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优秀的创业团队的例子(6篇)

发布时间:2023-05-05 10:20:08 | 浏览次数:

篇一:优秀的创业团队的例子

  

  举一个成功创业团队的例子,分析其成员的互补性。

  2007年7月16日,复星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整体成功上市,融资128亿港元,成为当年香港联交所第三大IPO,同时也是香港史上第六大IPO。中国周刊有一篇报道叫做“郭广昌的商业帝国”,介绍了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的成功轨迹,“复旦五虎”打造了郭广昌的商业帝国。

  郭广昌的核心团队共有五个人,他们是:郭广昌,梁信军,汪群斌,范伟,谈剑。这五个人都毕业于复旦大学,被称作复旦五虎。总结起来他们团队有这几个特点:第一:相互信任。第二:志同道合,能力互补。第三:各尽其才,个人优势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第一:相互信任。1992年二

  十四五岁的“复

  五虎”拼凑起3.8万元-起创业,早期收获的第一个亿是在医药生物领域获得的。郭广昌没有任何医药生物专业基础,但当他知道了生物工程和医药有前景后,分信任具有专业基础的梁信军、汪群斌等人,并在他们的组织下在这个领域中大赚了一笔。相互的信任让他们不断取得成绩。

  第二:志同道合,能力互补。“复旦五虎”

  都毕业于复旦大学,他们在复星身居要职。现任复星集团董事长的郭广昌毕业于复旦哲学系;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是毕业于复旦遗传学系的梁信军,CEO是汪群斌,毕业于复旦遗传学系,复星集团联席总裁、复地集团董事长是范伟,毕业于复旦遗传工程系,谈剑,毕业于复旦计算机专业,现任复星集团监事会主席、软件体育产业总经理。这个核心团队总结说:"我们身

  上有很多相似性和互补性”。志铜道合让他们聚在一起,能力互补让他们把企业发展壮大。

  第三:各尽才,个人能力得到了最大发挥。梁信军对这个“五人团队”的评价是:"郭广

  昌不保守,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事情只能想不能做,他的系统思维能力很强,处事紕较公正,是一个很合格的董事长;在他之外,最适合做总经理的是汪群斌,他对行业的战略意识敏锐,情商智商兼具,行动能力、业务能力、学习能力和业务操作能力很强,是个领袖型的企业家;范伟呢,同他们两人的优点很像,有点差异的地方就是他不太

  爱说话,是讷于言敏于行的那一类,但从品牌策划上,他又是其他人所不能及的;谈剑的学习能力很强,有段时间她分管我们的行政的时候,在财务上做得非常专业,一般的财务总监都比不过她。且,在人际关系与业务合作.上,她都很有一套。”

篇二:优秀的创业团队的例子

  

  清华创业团队成功案例

  清华大学多年来一直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科技成果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创业团队。以下是几个成功的清华创业团队案例:

  1.格灵深瞳: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视觉智能领域的创业公司,主要研发人脸识别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成立于2016年,目前已经获得了数千万元的投资,合作伙伴包括腾讯、华为等。

  2.神州光大:该公司是一家创新型互联网金融科技企业,主要提供个人、企业金融服务、支付结算等。公司成立于2017年,目前已经获得了数亿的投资,是清华大学最为成功的创业团队之一。

  3.康恩贝:该公司是一家生物制药企业,主要研发生产抗肿瘤药物等医药产品。公司成立于2001年,目前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生物制药企业,市值超过200亿元。

  4.恒逸石化:该公司是一家石化企业,主要生产炼油、化工等产品。公司成立于2005年,目前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石化企业之一,市值超过百亿元。

  以上是几个成功的清华创业团队案例,他们的成功离不开他们坚定的信念、优秀的团队、创新的思维和持续的努力。这些成功的案例也证明了清华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1-

篇三:优秀的创业团队的例子

  

  创业团队优秀案例

  在创建一个团队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相互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考虑成员之间的能力或技术上的互补性。店铺把整理好的创业团队优秀案例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

