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理性看待宗教心理功能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22-05-10 18:30:05 | 浏览次数: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提出要理性的看待宗教的心理功能:从宗教的本质认识宗教的心理功能;要警惕宗教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道路相适应。

【关键词】 宗教心理;功能理性;理性看待

从社会科学而非从神学的角度来看待宗教,任何宗教都是人类对既有的生存条件所作出的反应,是人类所特有的认知现象,它为作为有限存在者的人提供了一种超越有限的终极关怀,在心理上给人们以安慰和满足。

一、宗教的心理功能

1、心理慰藉的功能

人是社会中的人,不仅需要满足物质的需要,而且还要满足精神的需要,慰藉是人的精神需要之一。只要是有助于排解人的消极体验、克服人内心冲突的影响,我们都可以称之为慰藉。马克思曾这样论述宗教:“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状态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1]

“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无论是国内的政界还是学界都从负面来理解这段话。再加上近代中国曾遭受鸦片战争的痛苦,人们往往从消极方面来解释和评价宗教。实际上在马克思所生活的那个年代,鸦片是昂贵的止疼药,只有病人做手术疼痛得受不了了才把他作为一种麻醉剂使用。所以,对于马克思而言,鸦片是一种非常正面的东西,因为它能够减轻肉体的疼痛,而对于人们心灵上的痛苦,宗教则是一种有效的安慰剂。”[2]宗教慰藉的特殊性在于把人们在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转移到现实生活之外,期望得到神灵的救助,从而摆脱困扰,使心灵得到抚慰。宗教的心理慰藉功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满足自我安全的需要。死亡,对人类来说是不可超越的。“恐惧创造神”,[3]每一个人都要面对死亡,死亡让人类产生恐惧, 而恐惧又必然使人产生解释死亡以及死后状况的动机。宗教对人死后的状况作出了妥当的安排,每种宗教都对死亡作出解释,并对死亡的意义给以说明,让信徒能够平静地面对死亡,从而获得一种安全感。不同的宗教为适应、满足人的这一心理需求都有死后获得安全感的方式,如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中许诺给信徒一个天堂,佛教寻求超脱,要求信徒放下尘世的欲念,修得极乐。所有这些,都使信徒确信可以摆脱威胁人类安全的困境。

其二,满足人类追求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需要。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理想,都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有意义。但是现实中的人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并非总能够如愿以偿。宗教却让信徒相信,只要遵守教义教规,通过积德行善、虔诚苦修以及保持信仰,必将进入美好的境界,实现理想和价值,宗教使信徒在其宿命观中得到解脱,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可以使人的精神免于崩溃,可以调节信徒的失落与无奈,保持心理上的一种平衡。

其三,满足人类探究世界本源和解释一切现象的需要。对外界及自身进行探究是人类的本能。现代科学虽然已经提供了许多关于自然现象,如地震、飓风、海啸、火山爆发、洪水等原因的可靠的解释,而且解释已经相当详尽,但是科学并未对人类面临的所有现象都能给予全面解答,而对于这些问题,宗教却提供了让教徒信服的解释。

2、约束自我、反思自我的需要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总是很渺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时总希望是真、善、美的,而且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否则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惩罚。各种宗教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描述了作恶者必有悲惨下场,善者行善必有善果。基督教认为行恶者只能下地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佛教的轮回观念表明,个人的灵魂要经历无数次的转世再生,行恶者必有恶报甚至无法转世。

3、实现集体归属、社会认同的需要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不仅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性,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但不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本质是社会属性。人要在社会中生活,根据不同的需要会结成不同的社会关系,也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国家、单位、团体是实现这种社会属性的一种形式,而宗教也通过使人们在现存社会关系、社会秩序、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角色实现接受和认同。任何一种宗教都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团体,如基督教的教堂,佛教的寺庙,伊斯兰教的清真寺,道教的宫、观等。来自不同行业的信徒放下俗世的顾虑通过在宗教活动场所参加活动,有一种集体的归属感,尤其是参加宗教的固定的仪式、节日,如伊斯兰教的肉孜节、古尔邦节,基督教的圣诞节等,通过这些仪式增进了信徒间的感情。

