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计划 >

文旅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10篇)

发布时间:2023-05-05 16:10:05 | 浏览次数:

篇一:文旅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文旅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旅产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文旅产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文旅产业的发展过于依赖政府投资。很多文旅项目都是由政府出资兴建、经营和管理的,这样就存在政府资源过度集中和投资风险较大的问题。

  其次,文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和市场调研。很多文旅项目在建设时缺乏先进的规划和设计,很多项目在建设后面临着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这也导致了文旅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不高。

  第三,文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人才短缺、服务不足的问题。文旅产业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服务意识的专业人才,但是目前我国文旅产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第四,文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品牌建设和市场宣传。很多文旅项目在建设完成后缺乏品牌建设和市场宣传,这导致了很多项目在运营过程中缺乏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尽管文旅产业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需要加强科学规划、人才培养、品牌建设和市场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推动我国文旅产业的健康发展。

  -1-

篇二:文旅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2019年12月

  第37卷第4期扬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Yangzhou

  College

  of

  EducationDec.

  2019Vol.

  37,No.

  4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人才培养问题探讨----以扬州职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赵金霞,徐卫萍,王

  格(扬州职业大学,江苏扬州225009)摘要:文旅融合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业态,彳亍业发展需要一大批既有文化素养、又有旅游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旅游人才。高职旅游教育应该紧跟形势,树立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专业理念,构建“旅游+文化”的课

  程结构体系,传授文化特色鲜明的课程教学内容,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选择文化性强的旅游企业作为实

  习基地,营造良好的旅游文化学习氛围,从而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旅游人才。关键词:文旅融合;高职教育;旅游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F

  590-4;

  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6536(2019)04-

  0094-

  032018年4月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正式挂牌合

  并为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大幕拉

  开,文旅融合的新业态也逐步呈现出来。文旅融合

  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高层次旅游人才是当前旅游发

  展急需解决的问题。⑴但是近观这十几年的旅游职业教育,去理论化

  的新业态需要一大批既有文化素养、又有旅游专业

  的同时,也淡化了文化性、人文性,“旅游文化”“旅

  游职业道德”等课程从人才培养方案中删除或者作

  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这些高素质的旅游人才

  是文旅融合新业态发展的强劲动力。本文以扬州职

  为可开可不开的选修课程,导致高职旅游专业学生

  人文素养及文化内涵明显缺失,步入社会后受社会

  大环境的影响旅游职业道德意识比较淡薄,经济利

  益至上,只能成为一般的旅游从业人员,很难成为职

  业素养和文化涵养都较高的高层次旅游人才。在已

  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在文旅融合的新形

  势下高职旅游教育如何培养适应新业态需要的高层

  次旅游人才。一、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文旅融合思想背景下,高

  出于对美好生活不断追求,旅游活动已经成为

  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对旅游产品的文

  化含量要求也逐步增多。但是,目前市场上旅游产

  职旅游教育面临挑战,高职旅游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旅游人才培养必须更新观念,从文化性角度全

  方位调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品大多以观光为主,产品缺乏文化内涵和创意,同质

  化现象严重,恶性竞争普遍存在,无法满足社会对高

  质量产品的需求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其中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人才培养路径树立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专业理念(一)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

  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对职业教育提出了

  最主要的原因是文旅相通相融旅游人才的缺乏。在

  文旅融合背景下,培养更多的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

  全方位的改革设想,给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收稿日期:201-

  0-

  02作者简介:赵金霞(1971—),女,扬卅职业天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硕士。基金项目:扬州职业天学教改课题项目(2018JGA11);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2019JSJG484);扬州职业大学科研

  创新团队项目(KYCXTD201903)。?

  94?