  团队创业案例:创业不能只停留在“想”

  当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的学生李萍带着她的L-One团队一行5人来到南昌某琴行找老板“谈合作”时,心里其实没底。琴行老板着实被这群学生给吓了一跳,“突然跑来跟我说要给琴行做一整套网络营销计划,给琴行开博客,到网上开店什么的,觉得很奇怪。”因为对琴行经营没有坏处,而且大学生们的服务在产生效果以前不收费,还有老师来做指导,琴行又确实需要开拓一些新的营销手段,老板被说服了。

  在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

  党总支副书记陈福刚看来,学生们设计的营销方案、推广项目是否成功、是否能挣到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平日里埋头念书的大学生敢于主动“走出去”。

  大学生创业要主动“走出去”

  琴行已经不是L-One团队联系的第一家商户了,他们此前还主动为北京一家乐器店提供过网络营销服务,要知道,L-One团队的大本营是在江西南昌,他们却“大胆地”在初次寻求校外合作企业时,就把触角伸到了相距千余公里的北京。

  第一次合作的结果是苦涩的,由于缺乏对对方的了解,合作进行到一半,北京这家乐器店就倒闭了,L-One此前的付出血本无归。第一次合作虽然失败了,但是L-One的成员却做了很多在校大学生不敢做,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的事——走出校门,与陌生的企业界人士“谈合作”。

  像L-One团队这样走出校门去“闯荡”,碰一鼻子灰以后从头再来的创业团队,陈福刚见得“实在太多了”。分管学生工作的陈福刚从2007年底就开始接触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最早是

  在学校里选拔优秀团队参加第一届比赛,带队来参赛,这一次,我是作为团队指导老师过来参赛的。”他指导的团队——“城市符号”团队在本届大赛中成绩斐然,获得了专科组的一等奖。他们的项目主题是通过旅游文化的传播带动特色产品的销售。

  令陈福刚感到欣喜的不仅仅是获奖,他更为学生们能成功“走出去”而感到骄傲,“你知道吗,我们团队与5个省30多家旅游产品生产厂家签订了网上代销协议,还和几个地方旅游局谈成旅游推广项目,既卖产品,又推广旅游文化。”

  来北京参加决赛前,陈福刚陪着团队熬了五六个通宵,改进网站页面设计,搜集资料,为的是让团队第二天“走出去”与社会上的企业“谈合作”能更有资本,“他们可都是还没毕业的学生啊,你知道这些经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创业团队的基因--案例篇

  创业项目一

  创始人A是媒体出身,搞过汽车栏目,办过两家成功的企业,都和SP相关。众所周知,SP行业是注定很难有大发展的,但做得早的也能完成一些原始积累。

  前两年A看到庞大的车后市场,于是想通过互联网将零散的车主聚合起来。他建了一个网站,开始了互联网创业。如何抓用户呢?A有很强的线下运作能力,从各种途径搞到了近千万车主的名单,组织了几十个客服人员,开始电话营销。目前整个公司团队近百人,客服中心单人产值几十万,公司每年也有不错的利润。

  但作为互联网公司,网站的访问量却很低,来自于网站的新客户寥寥无几,几乎所有的订单都是来自于对老会员的主动营销。因为开发新用户的成本较高,所以在这方面的动力也不足。目前A主要考虑也是如何从千万车主和老会员身上产生更高的价值。

  创业项目二

  这个项目的创始人B及其团队主要成员都是出自知名的互联网公司,有产品经理、运营经理、程序员等。六七个人的团队,活力十足。

  B的团队设计出来的产品非常符合移动互联网的思路,产品开发和

  更新速度非常快。团队的产品运营能力也很不错,短短几个月就将产品推广到了20多万用户,而且单用户推广成本不到1元,月活跃用户达50%以上。

  但这部分用户抓过来的价值何在,目前的产品如何给用户带来深层次的价值,如何从线下来获得赢利,提高用户的转化率,这些都是B的团队面临的问题,难以完成整个商业模式的设计与验证。

