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高校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22-05-10 17:20:03 | 浏览次数:

摘要:高校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的问题不容忽视。文章从高校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的表现出发,分析了它的不利影响与弱化原因,并提出了提升高校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5-0059-04

高校教师是高校教书育人的主力军。高校教师群体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对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直接影响。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但是如果不考察高校教师这一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及其动向,无疑没有找到硬币的另一面。因此,审视高校教师这一群体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如何做到让大学教师真学真信真行马克思主义,是当前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 高校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的表现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正确地把握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什么时候坚持马克思主义就会取得胜利和成功,相反如果违背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和建设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正因为如此,我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在宪法和党章中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亿万民众的根本信仰[1]。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要内容包括:唯物主义的世界图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由而全面的人生追求。这四个部分各自具有自身的内涵、特色和地位,共同架构起这一信仰的体系[2]。就高校教师群体而言,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求自觉地学习马列、宣讲马列,用马列主义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当前高校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的表现

我们知道,高校教师群体都是受过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熏陶的教育工作者,理应成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表率和榜样。不过,从现状来看,与其他社会群体一样,高校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值得教育主管部门及整个社会的关注。这种信仰弱化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当前高校教师尤其是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学习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一种非常突出的现象。无论是党的各次代表大会的文件决议,或者中央的相关文件精神,自觉学习的人越来越少。不仅仅是普通教师如是,高校各级领导层或多或少也存在这种现象。少数教师或者领导被送到各级党校去培训其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有的漫不经心纯粹应付,有的干脆就报个到,中间连脸都不露,结业的时候再来一次,一般也能顺利结业。对各高校制度性的集体学习,一些教师也是以各种借口请假躲避。

2.不讲马克思主义。因为不学习马克思主义,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就不讲马克思主义。一是没有办法讲(因为未曾学习过自然不知怎么讲),二是讲不好(一知半解甚至曲解自然讲不好,也不能让人信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流行过多种社会思潮,不过总的趋势是马克思主义思潮越来越受冷落,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却得以大行其道。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思潮劲吹中国高校,如存在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理论、新教伦理、后现代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等,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一直是不温不火,很多时候甚至被弱化。在这种尴尬的大环境下,研究学习宣讲马克思主义并不受欢迎,就连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底气不足。

3.不践行马克思主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如果在实践中用不着,或者不愿意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说明我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依然是不成功的。当前的高校真正能够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指导学习和工作的只是极少数。就教学管理方面来看,形而上学、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瞎指挥、一窝蜂等现象层出不穷。就高校教师来看,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健康积极的越来越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急功近利的心态等不良倾向越来越严重。无神论思想很不彻底,封建迷信思想仍有市场。所有这些都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要求背道而驰。

二、高校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的不利影响

(一)阻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我国高等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它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战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中国的高等教育需要千千万万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通的高校教师。如果高校教师在政治方面不合格,我们要培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就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政治素质、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来看,现状着实堪忧。例如中央一再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性,但是到了高校层面,不少中央明令要求的政策到了高校层面很难不折不扣地执行,在一些理工科院校这种现象就更为明显。一些理工科的教师甚至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占用的课时太多,占据的学习时段不合适(认为不要放在大一大二阶段,最好放在大三大四阶段);国家给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一点点政策性经费也让他们很不舒服(事实上这种经费的倾斜与支持力度并不大,一所规模为三万学生的高校一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经费总和还不及一个稍有分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经费)。还有一些理工科专业教师认为,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目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纯属多余,作为大学生只要把相关专业课学好就行了。这些论调本身不经一驳,但是其负面影响却不可低估。如果真的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削减甚至取消,我们的教育目的将无法实现。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专业知识只是一个方面。大学生要成才首先要有德,要有法律意识,要有文化涵养,要懂得为人处世。这些是一个人立身的根本。即使是像美国这样高等教育很发达的国家,也非常注重大学生的人文思想教育,而不是把这些课程取消。我国高校一些教师之所以有这样的错误认识,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自身不学习马克思主义,心中完全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些人即使曾经在大学阶段学习过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没有真正学进他们的大脑。

