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基于教育质量的教师绩效评价

发布时间:2022-05-12 12:50:03 | 浏览次数:

总结性数据用于决策。一个好的评价是持续的专业化改进的核心。

在高等教育中,评价在教与学的中心角色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几个重要目的包括:完善目标、提供信息、确定效果以及改进大纲等。因此,教育评价分别有针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尤其是针对教师的评价和针对学生的评价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当前,绩效评价更多地具有总结性目的,评价常常是管理过程中一个不受欢迎的部分,并被认为是一个行政过程。许多人一听到评价二字就会引起负面反映。因此,本文基于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讨论有关高校评价问题。

一、绩效评价及基本原则

科研和教学是大学的两项最基本职能,它们的统一、协调、平衡至少在理论上已成为现代高等学校普遍接受的原则,并且,科研、教学相互促进也已成为一种共识。但有相关调查显示不尽人意,教师科研成果(学术成就)与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之间成正相关,并且多呈微弱相关,也有调查显示科研与本科生教学之间呈负相关或零相关。教学、科研是大学根本,对教育的评价,这二者占据重要地位。

绩效评价是一个综合概念,通常包括质量指标,还包括效率、财务问题、客户满意度等,帮助组织达到它们选择的目标,满足社会、学生、教师、学校等各利益相关的要求。比如:教育评价、教师评价。教育评价是检验教育思想和教育计划落实程度的过程,通过具体的行为变化来判断、评价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不仅仅局限于决策者确定教育目标所达到预期的程度,更是收集有关教育方案实施全过程及其成果的资料,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而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学发展实践中得到发展。

由于教育及教师活动过程的特殊性,仅对教育结果进行评价是不够的,需要评价过程和评价工具为不同方面(教学、研究、服务等)、为高等教育体系绩效提供信息,使得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得到及时修正,并对教师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提供支撑和帮助。

无论哪种评价方法,高校进行的评价都有一些基本原则需要遵守:评价是学校战略计划的一部分,与学校倡导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评价表述具有一贯性的简洁及普通,评价应成为教学的一部分,或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分,过多的表述会影响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评价努力的目的不是考核目的,而是将考核信息用于反馈及提高。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方式

对于教育的评价,有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资源评价,即将教育质量与组织的教育资源等同,如教师教育背景、有声望的教师数量、资格认证、竞争奖励、学生数量、学校面积、及外部荣誉等;结果评价,如学生成绩、就业率等,支持者认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最终检验就是产品的质量;附加值评价,结果评价的变形,支持者认为教育质量就是组织有能力影响在学生的智力和个人发展方面有正面影响,如学校证书、等级和排名等。总体上,对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总体上分为两类: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也称为过程评价)。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一个系统的、实证的过程,是在评价过程中,指导教学方法和课程材料选择,判断教学的强势和弱势,目的是改进教学以强化学习、填补知识缺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吸引力,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和改进。总体上,形成性评价发生于教学过程,优化并改进教与学。例如:形成性评价在学期中给予诊断性评估,显示学生所了解的和能够完成的,确定教师在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的强势和弱势,在评价后能够得到及时改正及处理。因为,形成性评价目的不是判断本身,而是,在评价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引导、纠正和改进。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设计过程的一部分,是一种低成本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教与学互动过程,其核心目标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反馈。教育者对学生的反馈以及组织及学生对教师的反馈,一定是有针对性的、准确的、及时的以及清楚的,并以一种鼓励人思考、改变的方式进行。尽管非常重要,但形成性评价方法时间消耗多,对学校、教师要求高。在高校,形成性评价花费大量时间,但很难给出定额工作量。因而,形成性评价并没有得到很好实施。尽管如此,教师们确实遭遇到学生不断增加的学业技能评价多样化要求,教师需要加强个人学习,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二)总结性评价

而总结性评价则是发生在教学或计划过程的结束阶段,确定责任目标达到的程度。例如,总结性评价是对最终结果进行评价。其目的包括:确定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成程度;确定是否达到一个特定的目的或目标;确定参与者是否及如何从中得益;确定过程中哪部分最有效;确定任何意料之外的结果等。对于总结性评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类型。一类是研究导向评价,目的是改进和修订整个教学管理过程。另一类是管理导向评价,确定参与者是否达到了预定标准。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并不相互排斥,这些评价方式不仅用于教师评价,也用于学生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以及行政评价。然而,学校在面临发展和资源减少但又要保持标准的压力下,形成性反馈常常很少,被总结性评价的标准参考等级盖过。标准参考评价具有支配性地位,具有绝对竞争力和控制力。