  说说这两个项目

  车后市场的互联网模式,应该是通过互联网低成本、高效率聚合大量车主,再与线下4S店或维修店对接。这里面有两个核心问题要解决,一是线上能力:如何通过互联网聚合车主、为他们提供价值;二是线下能力:如何与维修保养店谈判、从他们这里获得利益。

  A的团队具有很强的线下能力,能整合4S店给车主提供性价比高的服务,但他们缺少互联网的思维与基因,只会想到通过呼叫中心来获得用户和流量。特点是简单、粗暴、但有效,缺点是成本较高、难以大规模快速复制。

  B的团队具有很强的线上能力,能低成本、快速地获得用户和流量,但缺少线下整合能力,难以从维修保养服务商那里拿到分成。如何给这些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以及如何与线下门店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是他们的一大难点。特点是用户多,缺点是没有转化率,商业模式无法形成。

  引申:为什么讲互联网思维?我们最近的投资策略,是寻找用互联网思维改变传统行业的创业项目。互联网自身的发展已经开始有泡沫,但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和渗透才刚刚开始。那些已经或即将消失的行业,都是被互联网的效率和成本干掉的。

  但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才十多年时间,真正深入接触互联网的都是80后为主,部分70后有所涉及,大部分创业都集中在互联网基础应用,如门户、搜索、社交、电商、导购等。当这方面创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后,互联网从业人群想到了要进入传统行业,或者也可以认为是被逼到了传统行业。

  互联网创业者进入传统行业,一般都缺乏行业知识;而传统行业的主流从业人群,大部分都缺少互联网思维。这给了互联网人士时间上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在传统行业中学习、犯错。

  很多传统行业的创业都需要很深的行业积累、理论上,最有可能成功的是传统行业出身的、有互联网思维的创业者。但近几年,互联网民工进入到传统行业是占优的,如果他们能与传统行业人员无缝组合则更无敌了。

篇四:优秀的创业团队的例子

  

  创业团队案例:俞敏洪创业团队

  俞敏洪,1962年10月出生于江苏江阴,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后留校担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1991年9月,俞敏洪从北京大学辞职,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

  1993年,俞敏洪创办了新东方培训学校,创业伊始,俞敏洪单枪匹马,仅有一个不足十平方米的漏风的办公室里,零下十几度的天气,自己拎着浆糊桶到大街上张贴广告,招揽学员。

  “任何事情都是你不断努力去做的结果,当你碰到困难的时候,你不要把他想象成不可克服的困难,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困难是不可可分的,只要你勇于去克服它!”正是凭借着这种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新东方不断发展壮大着,俞敏洪还把“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作为新东方的校训。

  1994年,俞敏洪已经投入20多万元,新东方已经有几千名学员,在北京也已经是一个响亮的牌子,他看到了一个巨大而诱人的教育市场。俞敏洪喜欢教书,他曾经说过:我这辈子什么都可以离开,就是不可以离开讲台。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新东方的发展壮大,让他决定他不仅要做一个教师,一个校长,还要做一个教育家。

  一、聚集人才

  在新东方创办之前,北京已经有三四所同类学校,参加新东方培训的多是以出国留学为目的。新东方能做到的,其他学校也能做到。就当时的大环境而言,随着出国热,以及人们在工作、学习、晋升等方面对英语的多样化要求,国内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加入到英语培训这个行业,如何先人一步,取得自己的竞争优势,把新东方做大做强,俞敏洪认识到英语培训行业必须要具备一流的师资。