篇三:文旅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文化馆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王佼

  王成成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年第05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及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也进一步推动了人民精神文明建设。基于“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进入黄金期。文化馆作为公共服务的主阵地,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馆在文旅融合中的应用与构建。

  关键词:文化馆;文旅融合;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TB472;G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5-0234-02一、前言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到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和提高国民素养、精神文明建设,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切实提高文化馆服务效能,挖掘文化馆旅游资源,探索文化嵌套旅游的新型模式,激活文化馆发展活力,助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文化馆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作用

  (一)文化馆的发展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文化馆是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实践先进文化的群众性文化设施,通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和服务,陶冶本地和外来游客的情操和性情。文化馆的内涵依托有多种多样,通常是以各地的名胜古迹、民俗文化、特色文化等方面为主,向当地居民和游客表现当地特有的人文情怀、民族历史、优秀传统,将本地的文化、精神以表演、培训、展览等形式进行传播。文化馆不仅仅是一个设施,更是集中承载着民间民俗文化、历史传统文化、民族个性文化、优秀地域文化等价值符号。

  (二)文化馆的发展有利于推进旅游业的发展

  文化馆是政府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叫法,亦有文化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宫、群众艺术馆等称谓。但是,其实际职能主要是传播先进文化、普及全民艺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高全民素质。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服务,以多样性、趣味化的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方式将传统文化、先进文化融入到舞蹈、诗词歌颂、戏剧等群众喜爱、乐于接受的文艺形式中,讓群众对本地风土人情文化具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而文化馆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又会在无形中影响游客进一步加深对于本地文化的了解和探寻。同时,文化馆开展文化活动,既能带动周边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又能促进当地文化向外发展,产生一定的扩散式发展,从而带动整体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又与“文旅融合”的实际发展核心相接轨,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文化馆的发展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时,文化馆以积极乐观向上的主题,多元化的活动内容为形式,有利于文化正能量的传播,让更多的群众充分的接触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便于广大群众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文化馆在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同时,也是广大群众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能够有效的培养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广大群众的全面发展。运用文化馆服务功能,为广大群众带来欢乐的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的凝聚力,帮助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馆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问题

  前文梳理了文化馆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实际影响,但是,文旅融合模式尚在探索阶段,限于文化馆的实际条件,且自身存在一定的实际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后期文化馆在文旅融合中的发展、运转。

  (一)文化馆旅游资源挖掘不深

  依据当前不同地区文化馆的开设情况,容易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文化馆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只是将自身的文化以“展示”的形式吸引外来游客进行观光和游览,文化内涵展示不到位。因此,要求文化馆在开展活动时不仅要把当地文化、特产情况、历史遗迹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注重归纳整理和区域知识的分类,更要突出自身地区的特色和风土人情,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另一方面,文化馆活动不能落实在表层方面,要时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接轨,与先进思想相接轨。通过探寻和搜集资料,落实好本地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非遗文化”。一个地区的文化馆如何更好的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得到运转,前提需要建立在“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思想上,将本地的多样化文化充分挖掘、搜集、展示,才能促进当地文化馆的发展。

  (二)文化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偏低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文化馆的主要职能所在是为群众提供各类与文化有关的服务,因而对工作人员的活动组织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要求比较高。从现实情况看,文化馆工作人员的数量在逐年增长,但是在服务质量方面有待提高。有些工作人员在专业和服务方面,很难维持平衡,只是一心研究创作,在组织活动、提供服务方面,缺乏工作积极性,服务水平相对比较低。

  因此,文化馆要提高工作人员对工作职能的认识程度,平衡各方面的工作,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从而更好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三)文化馆创作艺术精品数量不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文化馆创作的艺术精品数量却不多,无法满足人们对文化生活需求的渴望。文化馆在创作艺术精品方面,付出的劳动逐渐减少,因而创作的艺术作品质量也在逐渐下降,长此以往,文化馆的职能价值会不断下降,不利于文化馆的发展。

  四、文化馆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实施对策

  (一)紧抓本地文化特色,落实文旅融合

  通常,一个地区的文化馆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往往是建立在本地特色的文化基础之上,以自身特有的文化特色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览。吸引游客的不仅仅是当地的文化特色,还有当地的风土人情。因此,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文化馆要对本地的风土人情、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等方面资料进行全面的调查、搜集,实地探访寻找,深入农村等实地考察,将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为文化馆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提供资料支撑。

  发展“红色文化”,是与当前社会的发展相接轨、共进步,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更能吸引游客前来观看。通过在文化馆内设置相应的“红色文化”展区,将本地区的“红色历史资料”、“红色古迹”、名将名军等资料在馆区内展示,在弘扬红色文化的同时,宣扬民族精神,从而提高游客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意识。