(二)影响教师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忠诚

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不会有对中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忠诚。道理很简单。在这一点上我们不乏很多正面例子,如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华罗庚等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毅然投入祖国的怀抱,为新中国的建设出力。早几年回国引起轰动的北京大学饶毅教授、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等也是教育界的榜样。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高校尤其是在国内稍微有点影响的高校不少教师到国外进修后就想办法滞留不归。这种情况对中国的教育事业损害很大。国家花了金钱、学校提供机会培养他们,让他们有绝大多数教师从来不会有到国外学习的机会,然而这些教师中相当一部分一有机会就不愿意回国工作了。我所在的学校不算有名气,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所以,现在高校在职教师如果要出国进修、到国外做博士后研究,人事管理部门往往不得不与他们签订合同,并且要求他们交付一定的押金,以防止他们出国逾期不归。但是一旦出国学习或者研究人员在国外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这些合同、押金对其约束力依然显得十分苍白。这类高校教师虽然能力较强,但是这类人越多,对中国的教育事业损害就越大。这些人对国家教育事业不够忠诚的原因虽然很多,但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由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问题,对祖国的教育事业忠诚度下降,导致高校教师队伍不稳定,造成人才流失,从而给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造成负面影响。

(三)不利于对在校大学生产生正确的引导作用

今天的大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他们嗅觉灵敏、信息来源广泛,对校内校外的信息很快就能知晓。当前高校部分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忽视更不能熟视无睹。作为与他们日常接触的教师其品行如何、信仰如何,无疑是他们关注的一个焦点。如果他们所面对的教师在台上谈起马克思主义信仰来滔滔不绝,但是实际表现又完全不一样,其教育效果就不是正面的,而会起反作用。如果教师讲的是社会主义好,但是不少教师却争相往资本主义国家跑,这种宣传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要真正让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按马克思主义的要求办事,高校教师必须起表率作用。

三、高校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的原因

(一)国际大环境的不利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东欧剧变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攻击诋毁谩骂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种时髦。这种国际形势的急转直下无疑对同样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虽然顶住了和平演变的冲击,但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却也在中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虽然中央的立场明确,但是靠统一思想来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念已经非常艰难。高校作为知识分子的聚集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因此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生动摇是难免的。可以说,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马克思主义信仰仍将在低位徘徊。只有中国真正走出一条成功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吸引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更多的人信仰马克思主义。

(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性被忽视了。各级地方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指挥捧的带动下,高校也迈入了教育产业化时代,教师要求提高待遇,教育主管部门经费有限,高校想办法办学创收,教育产业化大行其道,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其面前不堪一击。在高校里面,能争取更多经费的领导就是好领导,能拿到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就是无可争辩的学术带头人,至于是通过什么方式得来的,人品师德如何,少有人去关注。

(三)考评机制的缺陷

近十多年来,高校的评价机制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第一,学生可以评价教师,因此过于敬业、负责的教师在学生那里得不到高分,相反学会与学生搞好关系,不为难学生的教师大受欢迎。第二,同行的评价也不重要。在推荐一个教师担任某个领导职务时,同行的评价并不起多大的作用,一般来说都是领导提名,组织通过。因此,课上得好不好并不重要,人品好坏也不重要,只要组织部门、领导认为他行就可以了。第三,教师职称晋升也与敬业无关。教师职称的评定标准直接决定了教师的做人原则及敬业态度。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所制定的这些标准也无助于教师养成良好的习惯。弄虚作假可能上得还快,不懂“规矩”可能长期停滞不前。这种考评机制,既无法培养高尚的师德,也不利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形成与坚持。

四、提升高校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对策

提高高校全体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来努力,光靠高校自己努力难以见效。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正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思想空前活跃,社会飞速发展引起许多疑虑和困惑,人们迫切希望能从理论上予以回答解释。在新形势和任务面前,广大理论教育工作者是积极的、务实的,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3]。但总体上看,对于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我们目前从理论上给予的回答和解释,与人们的期盼和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回答和解决。比如,近几十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劳资矛盾有所缓和,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的历史结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财富呈橄榄型结构,股权高度分散,如何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再比如,我们说资本主义社会矛盾重重,但是中国却正处于矛盾的多发期这又是怎么回事?等等。如果这些现实问题不能够给予圆满解答,马克思主义信仰就难以真正在人们头脑中确立起来。因此,广大理论教育工作者要有很强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危机意识,正视而不是回避这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从事马克思主义学习、宣传和研究,努力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4]。当前,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和中国梦的相关理论,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新实践,联系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新实际,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和资本主义的现有优势,在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党内存在的某些消极腐败现象,在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四个多样化”,在深刻认识社会变革时期特点规律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5]。