  培训学校普遍做不大是有原因的,由于对个别讲师的过分倚重,每个讲师都可以开一个公司,但是每个公司都做得不大。所以,俞敏洪需要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帮他控制住英语培训各个环节的质量。而这样的人,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要和俞敏洪本人有共同的办学理念。他首先想到的是远在美国的王强、加拿大的徐小平等人,实际上这也是俞敏洪思考了很久所做的决定——这些人不仅符合业务扩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作为自己在北大时期的同学、好友,在思维上有着一定的共性,肯定比其他人能更好地理解并认同自己的办学理念,合作也会更坚固和长久。

  这时他遇到了一个和他有着共同梦想的惺惺相惜的朋友——杜子华,杜子华像一个漂泊的游侠,研究生毕业后游历了美国、法国和加拿大,凭着对外语的透彻领悟和灵活运用,在国外结交了许多各色朋友,也得到了不少让人羡慕的机会。但是他在国外呆的时间越久,接触的人越多,就越是感觉到民族素质提高的重要和迫切。要提高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素质唯有投资教育。

  1994年在北京做培训的杜子华接到了俞敏洪的电话,几天后,两个同样钟爱教育并有着共同梦想的“教育家”会面了,谈话中,俞敏洪讲述了新东方的创业和发展、未来的构想、自己的理想、对人才的渴望……这次会面改变了杜子华单打独斗实现教育梦想的生活,杜子华决定在新东方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1995年,俞敏洪来到加拿大温哥华,找到曾在北大共事的朋友徐小平。这时的徐小平已经来到温哥华10年之久,生活稳定而富足。俞敏洪不经意的讲述自己创办新东方的经历,文雅而富有激情的徐小平突然激动起来:“敏洪,你真是创造了一个奇迹啊!就冲你那1000人的大课堂,我也要回国做点事!”

  随后,俞敏洪又来到美国,找到当时已经进入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同学王强。1990年,王强凭借自己的教育背景,3年就拿下了计算机硕士学位,并成功进入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可以说是留学生中成功的典型。白天王强陪着俞敏洪参观普林斯顿大学,让他震惊的是,只要碰上一个黑头发的中国留学生,竟都会向俞敏洪叫一声“俞老师”,这里可是世界著名的大学啊。王强后来谈到这件事时说自己当时很震惊,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俞敏洪说,你不妨回来吧,回国做点自己想做的事情。

  就这样,徐小平和王强都站在了新东方的讲台上。1997年,俞敏洪的另一个同学包凡一也从加拿大赶回来加入了新东方,新东方就像一个磁场,凝聚起一个个年轻的梦想,这群在不同土地上为了求学,洗过盘子、贴过广告、做过推销、当过保姆的年轻人,终于找到一个突破口,年轻人身上积蓄的需要爆发的能量在新东方充分得到了释放。

  就这样,从1994年到2000年,杜子华、徐小平、王强、胡敏、包凡一、何庆权、钱永强、江博、周成刚等人陆续被俞敏洪网罗到了新东方的门下。

  二、构建团队

  作为教育行业,师资构成了新东方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如何让这支高精尖的队伍,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俞敏洪从学员需求出发,秉持着一种“比别人多做一点,比别人做得好一点”的朴素的创新思维,合理架构自己的团队,寻找和抓住英语培训市场上别人不能提供或者忽略的服务,使新东方的业务体系得以不断完善。

  比如,当时新东方就开辟了一块由一个加拿大人主持的出国咨询业务,学员可以就近咨询,获得包括一些基本申请步骤、各个国家对待留学生的区别、各个大学颁发奖学金的流程和决策有何不同、读研究生和读博士生的区别在什么地方等必要知识。

  1995年,俞敏洪逐渐意识到,学生们对于英语培训的需求已经不只限于出国考试。比如,1995年加入新东方的胡敏就应这种需求,开发出了雅思英语考试培训,大受欢迎,胡敏本人也因此被称为“胡雅思”。