  融入“非遗文化”,注重突出本地与其他地区文化馆的不同之处,既让“非遗文化”向外扩散、传播,又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到当地的传统文化,同时,在无形中又进一步宣传当地的文化特色,不让珍贵的文化资源默默掩埋。通过在馆内区域摆放当地特色土特产、精美的饰品、布匹衣物等彰显当地特有的风俗个性,凸显当地传统文化风俗的浓厚,激发当地居民的传统文化自豪感。多彩的布匹、精美的刺绣作品展品既能让游客眼前一亮,加强想要深入了解该地的兴趣和好奇心。

  基于游客的“游”,当游客参观“非遗文化馆”后,会或多或少对于本地非遗文化进行文笔、摄影等方面的宣传,对本地文化的宣传、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二)增添人才资源队伍,发展文旅融合

  根据当前文化馆活动的开展情况,全面落实文化馆人才资源队伍方面的建设工作,是促进文化馆在当前文旅融合基础下的发展基础。文化馆活动往往会因为人力资源队伍的不足,导致文化馆内各个区域活动的举办步骤、区域分类建设、人力资源分布等情况遭受一定的阻碍,在活动举办方面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无法达到理想的活动效果及宣传效果。在管理方面,由于人力资源的不足,导致各个区域的管理容易产生不协调,各个区域的人力在調配、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因此,拥有人才资源队伍的文化馆更像是一个整体,团体内相互协商,才能真正将本地、本区的特色文化进行个性化发展。

  切实加强人才资源队伍建设,通过文化馆内部人才队伍的协商、沟通,制定相应的计划书或建设草图,在草图上设计好不同区域内部的设施建设,规划好所属区域的展出形式、文化展示类别及种类、文化商品摆设、文化馆各个地区的人员安排等工作。在人员调配方面,人才资源队伍要时刻安排、调整,规划好不同区域人员所管辖的文化种类资料,要求每个区域的管理人员事先将不同区域的文化资料进行学习、记忆;对于服务方面要时刻加强供应要求,及时保障服务工作得到落实,为游览者提供完善且一流的服务工作。

  (三)落实政府扶持力度,促进文旅融合

  对于文化馆活动的有效建设和高效运行,通常离不开政府方面的支持和扶持。文化馆是服务于社会、人民的公益性机构。因此,政府要时刻加强管理和扶持,资金方面要加大支持力度,实时管理和指导。“应建设所需,供建设所求”,落实文化馆活动设备、装修、水电安全设施等方面的工作,想民众所想,为文化馆建设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撑。

  其次,政府要制定一些鼓励和引导政策,发挥法律法规、财政等作用,指引文化馆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落实政府在文化馆活动中的支撑力度和参与力度,才能更好的促进文化馆活动在文旅融合中的发展。

  最后,从支撑力度出发,落实政府在文化馆活动中的参与力度和重要性,政府既是文化馆建设的“领导者”,更是当地居民行动的“领导者”,加强当地居民对于“文旅融合”思想的重视力度,实时引导居民将思想文化放在文化馆建设的首位,才能更好的促进文化馆活动在文旅融合中的发展。

  (四)加强艺术精品创作

  从文艺精品创作上,文艺作品和文艺演出回归艺术本体。鼓励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发挥文以载道、文以传情功能,创作一批体现时代价值、引领社会风尚、融入地方特色的精品力作。坚持以现实题材作品创作为突破,提高创作生产组织化程度,优化扶持的环节和方式,努力推动现实题材文艺创作生产。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在文艺演出中,积极思考大众真正的审美定位、感知情感共鸣和观赏心理,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通过节目形式的巧妙编排和节目内容的精心设计,把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结合,更加充分释放节目本身的艺术张力,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有力支撑文化馆的服务工作。

  文化馆是承载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发展旅游的优势条件,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馆应该顺势、借势,努力建设好、发展好,把文化馆打造成为文旅融合的示范典型,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和广大游客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冰.文旅融合语境下文化馆文创产品开发策略[J].文化学刊,2019(12).[2]邱纯伟.文化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大众文艺,2019(11).[3]朱刚.文旅融合背景下城市公共文化发展新思路[J].文化产业,2019(05).