(三)绩效评价指标应用

在所有评价工具的应用中,绩效指标是最广泛应用的工具之一,指标和标准主宰着评价。回顾组织管理的控制职能,绩效指标对于控制职能是必需的信息要素。因此,指标决策者更趋向于评价指标高、大、全,一方面,这样才能体现对教师、教育质量、学生部分的高质量要求;另一方面,能体现管理部门较高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然而,在高等教育,由于技术难度、行政决定以及使用者的影响,绩效指标则是一个高度造成不和的主题。

在技术方面,建立高等教育过程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联系是最艰难的问题,比如产出方面,教学和研究的产出确定;投入方面,教学人员的时间投入、共享设施投入等(图书馆、实验室等)。在行政决策方面,行政决策者决定了评价指标的优先顺序以及评价指标的权重。另一方面,并不是高指标意味高标准,尽管它们经常被互换使用,但它们是不同的。因为指标是一种描述,指标对于一个评价是特定的,而标准是一种评判。这不可避免导致它们之间的混淆和不一致性;指标记分或评级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可避免带有主观性。因此,对于指标以及高指标的青睐并不一定带来高标准。

为此,一些学者提出了在教育界减少使用绩效指标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框架,明确目标,构建一套相关的绩效指标(标准);有一个确定使用哪些指标并且如何使用的选择过程(信息);这些指标如何与决策及管理过程相联系(正确的行动)。绩效指标能够被用于确定决策或为决策和判断提供信息,使决策更稳健、透明、理性和公平。指标可以被用于在形成型评价中质疑、质问、对话、反省及诊断整个事务的状态;绩效指标能够在同步控制状态下得到应用,以在预先确定的质量水平下保持系统化运行;组织可以将绩效评价指标结果作为一种状态的呈现,获得更多支持;如果持续应用,绩效指标可以用于评价未来趋势。

三、有关高校绩效评价的调查

2013年10月,就有关高等院校绩效评价,在四川省内7所高校向专职且专业教师做了问卷调查,在回收的478份问卷中,有效问卷449。具体调查对象信息如表1所示。其中涉及教学及科研评价的问题如表2所示。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为准备一次课(90分钟)所付出的时间,4.22%以下的人30分钟以内,有28.9%的人在30~90分钟,49.20%的人在90~150分钟。在完成学生成绩评估方面,主要来自试卷考试及平时成绩的方法。主动与学生沟通方面,36.68%的教师有,35.66%的教师没有。对于学生评教,不在意的占到78.83%。以上结果说明,大部分教师教学准备活动时间大于教学活动时间;绝大部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仅限于课堂,较少对学生主动关心;对于学生评教,评价结果对教师影响不大,学校、教师及学生都没有特别重视。

在完成绩效考核指标方面,85.9%的教师认为科研工作更重要,并且将比教学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完成科研工作量。而完成科研工作的主要形式(多选),74.20%的教师是以论文为主,37.82%的教师选择了申请课题。这一结果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将时间精力放在科研上,并以论文形式完成科研任务。

四、教育领域中的质量

教育评价,其焦点在于质量问题,即教学和科研质量,通过运营决策,使高等教育组织持续的质量改进。近几十年,尽管很难明确定义,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注点,高等教育质量与实现高等教育使命紧密联系,其评价具有多维度,也就是高等教育的投入质量、结果质量及过程,涉及学生、教师、大学、社会及政府。

在高等教育中,质量常被认为是难以确定的概念,没有正式的概念得到系统地、明确地描述。因此,在高等教育,从质量就是学术卓越到质量就是意味物超所值,从毕业生就业率到未来雇员,质量有各种不同含意。同时,高等教育专家及管理者非常热衷于定义、评价质量,热衷于质量哲学,大多数高校开展有质量工程等项目,这是因为高等教育与科学与质量和卓越有本质联系,还与评价、评估及学术质量保证有本质联系,科学知识的探索与发展就是努力造就卓越。但是,并没有一个高等教育明晰的质量保证体系。并且,有关高等教育方面的质量争论对质量的追逐带来了负面影响,对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方面的努力呈现无力感。