二、理性看待宗教的心理功能

1、从宗教的本质认识宗教的心理功能

宗教是人的终极关怀,是对灵魂的安慰,宗教是人类对自身的终极目标的向往、探寻和追求的一种表达形式,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爱和关怀。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同时代与不同人物对其解释各不相同。时至今日,在有神论者与无神论者之间,在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之间,对宗教的解释仍存在着根本分歧。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宗教学的创始人麦克斯·缪勒曾说,宗教是人类对于伟大造物主的承认。著名的英国宗教史家和人类学家泰勒认为,宗教是人对神的关怀,是人们精神上的信仰。普列汉诺夫曾从外部特征概括说,宗教是观念、情绪和活动相当严整的体系。观念是宗教的神话因素,情绪属于宗教感情领域,而活动则属于宗教礼拜方面,换句话说,属于宗教仪式方面。宗教界学者则多从各自的宗教信仰出发,说明什么是宗教。以上这些解释都从某一角度说明了宗教的一些内容与特点,并没有科学地说明宗教的本质特征。只是到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唯物史观才对宗教作出了科学的阐述。唯物史观认为:宗教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普遍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和哲学、政治学、法学、文学、伦理学一样,是人们的头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论什么宗教都有两个基本的内容:其一,信仰与崇拜一种或数种根本不存在的超自然、超社会的神秘力量——神,如基督教的上帝、伊斯兰教的安拉、佛教的佛陀、道教的玉皇大帝等等,都属于此,并且认为这些神或唯一神是宇宙的主宰,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支配着自然界和人类的生活。其二,相信灵魂不灭,认为在人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幻想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存在着天堂、地狱、极乐世界、火狱等。这两点说明,宗教这一意识形态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虚幻的形式反映宗教信徒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此,恩格斯明确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4]这段话揭示了宗教之所以为宗教的本质规定性,并把宗教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区别开来。在人类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中虽然宗教对减轻某些人的精神、心理上的痛苦,有一定积极因素,但从根本上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宗教在一定程度上把人们追求美好现实的希望与理想寄托于神的力量,把人们创造美好的现实与未来的注意力引向幻境与神力,并且它也不能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使它在客观上压抑了人的理性,消磨了人类向自然和社会斗争的勇气和毅力,动摇了人们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积极性和信心,对此,我们必须要全面看待。

2、警惕宗教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由于宗教本身的特点,它总容易成为被一切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的首选目标。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利用宗教麻痹被压迫人民的思想,不让被压迫的人民反抗,把被压迫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引向天国,达到维护自己统治的目的;社会主义时期,别有用心的西方反华势力、企图搞分裂的分裂分子也在想方设法利用宗教,并付诸行动、麻痹无辜的群众、制造事端,以达到他们颠覆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为此,我们必须要理性看待。一方面,作为政府,要对这方面的情况全面、及时掌握,给相关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全力保障,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适时给予回击;作为信徒,在追求自己的宗教信仰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擦亮眼睛,警防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成为无辜的牺牲品。

3、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道路相适应

不论是从宗教总的演变过程看,还是从某一种宗教发展的历史以及宗教传播到其他国家的过程来看,宗教都在随着社会形态、社会阶段、国家国情的变化和不同而不断地改变着自己,才能与所处的社会相适应,也才能“万寿无疆”。宗教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久远的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这个规律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第一,党和政府要遵循规律,如我国制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宗教信仰自由、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根据这一规律制定的;第二,既要看到宗教的积极因素,也要看到宗教的消极因素,挖掘宗教的积极因素,抑制其消极因素。虽然宗教从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但是宗教是人类的宗教,它本身没有历史,而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与人类有共同之处,如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爱也是宗教的共同语言,我们要努力挖掘宗教中在道德、环保、艺术、建筑中的有益成分为人类服务。第三,“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5]

【注 释】

[1][3][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宗教和无神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8.1,1999.8.1,229.222.219.

[2] 蓝李焰.论藏传佛教心理调节功能与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宗教学研究,2011.3.92.269.

[5]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10.1,2007.10.1.31.

【参考文献】

[1] 于可.世界三大宗教及其流派.湖南出版社,1988.5.1,1991.6.2.

[2] 肖虹.发挥宗教在危机救助中的独特功能—汶川、玉树地震引发的思考.中国宗教,2011.2.

[3] 严明法.从<放生羊>看人类的精神需求.科学与无神论,2011.5.

[4] 蓝李焰.论藏传佛教心理调节功能与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宗教学研究,2011.3.

【作者简介】

代小红(1982-),甘肃省静宁县人,新疆社会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统一战线、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

推荐访问: 看待 理性 几点思考 宗教 功能
本文标题:理性看待宗教心理功能的几点思考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10/54882.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理性看待宗教心理功能的几点思考》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