篇四:文旅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西安旅游人才培养思考与策略研究

  作者:李红梅

  常雅文

  来源:《青年与社会》2018年第32期

  摘

  要:我国经济正处于不断发展阶段,目前已经步入了新常态,各领域都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旅游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比逐渐增大,但是我国的旅游发展现状却存在着问题,主要是产业规模与发展需求不匹配,而且也对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存在着阻碍。文章通过对西安旅游人才的培养进行相关的思考和研究,发现了西安旅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西安;旅游人才;培养策略

  人才发展战略是我国目前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而采取的战略。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且已经步入到新常态,急需要各个领域能够适应新时代的人才。我国旅游产业随着国际国内的格局不断扩大而发展。尤其是我国旅游产业正处在发展和转型的黄金时期,旅游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急需要专业的旅游人才与之发展配套。本文通过对西安旅游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西安旅游人才在培养中所面临的问题,例如:培养人才的方式较落后且就业率不高、缺少专业素养较高的旅游人才以及高校旅游专业课程设计合理性较为欠缺等;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例如:采取新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旅游人才的专业素养水平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等,致力于提高旅游人才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为西安旅游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一、西安旅游人才培养中面对的问题

  (一)培养人才的方式较为落后且就业率不高。目前,西安高校的相关旅游专业的培养模式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其理论型较强,但实践性较弱,导致教出来的旅游人才并不适应现在日新月异的旅游业的需要,而且这样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其专业知识与现实工作中往往无法对接,这些人员的学习不到位,其能力较弱,更加无法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产业,导致了大部分的人才在无法看到该行业的发展前景而纷纷转向其他行业进行发展。

  (二)缺乏专业素养较高的旅游人才。西安这座城市的旅游景点众多,其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导致了西安旅游业也在不断发展中,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且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我国的旅游业在经济发展的刺激下也处在了关键的发展黄金时期,同时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相关研究表明,西安的旅游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所占在校比例过小,并且能够通过调查发现,这类专业素养较高的人才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还是较为欠缺。

  (三)高校旅游专业课程设计合理性较为欠缺。目前,西安旅游产业正处在转型的重要时期,西安从“观光式旅游”逐渐转变为“体验式旅游”,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将旅游产业逐渐细化,出现了各种方向的旅游市场不断涌现。但是,这些方向尽管在高校中设置了相关课程,但是在

篇五:文旅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文化旅游人才相关状况汇报

  近年来,我局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立,初步建立起与现阶段市文化旅游业进展相匹配的人才队伍建立,全市文旅行业呈现安康快速进展态势。现就市文旅人才相关状况汇报如下。

  一、旅游人才根本状况

  〔二〕文化旅游人才队伍主要特点

  据统计,目前全市现有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5000人,各类文化培训机构41家,注册文化志愿者100余人,依据人才统计数据分析,文旅人才队伍主要有以下特点。

  1.全市文化旅游人才资源呈现增长状态。行政管理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效劳技能人员持续增长,增长方式主要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考、招录等。我局文化旅游人才资源快速增长,与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文化旅游工作的高度重视、全面加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立、出台各种人才引进政策、全市文化旅游行业全面开展人才提升工程等举措是密不行分的。

  2.文化旅游人才资源构造日趋合理。文化旅游人才分布与文化旅游业进展、行业管理、涉旅企业的经营、管理根本匹配,支配较为均匀合理。

  3.与我市文化旅游进展成熟度相关,我市无可否认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旅游业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缺口较大,特殊是高级管理人才缺乏;文化旅游企业对文化旅游人才资源的开发度不够;文化旅游业人才流淌频繁等。

  二、文化旅游人才沟通引进方面

  依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人才引进和培育暂行实施方法?的通知〔广委发〔2022〕42号〕,文体旅游局主动落实人才引进措施,实施“引进来,走出去”人才战略,逐步形成文化旅游人才沟通引进新格局。

  市文体旅游局和三星堆博物馆与省考古院、高校、西南民族高校、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艺术职业学院、市旅游行业协会等单位形成人才进展合作机制,主动开展人才培训工作并取得良好成效,市内文化旅游人才〔指各类高校毕业的人员〕在文化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中占比逐年提高。