  徐小平、王强、包凡一、钱永强等人分别在出国咨询、基础英语、出版、网络等领域各尽所能,为新东方搭起了一条顺畅的产品链。徐小平开设的“美国签证哲学”课,把出国留学过程中一个大家关心的重要程序问题,上升到一种人生哲学的高度,让学员在会心大笑中思路大开;王强开创的“美语思维”训练法,突破了一对一的口语训练模式;杜子华的“电影视听培训法”已经成为国内外语教学培训极有影响力的教学方法,新东方的老师很多都根据自己教学中的经验和心得著书立说,并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色,让新东方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创造力的地方。

  俞敏洪的成功之处是为新东方组建了一支年轻而又充满激情和智慧的团队,俞敏洪过的温厚,王强的爽直,徐小平的激情,杜子华的洒脱,包凡一的稳重,五个人的鲜明个性让新东方总是处在一种不甘平庸的氛围当中。

  谈到团队的组建,《西游记》中由唐僧率领的取经团队被公认为是一支“黄金组合”的创业团队。四个人的性格各不相同,却又同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说,唐僧慈悲为怀,使命感很好,有组织设计能力,注重行为规范和工作标准,所以他担任团队的主管,是团队的核心;孙悟空武功高强,是取经路上的先行者,能迅速理解、完成任务,是团队业务骨干和铁腕人物;猪八戒看似实力不强,又好吃懒做,但是他善于活跃工作气氛,使取经之旅不至于太沉闷;沙僧勤恳、踏实,平时默默无闻,关键时刻他能稳如泰山、稳定局面。

  但是,创业路上,并没有那么巧的机缘和条件,能幸运地集聚到这样四个不同性格的人。所以,如果只能从这四个人中挑选出两个人来作为创业成员的话,你会挑选哪两位?

  在一次活动中,牛根生客串主持人,向马云和俞敏洪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俞敏洪选沙僧和孙悟空,马云选择了沙僧和猪八戒。两人都选择了耿直忠厚的沙僧,但是关于另一个人选,两人的选择却很有意思。

  马云这样解释他为什么选择猪八戒:“最适合做领袖的当然是唐僧,但创业是孤独寂寞的,要不断温暖自己,用左手温暖右手,还要一路幽默,给自己和团队打气,因此我很希望在创业过程中有猪八戒这样的伴侣。当然,猪八戒做领导是很欠缺的,但大部分的创业团队都需要猪八戒这样的人。”

  俞敏洪不赞同马云的选择,他认为猪八戒不适合当一个创业伙伴,猪八戒是很能搞活气氛,让周围的人轻松起来,但是缺点也很突出,就是不坚定,需要领袖带着才能往前走。而且猪八戒既然没信念,哪好就会去哪,哪有好吃的就往哪去,很容易在创业过程中发生偏移,企业有钱时会(大赚一笔后)离开,企业没钱时也很可能会弃企业而去。而孙悟空就不会这样,他是一个很理想的创业成员。

  俞敏洪列举了他的理由:他(孙悟空)的优点很明显:第一,有信念,知道取经就是使命,不管受到多少委屈都要坚持下去。第二,有忠诚,不管唐僧怎么折磨他都会帮助他一路走下去。第三,有头脑,在许多艰难中会不断想办法解决。第四,有眼光,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和磨难。

  当然,孙悟空也有很多个人的小毛病,会闹情绪,撂担子,所以需要唐僧必要时念念紧箍咒。但是,在取经路上,孙悟空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将西天取经比喻成一次创业过程,孙悟空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创业成员。

  新东方的创业团队就有些类似于唐僧的取经团队。徐小平曾是俞敏洪在北大时的老师,王强、包凡一同是俞敏洪北京大学西语系80级的同班同学,王强是班长,包凡一是大学时代睡在俞敏洪上铺的兄弟。这些人个个都是能人、牛人。所以,新东方最初的创业成员,个个都是“孙悟空”,每个人都很有才华,而个性却都很独立,俞敏洪曾坦承:论学问,王强出自书香门第,家里藏书超过5万册;论思想,包凡一

