互渗透的历史意识,道德影响。”③每一个剧本的改变都会带上时代的烙印,《八义记》也有不足之处,但对故事的流传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四、赵氏孤儿故事在当代的演变

2003年,林兆华和田沁鑫把各自导演的话剧《赵氏孤儿》搬上舞台,虽然在情节和主要人物上和元杂剧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复仇主题已经淡化了,田版的赵氏孤儿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后,表现出来的不是执着去报仇、立即杀掉屠岸贾,而是处在两难境地的困惑:“今天以前我有两个父亲,今天以后我是孤儿,我将上路。”,“孤儿”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儿。林版“不管多少条人命,他跟我没有关系”, 要为自己而活,孤儿干脆放弃了报仇,从而颠覆了传统的复仇主题;尤其是那两句台词,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2010年,关于赵氏孤儿的故事首次被拍成电影搬上银屏,著名导演陈凯歌一改元杂剧《赵氏孤儿》的“复仇”主题,在电影中处处流露出一种关爱,他自己在采访时都说:“这是一部关于爱的影片。庄姬托孤时只说:“程婴听着,等孩子长大,不许告诉他父母是谁,也不许告诉他仇人是谁,忘了报仇,就过老百姓的日子。”体现了伟大的母爱。同时,赵孤也不是在仇恨中长大的孩子,他是一个阳光聪明、心理健康的男孩,有两个爱他的父亲,程婴不仅救他还把他养大还教育他,不想让他去承受过多的深仇大恨,就连一向心很毒辣的屠岸贾也对孤儿非常慈爱,“最后要杀屠岸贾也是程婴自己的决定不是程婴的。”④这都体现了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尊重。

五、结 语

赵氏孤儿的故事表现着中华民族为正义、为理想而斗争的精神,这个精神是不妥协的、不惜任何牺牲的,是有耐性、有智谋的,是充满信心而于惨痛气氛中具有乐观色彩的。在初期的封建社会里,它为义侠的行为;在民族斗争时期,它就成为民族气节,两千多年来,不论中国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这精神一直与中华民族俱存,所以表现这精神的赵氏孤儿的故事也一直流传下来,脍炙人口。

注释:

1 黄竹三、冯俊杰《六十种曲评注》[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卷,第177页。

2 吴 敢.《曲海说山录》.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版

3 虞卓娅. 《论明传奇<八义记>的艺术价值》.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5年第22卷第4期第27页

4 陈凯歌.别让那些“高调”继续毒害观众[N].南方周末,2010年11月25日.第21页

推荐访问: 孤儿 赵氏 时期 故事 主题
本文标题:赵氏孤儿故事:不同时期的主题新探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10/54735.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赵氏孤儿故事:不同时期的主题新探》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