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框构顶进中后背结构选择

发布时间:2022-05-13 11:20:04 | 浏览次数:

摘 要:在下穿铁路的框构桥施工中,为不影响上跨铁路正常运营,通长采用顶进方式施工,顶进后背在整个顶进体系中为最主要的受力主体。在京石客专重型机械厂路2~12 m框构施工中,项目部优化施工方案,认真分析了工字钢后背(设计方案)、浆砌片石后背及人工挖孔桩后背三种方案,通过施工成本、施工工期及过程控制等方面对三种方案进行了分析对比,借鉴了一些框构桥顶进的成功经验,最终采取了人工挖孔桩后背形式,确保了框构桥的顺利顶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成本 工期 过程 分析

中图分类号:U4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b)-0075-03

1 工程简介

1.1 工程概况

2010年我单位承建了京石客专重型机械厂路2-12 m框构工程,结构形式为两孔整体式框构,全长31.8 m,设计净高7.0 m,全高8.8 m,下穿西长正线上下行,顶程35.65 m。

既有重机械厂路为“丁”字路口,道路两侧为绿化地,出土通道距离重聚园路较近,工作坑周边施工场地狭小不具备后背填土的条件,如图1所示。

1.2 工程地质

桥址处为西长线4.2 m路基填方段,原地面以下4 m为素填土和细圆砾土,基本承载力400 kPa。原地面以下4~18 m范围内主要以粗圆砾土为主,粒径在20~60 mm范围内,在其范围内含有部分细砂层(5.8~7.8 m)和细圆砾土层(12.8~14.8 m),基本承载力分别为550 kPa、230 kPa和400 kPa。

2 后背方案选定

2.1 工字钢方案(原设计方案)

采用I50工字钢密排后背桩配合钢筋混凝土后背梁,双排工字钢计272根,自原地面以下打入深度9 m,滑板以下实际锚固深度4.5 m,钢筋混凝土后背梁高2.5 m,宽1.5 m,长11 m,设两段。工字钢后背填土量475 m3,混凝土总浇注量82.5 m3,钢筋总用量7.22 t,方案如图2所示。

2.2 浆砌片石方案

浆砌片石方案即采用浆砌片石砌筑一处重力式挡土墙做为顶进后背,方案如图3、图4所示。

浆砌片石后背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全长22 m,土方开挖量880 m3,片石砌筑量506 m3,墙后土方回填量760 m3。

2.3 人工挖孔桩方案

采用人工挖孔桩后背配合钢筋混凝土后背梁,后背梁高2.5 m,宽1.5 m,长11 m×2,每道后背梁后方布置6根人工挖孔桩,合计12根人工挖孔桩,挖孔桩桩径1.25 m,间距2 m,挖孔桩原地面以下开挖深度9 m,实际浇注桩长8 m,滑板以下锚固深度5 m,6根人工挖孔桩上部设横向联接混凝土冠梁,冠梁高1.0 m,宽1.5 m,长11.5m,后背桩钢筋笼主筋伸入冠梁0.95 m,桩顶混凝土伸入冠梁0.2 m,方案如图5、图6所示。

后背梁、挖孔桩及桩顶冠梁混凝土等级均采用C25,混凝土总计浇注量238.03 m3,挖孔桩弃土量121.03 m3,钢筋总用量19.02 t。

2.4 指标分析

上述三种方案在设计时均进行了周密的受力分析,整体稳定性、滑动稳定性、抗倾覆稳定性等各项参数均能满足顶进要求,在此着重分析上述方案的经济指标、工期指标及过程控制,如表1所示。

2.4.1 经济指标分析

2.4.2 工期指标分析

(1)工字钢方案。

工字钢后背共需打入工字钢272根,打入深度9 m,按平均15 min打入一根计算,共需68 h,按打桩机每日满负荷工作8h计算,共需8.5日,考虑工字钢运输装卸及打桩机机械故障等因素影响1日,工字钢打入完成后,开挖土方施工后背梁2日,合计需要11.5日。

(2)浆砌片石方案。

本方案土方开挖量最大,共需开挖土方880 m3,采用机械开挖2日完成,共需砌筑片石506 m3,在全长22 m的工作面上同时安排6组大工砌筑,按每组大工平均每天砌筑6 m3计算,共需14日,挡土墙砌筑完成后回填并夯实墙后填土2日完成,合计需要16日。

(3)人工挖孔桩方案。

开挖深度9 m挖孔桩12根,采用“隔一开挖”法,安排6组机架同时挖孔,每天进尺3 m,3日成孔,安装钢筋笼及浇注混凝土1日,一个循环4日,2个循环8日即可完成挖孔桩施工,开挖土方施工后背梁及桩顶冠梁2日完成,合计需要10日。

2.4.3 过程控制分析

(1)工字钢方案。

顶进后背施工场地距既有铁路40 m以上,且施工点与既有铁路间有已经预制完成的框构,所以工字钢施工并不存在既有线安全风险。工字钢在地质条件较好,地层为卵石层的情况下不宜采用,北京地处太行山冲积平原地区,土层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卵石,存在工字钢打入卵石层的情况,结合周围其他工点打入钢板桩的施工情况,此区域实施工字钢方案基本不可能实现。

(2)浆砌片石方案。

本方案安全风险最小,但其圬工方较大。整体稳定性及滑动稳定性受砌筑质量及墙后土方回填质量影响较大,只需严格控制砌筑质量保证砂浆饱满度和强度即可。土方回填时需分层夯实。

(3)人工挖孔桩方案

挖孔桩后方受力土体在挖孔过程中不受扰动,且本方案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稳定性及滑动稳定性最佳。挖孔桩施工时有一定的塌孔危险,但只要严控日进尺深度及混凝土护壁质量,该风险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2.4.4 方案评选分析

通过对后背桩施工成本、施工工期以及施工过程安全风险各项指标对比,人工挖孔桩为施工成本最低,施工周期最短,施工风险较小的方案,因此我单位最终选择了人工挖孔桩方案。

3 结语

通过在本工程顶进过程中对顶进后背的位移监测数据分析,自顶进开始至顶进结束,该后背系统各监测点的累计位移量均未超过10 mm。通过本工程的实践证明,人工挖孔桩在框构顶进后背施工中,不仅保证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周期,为今后框构顶进后背桩施工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陈希哲.土力学地基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JGJ 120-99.

[3]江正荣.建筑施工计算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推荐访问: 后背 结构 选择 框构顶进中
本文标题:框构顶进中后背结构选择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13/55875.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框构顶进中后背结构选择》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