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浅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发布时间:2022-05-11 15:05:03 | 浏览次数: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练。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合理巧妙地使用对联,既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学生写对联,无形中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可谓一举多得。

一、导入新课,兴趣盎然

中国的对联自五代十国始,历经千年,源远流长,好对妙对比比皆是。用对联导入课文,正是利用其知识量大、高概括性、高精确度等特点。讲蒲松龄的《促织》一课时,我就是利用郭沫若的“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一联导入新课的。

二、总结全文,画龙点睛

郭沫若先生比较著名的纪念鲁迅的挽联:“译书尚未成功 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我把这一长联放在学习郁达夫的《忆鲁迅》之后,鲁迅先生写下了激励国人的《彷徨》《呐喊》,是精神上的领袖,面对先生的去世,一个“惊”一个“痛”表现出作者痛惜之情,先生的去世是中国的损失,中国失去了一个精神领袖,文坛失去了一位文学大师,悲伤之情油然而生,故万国殡仪馆里到处都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捏紧的拳头”就更好理解了。

三、前挂后连,补充总结

在第一册第四单元中《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几篇课文都有一共同点,即强调语言的作用。而“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一联,用于课文间的过渡最好。

重点讲述邹忌用切身体会说服齐王广开言路,使得齐国实力大增,是不是达到重于九鼎之宝的效果?(是)这样既完成了课文的讲授,又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也乐于接受。

四、试对对联,突破创新

在学习《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后,学生们就用对联的方法围绕情节、人物发表了他们的看法,有生写道:“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怒鼎千秋;琵琶女悲弹琵琶曲,一悲传万世”。这联构思巧妙,把杜十娘和琵琶女放在一起作比较:两人同为名妓,都生得花容月貌,都有歌喉曲艺,结局又都是凄苦的,只落得一个“怒沉”,一个“悲弹”,揭示了下层妇女共同的悲剧命运。

文章是作者情感的反映,对联也不例外,必须借助于审美形象去表达自身的情绪,还要做到联中有我,在联中呈现出自己的风格。对联的学习和写作,可以增加学生文学修养,能净化心灵,合乎目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也符合大语文的教学观。新版教程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育。根据教材形式的不同,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学写对联与教学结合起来,是件很奇妙的事情。

推荐访问: 妙用 浅谈 对联 语文 教学中
本文标题:浅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11/55171.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浅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