  三、文化旅游人才培训方面

  市文体旅游局和相关行业组织、文化旅游企业主动开展各类培训,如新型职业农夫培育“家庭农场经营与管理”专业培训、旅游标准化、旅游平安和效劳质量培训、天府旅游名县创立工作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培训课程。主要是突出抓好四个层面的人员培训工作。一是开展文化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培训,组织参与省市相关专题培训,重点提升行业管理力量。二是开展文化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培训,重点提升行业监管、企业管理力量,提升一线从业人员的效劳技能。三是组织乡村文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升乡村文化旅游经营水平。以乡村文化旅游带头人、星级农家乐、民宿客栈经营管理和效劳人才为重点,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或专项考察。四是着力加强乡村文化能人培育,组织参与文旅部举办的秀丽乡村建立文化创意设计人才培训班、文化和旅游产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研修班等。

  每年集中培训景区〔点〕、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商品生产、星级农家乐等企业管理人员3-5期,培训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500-1000人次。市文化馆每年举办三季公益培训,分别为春季成人公益培训、暑期青少年公益培训和秋季成人公益培训。每季设置课程约50门,年培训市民〔含青少年〕12300余人次。市文化馆牵头成立了“市全民艺术普及联盟”,将市区和乡镇的艺术培训机构纳入公益培训的承办单位,开设课程涵盖舞蹈、声乐、书法、美术、语言艺术、英语口语、家庭教育等多个门类,老百姓可以依据就近原那么选择上课地点,扩大了公共文化效劳的掩盖面。市图书馆面对市民开展借阅、来馆阅读及相关阅读推广等业务,每年共接待读者40000余人次,举办讲座2场、展览1场、消防培训1场;截止目前,办理借书证2400余个,外借20000余人次。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为鼓舞和培育更多文化艺术优秀人才,我市先后出台?市优秀文学艺术成果嘉奖方法?和?市文化艺术专项资金管理暂行方法?,建立文艺创作鼓舞机制,完善文艺精品评价体系,两个?方法?的出台,极大地鼓舞了我市文艺爱好者开展创作,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通过文旅人才引进效劳培训等举措,有效提升全市文旅行业管理水平和效劳质量,文化旅游环境持续改善,进展向好。

篇六:文旅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为何实施“全国领军?才培养计划”??旅部:解决优秀艺术?才不?封?新闻记者

  粟裕7?28?,?化和旅游部举?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三?五届中国·哈尔滨之夏?乐会、第?四届全国声乐展演、第?届全国优秀?乐剧展演有关情况。?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黄?驹在会上介绍,实施“全国领军?才培养计划”是落实《“?四五”艺术创作规划》的?个重要举措,其根本?的是要??培养创作、表演、管理、评论等领域的中坚?量,解决当前存在的优秀艺术?才特别是领军?才、???才不?的问题。新闻发布会现场。封?新闻记者粟裕摄影黄?驹在会上表?,要“推动新时代?艺领军?才队伍建设”,培养?式也将进?创新。?如,创作?才培养将采取进修培训和创作实践相结合的?式进?,组织开展重??命、重?历史、重?现实题材创作,形成?定创作成果;表演?才培养将采取“师带徒”等?式进?,紧密结合演出实践,以剧育?、以演出?等等。

  ?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黄?驹。“?前,我们已经启动了编剧、戏曲表演、声乐领军?才的培养,从全国范围内遴选了16名编剧、34名戏曲演员、52名声乐演员,与中央戏剧学院等单位联合开展了培养?作。”黄?驹表?,下?步,还将根据艺术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陆续开展其他领域的领军?才培养?作。据介绍,2021年度“全国声乐领军?才培养计划”分美声、民族、流??乐三个类别,?向全国开展申报?作。?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将组织业界专家,从申报者中遴选?批优秀声乐?才,作为2021年度“全国声乐领军?才培养计划”的培养对象和第?四届全国声乐展演的参演?员。哈尔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闫红蕾在会上也表?,?乐会期间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声乐展演,与?化和旅游部实施的“全国声乐领军?才培养计划”相结合,专业性进?步提升,增加了第七届中国交响?乐季展演活动,吸引了全国11所专业?乐学院教学成果来哈集中展?,更多?型?乐赛事集聚哈尔滨,更加凸显出“哈夏”?乐会平台在专业领域的权威性。