为帮助理清这个概念,Garvin阐述了4种不同的方法来定义质量,并被应用于教育中。

产品:学术方面,基于国家标准考试中学生成绩来判断学校的质量。

用户:教育领域方面,则是通过多大程度帮助工作获取或具有工作优势来判断。用户不局限于学生,高等教育有许多客户,内部的和外部的。各自对质量有适合他们自己的认识。

过程:学术方面,教育、教师、学生评价的整个过程而非结果。

价值:在可接受的成本投入上的各方面的卓越程度,真正的卓越有赖于组织有能力影响学生及教师提高他们的智力和学术能力发展。

对于组织如何取得良好质量,一些学者提出了7个基本原则:由愿景、使命及结果驱动;体系;有一位创造质量文化并支持质量文化的领导者;系统的个人发展;基于事实的决策;合作;为变化而计划。

这些基本原则相互作用。更新的体系和过程有机会改进质量;更好的质量增加组织和个人的自豪感和信心,导致更好的态度和行为。行为的改变能积极地影响组织文化进而改进质量。

教育质量下降,在教学上一般有以下表现:分数贬值、课程不合适、低标准、师生联系减少、毕业生没有足够的基本技能、过时的教学技巧、以及学生能力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等。在管理方面有以下表现:落后的教育、教师、学生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方法、僵硬的评价体系等。这些问题可以直接归因于使命感缺乏、洞察力缺乏以及行政管理能力缺乏。

五、当前主要的教师评价方法

由于高等教育以及高校教师工作的重要性,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得到普遍关注,通过评价加强管理,促进教师提高,并提高学校整体实力。根据以上问卷调查,及文献资料调查显示,总体上,绩效评价的方法是以“工作定额制”方法实施,将组织目标分解成若干部门目标,部门再量化细分目标落实在老师个体上,包括教学和科研,最后兑现奖惩。教学管理方面:教学量是重要衡量标准之一,指标的完成不难;学生评教也被广泛引用,但对教师影响有限;科研方面:申请项目的数量、级别、到账资金成为主要指标之一,论文发表数量、级别也是主要指标之一,论文发表级别成为许多组织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依据。这种制度打破了高校教师吃大锅饭、应付以及长期平均主义的局面,使教师时刻感到竞争压力,有不断提高自己的动力;提高了组织的管理科学化及规范化。

但是,高校教师量化绩效评价方法也显出其不足的一面。教育是一种能够创造价值的复杂脑力劳动,劳动对象是一群鲜活的年轻人,工作结果滞后,简单、机械的量化评价指标无法很好处理这种复杂性、特殊性及创造性的劳动成果。究其原因,包括:评估指导思想功利化。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完成考核指标,通过指标评价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加强教师职业素质、提高整体办学质量以及改进学生学习环境的作用有限;评估手段和目的的行政化。评估作为一种行政管理手段,采取的措施更多是以行政管理为目的;忽视学科差异。基础学科、应用科学、自然学科及人文学科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结果,也有许多差别,在评估中没有充分考虑;对科研活动多样性及周期性缺乏耐心。学术期刊的等级、论文数量、申请项目数量、金额等指标直接且易于获得,而科研成果是教师复杂智力劳动的结晶,周期长,形式多样,需长期时间沉淀;拔高思想普遍。各级高校普遍热衷于以科研促教学,提升学校整体水平,一般地,科研任务重过教学任务,完成难度大,因此,教师精力一边倒科研工作较为普遍,从而,忽视教学工作、忽视学生。

