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浅析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审美体验

发布时间:2022-05-11 11:15:04 | 浏览次数:

音乐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单方向传播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对所讲授的知识“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使音乐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产生内在的音乐感受。可以说,体验对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而纵观我国目前整体音乐课堂教学,对体验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我们对体验还仅是一些模糊的理解。在实践中,忽略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过程,使体验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名存实亡,难以达到新课程音乐课堂教学的真正目标。教育较多的是停留在外在知识的灌输和初浅的记忆上,却未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有些教师只是让学生听听音乐、简单讲解,学生并未理解音乐的内涵,也没感受到音乐美的熏陶,长期如此,从而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音乐的快乐,愿意从内心去了解音乐知识、体验音乐的美,才能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持久的兴趣,愿意在离开学校之后还能时时去学习这门艺术,使自己成为较高水平的欣赏者。从这个角度来看,审美愉悦的体验是音乐课堂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因此,如何实现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化,理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审美体验及其生成。

一、体验的内涵、心理要素及其生成过程

1. 内涵:回顾以往文献,很多学者已经认识到体验的重要意义,分别从哲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文化学视角对体验进行了定义,尽管各视角对体验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大体上对体验的定义基于以下三方面:

(1)体验表达了个体主观的精神需要。体验对这种精神需要的满足必须由主体身体力行,在实践中获得。因此,体验总是体验者自己的事情。

(2)体验既是理性的也是情感的。可以说,对某事物有体验就必然伴随着某种情感。

(3)体验对个体来说有着重大意义。体验能让人解放自己,实现自己,是对心理结构调适的一种手段;体验还有助于人们恢复精神平衡,从危机情境中突围而出,因此在充满危机的现代社会中,对人的意义格外显著。

2. 心理要素及其生成过程

体验是一种包含着感知、联想、情感、理解在内的复杂心理过程。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是形成音乐美感体验的源泉。

感觉和知觉合称为感知,它们都是一种感性认识过程。感觉与审美体验的关系,是一种先后、表里、个别与整合、简单与升华的关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用听觉聆听悦耳的音乐,有了对音乐的初步认识,对旋律有了一定的了解。正是借助于这种来自感官所产生的初级的生理感受,才使更高级的情感和想象活动有了基础。而知觉具有整体性,学生在聆听一段音乐的过程中不会将其肢解为不同音符的简单汇总,而是将其作为一段完整的旋律欣赏,甚至能根据旋律的基调推测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其次,知觉具有选择性。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背景、经历和心理状态各异的不同个体间的体验也是千差万别,体验带有明显的体验者的主观色彩。

由当前所感知的事物而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而又连带地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就是联想。《春江花月夜》的旋律自然让我们想到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的意境中,《黄河大合唱》的雄壮乐章马上让我们看到奔流不息、从天而来的黄河之水。同样是描绘水,不同的曲调和旋律自然让我们联想起不同的景致。尽管音乐没有可视的形体,但正是我们的联想赋予他们美好而形象的名字,这些名字中不仅有我们可视的景致甚至还包括我们本身捉摸不透的抽象词语。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比语言更形象地表现出人类对曲折命运的抗争,这种形象的再现正是得益于我们的联想功能。

情感之于体验的作用毋庸置疑。正是由于情感的作用,主体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体验中来,全身心的投入,以致达到哲学意义上最终的物我两忘、水乳交融的巅峰体验状态。伤心时听舒缓的情歌格外容易动情,兴奋时听激昂的打击乐尤其恰如其分,这种情感与音乐之间的契合正体现了情感之于音乐课堂体验的重要作用。事实上不仅是旋律,创作于特定背景、流行于特定的时代的音乐尤其能唤醒特定时期人们的情感,比如近期央视播放的《歌声飘过30年》中很多怀旧金曲。这也是《同一首歌》、《我和你》、《生死不离》等歌曲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在伟大的作品中,在感觉光辉的彼岸,还隐藏着一层更深邃的内涵。对于它一般只能通过作为理性操作的解释,才能使它展示出来。基于这样一个普通的事实,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不是由感觉,而是由理性的呼应发现的更广阔的美的层次的存在。”要想把握音乐中的深邃内涵就只有依靠理解这一心理要素得以实现了。

以上对音乐体验过程中涉及到的几个主要心理要素进行了探讨。在实际审美实践活动中,这几种要素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感知因素是导向审美体验的出发点,理解为它指明了方向,情感是它的动力,联想和想象为它添加了翅膀。当这四种要素以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结合起来,并达到自由协调的状态时,愉快的审美体验就产生了。

二、优化音乐课堂审美体验的对策

1. 创设体验情境,激发审美体验情趣

课堂情境的创设要抓住“情”和“境”。情是情景、情感,境是环境、场景,二者合一,从而形成音乐教学特有的情感境界。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与课题相应的,融视、听、感、触于一体的特定场景和音乐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和联想,进而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其对音乐发自内心的热爱。

首先,可以“以情激情”。音乐是人们情感的凝聚,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但如果缺乏感情的投入,即使教师有过硬的演唱和演奏技能,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例如示范唱《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曲,如果教师自己心灵中没有腾起感情的浪花,又怎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及中国人民的热情呢?教师只有发自内心的诚挚,以爱心来投入教学活动中,才能真正使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才能收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其次,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如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其视听的功能,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在欣赏《长江之歌》时,可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从长江发源地冰清玉洁的雪白世界,到出海口波澜壮阔的雄伟景观,动静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母亲河的勃勃英姿和哺育万象的博大胸怀。当高亢激昂的《长江之歌》响起时,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爱,会情不自禁地随之而歌。

再次,可以“以演抒情”。教师可适当采用课堂表演方式,让学生充当参与课堂的主体。这种课堂表演可在教师的主导下,全体学生参加表演,也可以在学生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由他们自己创编单独表演。这种载歌载舞的律动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到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去,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2. 介绍相关背景,深化体验的理解

情感体验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只有对事物的认识越完整,了解就会越深入,体验也会越深刻。所以,作为音乐教师,必须从分析歌词的内容与意境入手,以便借取歌词的文学形象去捕捉音乐的形象。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程度,让学生去理解歌曲是通过旋律、节拍、结构、速度等来塑造音乐的形象的,同时还应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样使学生对歌曲有全面、充分的理解,以便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地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从而达到体验的效果。

比如不同风格的音乐大师有着不同风格的作品:有钢琴诗人美誉的波兰音乐家肖邦创作的旋律中,带着浓厚的感伤和哀愁的音乐风格;而贝多芬的音乐多以挣扎、抗争为主题。不了解音乐家的生平和个性特征,是很难准确把握其创作音乐所表现的内涵的。而每段音乐又带有其创作年代的深深烙印,不同年代流行的曲风都有很大不同。

3. 深入生活经验,提升音乐体验素养

教学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哪里有人类的足迹,哪里就有音乐”。生活中需要有音乐来陪伴,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调剂品,也是人们寄托思想感情的艺术品,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实际生活中,无论是影视厅、餐厅、购物场所等都有背景音乐,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很多。在设计音乐课堂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的音乐经验出发,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发地欣赏音乐、感悟音乐,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责任编辑:林文瑞)

推荐访问: 浅析 审美 课堂教学中 体验 音乐
上一篇:嵩山魂
下一篇:暑期档与漫画影视剧
本文标题:浅析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审美体验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11/55041.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浅析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审美体验》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