篇七:文旅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旅产业的发展存在的?些问题及制订?个好的?化旅游规划诗和远?终于?到了?起,?旅融合话题成为业界探讨的热点。围绕“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针,各省市积极开展?旅融合?作。?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意识是前提。但对于?化与旅游规划如何编、谁来编等问题?直未有定论。?化创意产业被称为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全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产值达220亿美元,并以5%的年增长速度递增。如今,?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柱产业。中企资本联盟CECU团队与华谊启明东?团队建?合作沟通机制,为我国?旅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化创意产业在旅游领域的拓展和延伸,成为旅游发展的新引擎,反过来,旅游的发展也为?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创造了新机遇、新动?。在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及?化创意产品特点的背景下,?化创意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景区、旅游企业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新领域、新热点。?化旅游产业是?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性?、涉及??、辐射性强、带动性强?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有活?的新兴产业。寻求?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业的新时尚。在国家各项政策的?励和激励下,各地掀起了?化旅游业规划建设和发展的浪潮。然?,在?些旅游?的地,?化旅游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地??化挖掘不够透彻,创意不够,旅游与?化的结合只是形式化,主题不够鲜明,特?不够,甚?张冠李戴,?旅产业搞得不伦不类。?、?化旅游业的投资者过于紧跟潮流。有些投资根本不考虑市场。?些?化旅游项?是由低成本销售或依靠旅?社增加消费驱动的。他们注重盈利能?,项?质量跟不上对?,最终被市场淘汰。三、?些?化旅游产业投?巨资,政府对此没有给予?够的重视。特别是?些以?然风光?闻名的旅游景点,认为发展?化旅游业并不重要,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思维。?化是软实?,软黄?。?化旅游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镇受到追捧?旅?镇是新时期?旅产业发展的?个重要领域,?且随着第?批中国特??镇名单的公布,以?旅为特?的?镇在2016年迎来?个爆发增长期。“?化+旅游+城镇化”模式,全?融?全域旅游发展和特??镇建设。制订?个好的?化旅游规划及时制定?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为产业发展提供有?保障。?化旅游产业要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其?较优势和地?特?,明确产业结构,合理定位其区位,精?选择其主导产业,明确产业发展?向和发展重点。找准?个强的产业?化旅游产业规划中要全?打造乡村旅游,开发农家乐休闲度假等特??镇,提升古镇旅游?化品位的成功经验。以?化旅游为?化产业发展的突破?,珍惜好的发展形势,努?实施地??化旅游的发展战略,逐步发展成为独特的?化产业。出台?套务实的政策根据地?实际,在执?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通过深?细致的调研,完善?化旅游产业相关政策,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应,体现产业政策的精髓。创新?套新的体制

  创新?套新的体制?化产业发展涉及众多?业,需要综合协调。要进?步加强对?化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领导,完善组织,建?加快?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共同努?、群众共享,建?健全?化娱乐旅游新闻出版投资融资体系,引导企业投资、社会融资。建??系列?才保障机制?是建?灵活的?才引进机制。对?化?才实?突破户?限制,突破部门、地区界限,简化?才引进?续。?是制定可?的?才激励制度。积极?持当地?化?才、民间?化传承?,特别是?物质?化遗产项?的代表性传承?。三是落实优惠的?才使?政策。四是推进合理的?才培养?式,??培养专业?才,为产业发展提供??资源?持。旅游演艺砥砺前?2016年以来,旅游演艺作为?旅产业的?个重要领域,随着?多年的?发展,已?渐成熟并开始进?调整期。数据显?,2016年的全国旅游演出共计5.19万场,?2015年下降4.17%,票房收?34.04亿元,?2015年下降3.21%。其中《印象丽江》在2016年上半年共演出371场,同?减少71场,营业收?4250.67万元,同?下降60.87%。在局部地区,?型演艺已经出现过度竞争现象,甚?类似《泰?千古情》等知名?型演艺也相继关停。但同时,由于旅游演艺对?的地品牌建设的巨?提升作??吸引了各路资本的?量涌?,积极投资布局旅游演艺,新?批?型旅游演艺项?开始落地,如《最忆是杭州》、《禅宗圣域》、《只有河南》等。未来单?旅游演艺项?已?法满?当前的市场需求,?些知名旅游演艺企业正朝着?集团化的发展?向前进,逐渐形成了涵盖住宿、旅?、旅游演出、旅游购物等业务的纵向产业链。从产品类上来看,纯粹?拼设备和宏?场?的旅游演艺1.0版本已经过去,以内容创新和创意为核?的旅游演艺2.0开始形成强??命?,譬如陕西旅游的《长恨歌》。?化“深度游”成为新亮点随着全球旅游市场的飞速发展,“?化深度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旅?者所追求的?标。中国旅游已经从传统“?马观花”式的观光游向以?化为主题导向的“?化深度游”、“?化休闲游”转变,并出现了以世界遗产为核?主题的专项旅游产品。?化深度游的?个重要表现是遗产旅游热的兴起和发展。“遗产旅游”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最热门的项?之?。英国遗产旅游业发展迅猛,年收??达260亿英镑,?乎成为该国旅游业的?柱。?旅项?规划建设不能盲?,要多挖掘,多思考,多创意,在?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上,要突出特?,挖掘个性,要有精品意识,做?个项?,就要彻彻底底的做?做精。?化旅游产业作为?个?相关性,?附加值,?泛影响的朝阳产业,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收?,激发社会发展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化旅游产业对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县域吸引?,增强?们的?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篇八:文旅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万名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干部下基层活动调研文章(一)