在高校教师评价依据方面,指标的设置主要包括这些方面:师德、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学科建设、社会服务及人才培养等,而硬性指标主要涉及科研工作,而其它几个方面的指标较为软性,因此,教师的绩效评价更主要的是科研评价。高校评价和教师评价在高校致力于提高排名和提高声望的努力中被越来越高期望所扭曲,从而忽视本科教育和社会服务,不断远离大学中心使命。这导致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教师评价很多时候忽视了教师工作特点、风格和个别差异,同时,评价增加了教师压力但没有在通过评价为老师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明确未来工作努力方向等方面,做得不够;由于科研硬性指标评价,科研工作易使教师“名利双收”,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导向,并且科研工作成果更趋向于“短、平、快”,以完成年度考核指标,与教育、研究的本质规律相去甚远;重视结果、轻视过程,对高脑力劳动者的付出缺乏尊重、缺乏人文关怀,这种缺乏体现在组织对教师,也表现在教师对学生。

有美国教育管理家提出建议:高校学术活动包括创新发现、知识整合、应用或教学四种,这四种学术活动涵盖了人类获取知识的全部过程,充分认识到教学也是一种学术活动,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要学会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方法;不仅是知识的传承,也是知识的转化和延伸。

六、总结

通过以上教育评价的讨论,结合当前高校评价方式和方法,有必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是与组织战略相匹配。教育评价,对教与学进行评价,其中对教师评价是任何高校管理的重要部分,如何将高校战略发展与教师发展紧密结合,教师评价不仅仅是为了工作量而进行的一个总结性评价。

二是教学与科研的权衡。教学与科研是高校两大方面,由于教学指标量化难,相比科研量化指标,容易完成,因此,教师倾力完成科研指标成为一种现象。提高教学质量,不仅仅是教师是否参与教学,而是,是否用心参与教学。良好的、宽松的教学环境是调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师评价过程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不是相互对立关系,而是共同努力达到目标的同行者。

三是评价指标的确定。由于高校教育的特殊性,投入、产出非一一对应,教育质量不是指标所能涵盖的。同时,评价指标应与组织发展战略相一致,并能成为未来决策的信息来源,因此,评价指标的建立不仅是管理需要,更是发展需要。

四是评价目的的明确。高校评价确实给高校发展带来了有利一面,但其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不仅是对结果进行评价,更需要为此提供帮助使其改进和提高,需要有一个不断反馈的评价过程。

五是评价方式多样化。理论上,评价方式有许多,但对结果进行评价是一种相对简单并广泛使用的方式,评价体系建立较简单、管理方式较简单,而对过程进行观察、跟踪、反馈则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并且不容易看到工作成绩。因此,对评价过程的关注是未来评价体系建立中需要考虑到的问题。

最为关键的是,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无论如何构建评价体系,无论如何权衡教学及科研权重,无论是否确定量化指标,都要以一种长远的目光考虑教育的终极使命。

教育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部门、教师、学生及其它利益相关者;教育评价不仅是行政管理手段,更是提升教师质量、学生质量及教育质量的信息来源;教育评价仅对结果进行评价是远远不够的,更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通过评价过程,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评价不能只盯着眼前的结果,更需要看到教育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TenBrink T.D. The evaluation process: A model for classroom teachers. New York: McGraw-Hill

[2] Cla udia S. Sarrico Maria J. Rosa, Pedro N. Teixeira Margarida F. Cardoso. Assessing quality and evaluating perform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world apart or complementary views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B.V., 2010(48)

[3] Taylor R.W.Changing concepts of educational.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1986(1)

[4] Garvin D.A. Managing quality: the strategic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New York: Free Press, 1998

[5] Schragel F. Total quality in education. Quality Progress, 1993 (10)

[6] Covic T., Jones M.K. Is the essay resubmission option a formative or summative assessment and does it matter as long as the grades improv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008 (1)

[7] Jenkins J.O. A multi-faceted formative assessment approach: Better recognizing the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010( 35)

[8] Cláudia S.Sarrico·Maria J.Rosa, Pedro N.Teixerira·Margarida F.Cardoso. Assessing quality and evaluating perform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worlds apart or complementary views? Minerva, 2010(48)

[9] Geoffrey T. Crisp. Integrative assessment: reframing assessment practice for current and future learning.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012 (1)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0000)

(作者简介:文华,成都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评价管理,新产品开发管理,企业物流管理。)

(责编:贾伟)

推荐访问: 教育质量 绩效评价 教师
本文标题:基于教育质量的教师绩效评价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12/55518.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基于教育质量的教师绩效评价》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