在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时,还要正确引导人们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让信仰者不再迷茫。理论工作者必须认识到同时也必须向民众讲明白——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是一些理论原则,它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但并不能为每个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在有些问题上,它只是一些应然的状态,而不是实然的反映。正如西方所鼓吹的“自由、平等、民主、自由”一样,它是一种应然状态,现实中还远远达不到这种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而不是处在一种静止状态。它需要我们当代中国人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而不是坐等它的到来。因此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我们仍然有必要讲清应然与实然的关系,同时也应该积极努力,让实然的状态逐步缩小与应然状态的差距。

(二)加强社会两个文明建设进程,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推进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1.规范市场行为,回击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主张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制度,但是就目前而言,我们的问题一点也不比资本主义国家少,在这种形势下光有理论阐述很难让人信服。这些问题既是发展中的问题,也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问题。从事物的发展规律来看,这些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但是要让群众看到希望,看到政府有解决这个问题的能力和决心,而且应有不断地进步。只有规范市场行为,让大家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才能让群众明白马克思主义理论依然没有过时,强食弱肉并不是通行的法则,赢者通吃的法则在社会主义中国不会有市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制度会越来越近。

2.遏制腐败,找回民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赖。腐败问题是当前中国发展的大问题,也是民众意见极大的首要问题。如果不能严惩腐败,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民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只会更加怀疑。因为从理论上来讲社会主义国家理应做到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廉洁,但如果实际上在政治廉洁上远远不如,肯定会导致人民群众对于社会主义制度表示怀疑。共产党尤其是作为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如果不能自身廉洁奉公,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腐败,就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困惑,也不利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推进。

3.重视民众的信仰教育,逐步消除苏联解体和“文

革”的负面影响。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及“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有很大关系。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根本原因在于没能正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道路。文化大革命更是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极大冲击[6]。因此必须实事求是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根本原因。事实上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并不是马克思主义错了,恰恰是这些做法严重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求。只有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说教才能真正坚定民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加强高校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1.在新形势下,重新温习并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尤为必要。高校教师大多在求学阶段经历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任教师,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专业教师,宣传部门的理论工作者在当前的形势下他们一般都会有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压力和动力。对于这些领域之外的其他多数教师来说,加强理论学习,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制度化仍然有必要。如果不加强学习,对于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其马克思主义信仰就会越来越弱化,最后滑向非马克思主义。

2.将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考核经常化。当前高校对在职教师的考核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好的方面。主要是考核指标单一化。虽然在教师的考核方面会考核每个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但是只要没有太出格的事情,没有记过等处分,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换句话说政治上都是过硬的。所以高校一到评职称的时候,几乎每位教师的评语一栏都是好话连篇,缺点根本找不到。平时的那些不良习性、同事眼中的自私自利、领导心中的投机取巧等毛病都被忽略。因此,要做到真正考核公平与真实,就必须将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3.要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

想。在反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方面,今天的任务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重。这是因为,在多元思想的影响下,一种声音哪怕是主流媒体的声音已经很难赢得高校教师的尊重和信服。而在各种媒介尤其是电视、网络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因此,媒体监管部门应该提倡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反对各种庸俗低级的价值观,对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应该理直气壮地进行反击。从源头做起,无论是宣传机构、还是各种媒体都应该多宣传正能量,少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媒体监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净化空气,更多地弘扬正气,让马克思主义信仰有更多的空间和阵地。

马克思主义信仰曾经在中国取得了绝对一元的领导地位,但是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改革开放的深入,马克思主义信仰又遭遇到空前的危机。在新形势下,我们依然需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尽管面临的形势复杂,扭转的难度非常之大,但是我们依然需要努力,需要执着,需要耐心,需要方法,才能重新强化高校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也才能够对大学生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秦维红.“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提法不能回避[J].晋阳学刊,2007,(5).

[2]刘建军.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结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3,(2下).

[3]杨德祥,邓淑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建构[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3,(5).

[4]徐黄生.浅谈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9).

[5][6]黄明理,陈悦.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收稿日期:2013-10-17

作者简介:汪树民(1970—),男,湖南衡阳人,广东海洋大学思政部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推荐访问: 弱化 马克思主义 对策 信仰 高校教师
本文标题:高校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10/54839.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高校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弱化的原因及对策分析》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