  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工作现状及下一步打算

  近年来,我区文化旅游工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上台阶,迈出了促进全区文化繁荣和旅游发展的坚实一步。全区文化旅游工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了有力地促进作用,营造出良好、和谐的氛围。

  一、文化旅游工作现状

  (一)文化工作及工作开展情况

  1、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情况

  大武口区是石嘴山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设有文化管理部门(大武口区文化旅游局),没有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文化宫等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目前,三个乡镇(隆湖经济开发区、长胜街道办事处和长兴街道办事处)文化阵地建设相对落后,46个社区和12个行政村没有专门开展文化工作的文化站(室),都是一室兼用,政府专项经费投入不足。今年,我局结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相继完成《大武口区农村(社区)综合文化站建设方案》、《大武口区?农家书屋?建设方案》、《大武口区文化馆建设方案》等项目的编制和上报工作。完成了隆湖一站村和龙泉村2个?农家书屋?

  的建设,配备各类图书3000余册,上报兴民村、潮湖村、长胜村和隆湖六站村4个?农家书屋?的建设项目。

  2、文化市场基本情况

  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的载体。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也是当前一个极具可持续发展力的产业。近年来,我区文化市场蓬勃发展,已成为加快大武口区服务业发展的新动力。目前,辖区初步形成以歌舞娱乐、网络文化、图书音像、印刷出版等为主的文化市场体系。全区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场所364家,其中:歌舞娱乐70家(无证27家)、书画文玩99家(全部未办证,隆湖文化街78家)、音像制品40家、图书零售25家、打字复印68家、网吧52家、庆典公司11家(未办证)、出版印刷9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由于受区域总体消费水平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辖区文化市场整体上还处在低水平的初级发展阶段,除隆湖一站文化街外(远离人口聚集区),城市区内没有相对集中的文化市场或文化街,而且在经营规模上存在着?小、散、滥?的现象。

  3、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群众文化生机盎然,节庆活动亮点频现。近年来,我区承办的大型文化活动有30场次,其中:全市大型文化活动有:中央电视台?激情广场〃走进石嘴山?、?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焰火晚会、首届和第二届石嘴山园林奇石博览会暨塞上湿地节、全市广场文化艺术节、全市才艺技能表演晚会等18场次。全区大型文化活动有:全区新春秧歌大拜年、全区红歌合唱节、全区社区歌舞文艺展演、全区总结表彰大会歌舞演出、星海文化古街剪彩、星海民间藏品鉴赏会、宁夏当代优秀油画作品展览等10场次。目前,全区群众性文化活动已初步形成了组织规范化、内容特色化、参与社会化和表演多样化的格局。成立大武口民间艺术团、星海农民文化艺术中心和农村群众文化艺术协会。近年组织在各广场和街道社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戏曲等文化活动100场次。送文化下基层40次,下派基层文化活动辅导员7名,辅导文艺(演出)工作17次。开展了?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创建活动(隆湖开发区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戏曲)之乡?,人民路街道办事处被自治区文化厅授予?宁夏民间文化艺术(秧歌)之乡?)。隆湖一站村、长胜龙泉村文化活动站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农家书屋?牌匾。积极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首次命名10个区级社区特色文化广场。先后有2个行政村、4家农户、2个业余文艺团队被自治区文化厅、财政厅授予?村级文化示范村?、?农民文化示范户?、?优秀文艺团队?。有3个社区秧歌队、2个企业社火表演队荣获自治区秧歌大赛二等奖、三等奖。