  擅长冷笑话;论特长,徐小平梦想用他沙哑的嗓音做校园民谣,他们都比我厉害。

  俞敏洪敢于选择这帮牛人作为创业伙伴,并且真的在一起做成了大事,成就了一个新东方传奇,从这一点来说,他是一个成功的创业团队领导者。他知道新东方人多是性情中人,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也不愿迎合他人的想法,打交道都是直来直去,有话直说。因此,新东方形成了一种批判和宽容相结合的文化氛围,批判使新东方人敢于互相指责,纠正错误;宽容使新东方人在批判之后能够互相谅解,互相合作。这就是新东方人的特点:大家互相之间不记仇,不记恨,只计较到底谁对谁错谁公正。

  这种源自北大精神的自由文化,是俞敏洪敢用“孙悟空”,而且是多个“孙悟空”的前提条件,这是新东方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俞敏洪本人所具备的包容性,帮助他带领着一帮比他厉害的“牛人”,不仅将新东方从小做大,还完成了让局外人都为之捏了一把汗的股权改制。最令人意料不到的是,俞敏洪居然还将新东方带到了美国的资本市场,成为中国第一个在海外成功上市的民营教育机构。这一份成绩虽然还不能定义为最终的胜利,但是仍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即它告诉了人们,对于中国教育来说,一切价值正有待重估。

篇五:优秀的创业团队的例子

  

  Don"tgetangryandtrytowin,don"tseethroughandmakebreakthroughs,don"tbejealousandappreciate,don"tprocrastinate,bepositive,don"tbemovedbyaction.悉心整理

  助您一臂(页眉可删)

  经典团队创业成功案例

  经典团队创业成功案例

  篇1信不信,200元起家2年赚300万。中大一名大三在校学生却运用他的聪明才智和高EQ,两年就赚到这笔钱。创业如何选项目?他叫潘文伟,20__年刚来广州时口袋里只有200元,而现在他已经是有楼有车的大老板。因生意繁忙,潘文伟曾一度想退学,不过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初来乍到做家教卖T恤赚外快,当年只有22岁的潘文伟出生在贵州一个小县城的工人家庭,原来一家五口全靠在供电局当技术工的父亲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维持生计。20__年,潘文伟考入中大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创业如何选项目?来到广州后,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潘文伟不但申请了学校的勤工助学,还四处找机会赚钱。

  当潘文伟揣着荷包里勤工助学赚下、仅有的200元去市中心准备闯世界时,百货大楼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滨江东“天价”的楼盘让他顿时蒙了,“我到底要奋斗多少年才能在这个城市容身?”于是在很多同学还在尽情享受大一优哉游哉的校园生活时,潘文伟开始赚外快,做家教、推销信用卡、卖T恤……

  小试牛刀从院服开始,他就意识到了里面有钱可赚,20__年底,学校公开招投标一些院系的院服订做项目,潘文伟看到了商机。潘文伟首先“摸查敌情”。他从学生会的“哥儿们”那里弄到了参与招投标公司的名单,并扮成顾客挨个儿打电话到那些公司问出不同质量服装的底价。然后,潘文伟直接在上查出一些生产商的地址,主动上门与厂家谈生意。

  学校的院服投标价和货源确定后,潘文伟私底下向学院有理有据地分析自己代理的服装在价格和质量上的优势以博取印象分。投标当日,他更一人以5间公司的名义巧妙地参与投标。最后,他这个“初哥”竟然赢了做了几十年生意的行家,投下学校的院服项目。虽然第一个院服生意只赚了2万元,但这却让他在创业路上找到了感觉。

  潘文伟灵活的头脑能够见机行事,去年初,潘文伟无意间认识了一名做安全监控设备的商人朋友,而潘文伟此时又得知中学“死党”家中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正好在招标安检设备,于是潘文伟充当了双方谈判的`桥梁促成了这一单生意,竞标成功后,他一下就赚了50万元。

  赚到这笔钱后,潘文伟第一时间给父母汇去了10万元,吓得母亲惊恐地在电话中问了10多次“钱从哪里来的”。几年间潘文伟陆续做了外墙砖生意、与朋友合伙开酒吧,并开始投资股

