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文化的高原

发布时间:2022-05-15 18:50:04 | 浏览次数: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日渐强大的中国国力,已为世界瞩目,不但东部沿海地区的整体发展日新月异,地处西部的青海大地,也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种巨大的社会变革,不但加快了新时代的前进步伐,变作了惠及民生的经济成果,同时也提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升了文化软实力。而来自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并贯穿于改革开放整个过程的文化自信,恰恰是我们中华民族十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

今年年初,中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代表国家正式推荐良渚文化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项目。

因为良渚申遗的消息,想到了闻名遐迩的青海彩陶。其实,可以非常自豪地说,同样作为5000年历史的实证,青海彩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基因,具有着与良渚文化十分接近的价值,并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廊中,占有着重要一席。仅仅是197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大通县上孙家寨遗址发现的彩陶舞蹈盆,多年以来,因为不断地见诸于文字,现身于展馆,移用于诸多的文艺形式,早就蜚声已久。但是,对比良渚文化的发掘与利用,仍然感到,蕴藏于青海大地的彩陶文化,在彰显、推广与传播的深度与广度上,在着力增强文化软实力方面,还有着需要我们推进的极大空间。青海的历史文化地位能在更为宽广的范围彰显,同样是我们文化自信高度提升的标志之一。

前些年,多个省市联合申遗的大运河项目,经过八年的努力终获成功,这条信息,有很深的启示意义,因为蜿蜒于青海大地上,也有一条非常著名的历史文化带——唐蕃古道。

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可以紧紧排在丝绸之路的一条十分重要的历史通途,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著名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留下千载佳话的这条历史古道,跨越陕西、甘肃、青海等多个省区,其中一半以上的路段就在青海境内,是一条承载着汉藏交好、科技文化传播的文化运河。拥有这样一条文化的运河,乃是青海的光荣。

然而,对于这样一份仍在使用的活态性的文化遗产,一如青海彩陶一样,我们深感对于它的古为今用——即在今天富有新意的解读,与这条文化运河的历史地位,还远远不相匹配,而这种解读的过程,恰恰可以让内涵丰富的文化遗产,进一步提升区域文化的影响力,并绽放出文化的光芒。

(二)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显著地位的边塞诗歌里,有关青海的描写,非常之多。这些作品,意境苍茫,造句雄浑,已经成为了十分经典的文化财富。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了它的另一面——正是这些作品里总是弥漫着荒凉的笔调,所以许久以来,许多读者对青海大地有了一种并不准确的理解,以为这片地大物博之地,总是那样的索寞与荒寒。我们当然无意苛求古人,因为限于当时的条件,诗人们只能透过戍边的视角,来对青海的风貌做主观的描摹。在遥远的年代,他们无法看到巍巍昆仑的全貌、三江源头的壮美、青藏铁路这些现代文明的丰碑。

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也正因如此,若是将古代边塞诗歌的描写与今日高原的景象相比,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地体察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沧桑巨变与历史进程,才能更加真切地体会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同时,也正由于那些古代的边塞诗歌只是写到了西部的一侧与生活的一角,所以,对于青海大地的吟咏,便为我们留下了无比广阔的天地。

我们的青海大地,开世界屋脊于横空,发华夏沃野于端倪,在它的怀抱里,既写满了历史上十分厚重的章节,也创造着当今繁荣发展的传奇,这,正是我们之所以充满文化自信的雄固基础与有力支撑。

(三)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具有安邦定局、安心励志的功能,越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是需要突出文化的社会功能。完全可以这样说,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若讲起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即便与中原地区和东南沿海等地相比较,苍茫雄浑、幅员辽阔的青海大地,是并不逊色的,甚至在某些方面,青海的历史文化,还有着独树一帜的特质、形态与风貌。

青海,作为多民族聚集的地区,有着流光溢彩的民族文化,有着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在悠远绵长的历史岁月里,产生并留下了传承千年的手艺,篇幅浩瀚的史诗,古风犹存的舞蹈,以及灿若星河的民歌。所有这些丰厚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后代子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

众所周知,那首著名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已经在长期的传唱过程中,变作了青海高原的音乐形象,只要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人们便自然联想起旷放而美丽,辽远而亲近的青海高原,可以说,这一首本土之歌虽然简短,但它却使青海的形象深入人心。而这首创作于1939年的作品,恰恰又是王洛宾先生在青海湖一带采风期间,利用青海民歌的素材,整理加工而成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首产生于青海高原的抒情歌曲,后来还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并成为了国际上一代代著名歌唱家的保留曲目。作为中国抒情歌曲的范例,《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创作年代,距今已将近80年,然而,即便在今天,我们再来回顾这首经典歌曲的形成过程,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名言,能由一首抒情歌曲再次验证,这足以让我们对于青海的文化资源重新做一番思考。

而我们的青海大地,又绝不仅仅是民歌的海洋。

(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

青海历史悠久,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厚的文化財富,这片热土上多民族、多宗教文化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历史,积淀了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当代文化资源。如此众多的特色文化体系,融合了多民族发展、世代变迁的历史特征,具有不可复制性、不可替代性,这是我们青海放眼未来最可宝贵的文化依托和资源禀赋,也是青海文化发展取之不竭的动力之源。

放眼今天,昆仑文化、热贡文化、格萨尔文化、河湟文化、吐谷浑文化、青海“花儿”、“两弹一星”等文化品牌逐渐成熟,影响日渐扩大。

立足于拥有丰富文化资源的青海大地,我们完全有条件、有实力在文化领域异军突起。我们应当像重视生态环境资源一样重视文化资源,不断挖掘、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不断壮大文化产业。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具备高度的文化自觉,才会把文化放在应有的位置,才会深刻了解青海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才会理解青海文化的博大内涵和丰富的精神价值,才会产生强烈的文化自信,从而实现文化自强。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继承了解民族文化的真谛,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才有底气发展新时代的文化,推动文化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大的发展和跨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未来。

自然的景观,有时也是文化的象征,——我们本身就置身于文化的高原,并不遥远的地方,便是文化的高峰。

推荐访问: 高原 文化
本文标题:文化的高原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15/56983.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文化的高原》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