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解读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2-05-13 17:30:06 | 浏览次数:

摘 要:《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逐步走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本文对标准编制的意义、突破进行阐述,指出《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建筑;建设标准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已经于2008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继《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实施之后,我国又一个规范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全国统一性标准,是公共图书馆建设逐步走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重要步骤,也是近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法制建设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1、《标准》编制的意义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作为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投资水平的全国性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和审批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和检查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尺度。是编制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国家标准。编制该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现,以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充分体现公共文化服务“以人为本” “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原则,为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管理水平从而实现和保障人民群众利用图书馆的权利,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知识、信息和文化需求。

2、《标准》规定的突破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确定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项目的规模分级和项目构成,给出了公共图书馆的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控制指标,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建设选址、总体布局的原则要求,明确了其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基本要求。该标准的突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确定建设规模原则

《标准》确立了以服务人口为主要依据确定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的原则。服务人口被界定为服务范围内的常住人口。按照这一原则,今后公共图书馆的规模大小,不再完全取决于行政级别,而主要依据于服务人口。服务人口在20万以下的,建设800至4500平方米的小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人口在20万至150万的,建设4500至2万平方米的中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人口在150万至1000万的,建设2万至6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图书馆。以服务人口为主要依据确定它的建设规模,是公共文化服务“以人为本”“普遍均等,惠及全民”原则在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上的具体体现,符合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规律,也符合国际惯例,它将为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明确提出控制指标体系

《标准》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基于公共图书馆建设现实水平且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控制指标体系。以服务人口为主要依据确定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规模,需要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控制指标来实现。该标准在广泛调研、国内外比较、海量数据分析概括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未来5至10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控制的主要指标,如人均拥有馆藏0.6至1.5册,千人拥有馆坐席0.3至2个,千人拥有馆建筑面积6至23平方米,同时还提出了公共图书馆每平方米藏书量、单个阅览坐席占用面积、使用面积系数等基本测算指标。为了增强适用性,《标准》还引入了服务功能、文献资源的数量与品种,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三个因素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规模加以适当调整。一系列控制指标的形成,不仅使“以服务人口为主要依据”的原则得以具体化,使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规模控制有据可依,有规可寻,可操作性强,而且对未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评价、发展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2.3 提出建设布局要求

《标准》提出了符合现代图书馆理念、与现代图书馆服务方式相适应的公共图书馆布局与建设要求。将公共图书馆的用房项目分为8大类41项,提出了各类用房的面积比例,以及在不同规模的公共图书馆设置与否的指导意见,对公共图书馆的总体布局、外观造型、室内装修、环保节能、防灾防火、建筑设备等提出了原则要求。如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宜采用大空间结构形式;明确规定中小型馆实行“藏阅合一”设计;与现状相比,提高了公共图书馆藏书区和阅览区所占面积的比例;对公共图书馆的互联网络系统、信息点布局、技术设备用房提出了较高标准等。上述指标或要求,综合分析了我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并充分考虑了公共图书馆完成主要功能、拓展服务项目、应用现代技术、体现人文精神的需要,使建筑和设施能够适应现代图书馆服务方式变革和创新的要求,使公共建筑“功能优先、经济适用”的方针落到实处。

2.4 重视环境建设

《标准》重视公共图书馆的环境建设。改变了以往公共图书馆建设重房屋建筑、轻环境建设的倾向,该标准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环境建设的要求。如明确规定了选址条件;明确规定它的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场地、建筑设备和图书馆技术设备;明确规定场地应包括人员集散场地、道路、停车场、绿化用地等,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的技术设备包括电子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相关外围设备等12类,并要求其室外道路、围栏、照明、绿化、消防设施、管线沟井等室外工程应统一规划建设。在馆室建设中主体建筑与馆区建设并重,并与城市建设有效衔接,有利于公共图书馆充分发挥知识信息传播、文化活动阵地、休闲交流场所等整体效能。

3、《标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1 经费保障问题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对公共图书馆的规模分级和项目构成与选址、总建筑面积和分项面积、总体布局和建设要求、建筑设备等方面作了相应的规定,并且提出原则上要求一次规划建成,但对经费如何保障却没有规定。这就在财政保障上会碰到问题,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地方财政保障有力,该标准能贯彻执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落实财政保障支持呢?像我馆,服务人口81万多,阅览坐席288个,建筑面积5156m2,刚好达到最低标准,总藏书量和其它设施都不能达标,经济不发达地区更难以保障。

3.2 建设规模问题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第十条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图书馆规模,应以服务人口数量和相应的人均藏书量、千人阅览座席指标为基本依据,兼顾服务功能、文献资源数量与品种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第十一条把公共图书馆分为大中小型三种,并且制定了《建设规模与服务人口数量对应指标》;第十八条规定,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用地应符合《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绿地率宜为30%~35%。”其目的不言而喻,为各级馆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但是一方面由于服务人口的多寡并不能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因文化水平、素质存在高低,高中文化水平和大学文化水平的文化需求存在差

异,大中城市的文化需求和小城市的文化需求截然不同,因此根据服务人口的多寡来确定规模还不是很科学。再者,建大型馆好还是多建中小型馆好也需因地制宜。因此在建设公共图书馆确定规模时在衡量服务人口数量时应综合考虑当地的常住人口数量和受教育程度。

3.3 体系建设问题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第十条规定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数量、种类、规模以及布局,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环境条件以及文化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国家建设文化事业的目标是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仅仅对大、中小型馆制定了具体的标准,而在我们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还有很多文化站、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等袖珍图书馆,它们犹如人体的毛细血管,通过它们才真正构成了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然而就目前而言对直接面对基层的这些袖珍图书馆该如何建设、管理还存在空白。

4、《标准》实施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4.1 健全财政保障机制

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大投入,逐步建立公共图书馆经费保障机制。 (1)立法保障。国家应该抓紧完成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为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经费保障提供法律保证。 (2)政策倾斜。中央财政要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财政转付政策倾斜,尤其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县级图书馆财政支持。 (3)考核保证。各级政府在对下级进行考核时要把公共图书馆建设情况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进行考核,促使地方政府在对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上预留资金、专款专用,保证公共图书馆的顺利建设。

4.2 编制建设发展规划

文化主管部门要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对常住人口的数量以及文化素质水平进行调查统计,再结合人均藏书量、千人阅览座席指标为基本依据,兼顾服务功能、文献资源数量与品种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编制本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发展规划,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纳入政府投资计划。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文化事业和加强公共建筑工程建设管理的方针政策,以人为本,科学规划,规模适当,功能优先,经济适用,环保节约,建立以大型图书馆为骨干,以中小型图书馆为基础,立足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4.3 完善农村服务网络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村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则是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础,是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的需要.它主要是指县、乡镇、村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重点要转移到农村,没有农村乡镇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就根本谈不上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就没有健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要以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服务创新为主要措施,努力构建多层次、全覆盖、开放式、网络化的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探索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指明发展方向。

5、结语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为图书馆设立的建设标准,意味着我国的图书馆建设工作向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迈进了一大步,对未来完善图书馆建设标准,推动图书馆建设工作合理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2]文化部财务司有关负责人就《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答记者问

[3]李国新,冯守仁,鹿勤.公共图书馆规划与建设标准解析[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

推荐访问: 解读 思考 公共图书馆 标准 建设
本文标题:《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解读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13/56087.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的解读与思考》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