  票并利用“第一桶金”继续生财。今年3月,潘文伟还投资了50万元在大学城开了间络公司。

  经典团队创业成功案例

  篇2有位农民孙某,有一年到北京找工,一次,孙某与几个老乡上街,途经一个市场,口渴难奈,想买一些水果吃,可那些水果高昂的价格,令他们这些民工望而止步了。忽然,他看到一堆枣,那是他家乡的大枣。孙某知道那枣在家乡挺便宜,只有6角钱一斤,于是他决定买一斤解解渴,一问价格,结果令他大吃一惊:3元5角一斤?“这么贵呀,你们赚得太黑心了!”同行的一位老乡说。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孙某想,一大枣一来一往价格相差这么大,该多有赚头呀啊!于是,孙某立即返回家乡,凭着老乡关系,赊了3吨大枣,搭了一辆车送到北京,孙某来到丰台区的一家大市场,将大枣以2元9角的价格批发给小贩们,这鲜红的带着露珠的大枣顿时被抢购一空,就这样一个月内他往返北京与山东达5、6次。孙某这样做了半年,路也熟了。他不仅经营大枣,还开始经营山东的其他土特产,生意一步步扩大,一步步红火,至今他已是闻名京城的山东土特产经销商,拥有资产上千万。

  经典团队创业成功案例

  篇3不花任何一分钱就成功贩运整车果菜的成功例子:96年的时候,我来到刚刚大开发的城市——广州市,想在这里开创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可是一无文凭,二无技术特长又是个生手的我,找工作总是碰壁。身上的钱所乖无几了,如果再找不到工作吃饭也成了问题。我也不敢再住旅馆,晚上只有找张报纸睡在马路边了。我当务之急是让自己生存,再去找发展。人生地不熟的我望着来来往往的人流,一个肩挑李果的老汉走过来叫卖:先生:2元一斤,来点吧。什么?两元一斤?这在我家乡不过二三角钱呀!

  我找到了水果批发市场,一问批发价也有1.2-1.5元的价,我惊得跳起来:老板,这东西我有很多,到我家乡来,我给你6角钱一斤怎样?水果老板:好呀,很乐意与你合作,我和你过去看看。第三天,我家门口张贴上一张收购李果的广告,上门售李果的人来来往往。这几天我赚了一万多元。尝到甜头,我常下广东。

篇六:优秀的创业团队的例子

  

  众所周知,创业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过程,团队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创业团队,它们不仅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成就,还影响了世界的发展。

  第一个要提到的,当然是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的微软公司,他们的创业之旅在1975年正式开始,在最初的时候没有多少资金投入,只是勇于追求梦想。从最初的DOS系统到即时信息服务,他们都在不断研发新技术,从而带给我们便捷的服务。今天,它们的品牌早已成为全球最知名的科技公司之一。

  再例如谷歌,这家也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由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共同创立。他们孜孜不倦地进行技术开发,在用户体验NO.1的搜索引擎大放异彩。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成就不仅得到人们的认可,而且今天谷歌仍然是技术界最重要的搜索引擎。

  此外,在创业领域还有另一支伟大的团队——Facebook。这家社交网站是由马克·扎克伯格及其著名的Harvard大学同学联合创立的。他们以其创新的理念和独特的想法将Facebook打造成一个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站。目前已经有超过twobillion人在Facebook上使用,整个社会的确受益匪浅。

  总而言之,历史上最牛的创业团队莫过于微软、谷歌和Facebook了,他们的成就不仅让人惊叹,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改变。未来的创新者也可以向这些优秀的创业团队学习,以展示他们对创业的激情和热爱。

推荐访问: 优秀的创业团队的例子 例子 团队 优秀
本文标题:优秀的创业团队的例子(6篇)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3/0505/71189.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优秀的创业团队的例子(6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