  4、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激励,积极推动全区文化工作向前发展。完成了大武口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大武口区非物

  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任务。野外调查不可移动文物点67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29处,有10处文物普查点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填补了我区历史上没有文物家底的空白。建立了大武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确立了8个?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人,实现了我区?非遗?保护项目零的突破。文博事业蓬勃发展,建成了大武口民俗文化博物馆和贺兰山生态博物馆建设工程。积极推进了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创新发展。主动策应黄河沿岸文化旅游圈建设,加强同周边县区的实质对接,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完成了石炭井矿区、北武当、星海湖和中华奇石山等影视拍摄基地的选址工作,落实了青山公园文化墙的主题内容。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充分发挥区?扫黄打非?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制定下发了《

  ?扫黄打非?工作行动方案》。重点加强?节假日?期间的检查,把?创建平安文化市场?作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文化市场安全管理目标,规范文化许可工作,简化审批手续,实现了全年文化市场安全稳定运行。两年(2008、2009年度)获得自治区文化厅?文化工作贡献奖?、?目标考核一等奖?,?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旅游局?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自治区?行业博物馆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市文化彩车评比?最佳创意奖?的表彰奖励。

  (二)旅游工作现状及工作开展情况

  1、旅游业的基本情况

  大武口区历史文化遗址、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富灿烂。历

  史名胜古迹五处:北武当寿佛寺古迹、贺兰山岩画遗址、明代北长城(烽火台)遗址、古树化石遗址、五〃七干校旧址;自然和人文景观五处:北武当景区(韭菜沟、归德沟)、星海湖景区(南沙海)、中华奇石山景区、沙湖景区(依托沙湖,打造旅游策源地)、龙泉村?农家乐?度假景区(三星级〃农家乐)。现有旅行社8家:分别是风光旅行社、九洲旅行社、邮联旅行社、星翰旅行社、江山旅行社。其中公办2家,宾馆酒楼13家,其中三星级以上仅青山宾馆1家。

  2、工作开展情况

  (1)加大旅游景区的规划、服务和推介力度,全力提升我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一是高标准编制规划。编制完成了《北武当旅游(生态)景区规划》、《南沙海旅游景区规划》、《龙泉村‘农家乐’旅游概念及节点修建性详细规划》。二是抓好景区游客安全。每逢节假日或旅游旺季,由我局组织牵头,协调公安、消防、卫生、城管和安全等部门联合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制定节假日旅游景区安全值班表,并与各旅行社、宾馆饭店签定了游客安全责任书,启动《旅游紧急救援工作实施方案》,定期公布或通过宾馆饭店张贴旅游信息,千方百计的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强化行业管理。设立游客投诉电话,对外公布全区各旅行社的信息资料。配合上级旅游部门开展?文明诚信旅游景区、星级宾馆、优秀旅行社?的创建评选活动。举办了旅行社、旅游景区负责人和导游人员业务培训班,规范服务程序,提供优质服务。

  四是培育和完善旅游市场。加强对旅游景区商品(含卫生食品)交易市场的监管工作,定期会同工商、物价和卫生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充分利用我区的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并推出了以龙泉村民俗旅游(剪纸、布贴画),星海湖观光旅游(芦苇画)为特色旅游产品。五是旅游宣传和市场营销工作。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旅游宣传促销原则,一方面,充分利用举办?中国〃宁夏〃石嘴山园林奇石博览会?、?宁夏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和?自治区50大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活动的机会,不断加大我区旅游资源的宣传促销力度。另一方面,主动到外地宣传推介大武口地区的旅游资源。

  (2)旅游工作有了新突破。紧紧围绕我区打造?山水园林风情,古韵生态绿城?旅游品牌这一目标,把发展生态旅游、争创国家3A级景区和开发乡村旅游、创建自治区3星级农家乐作为旅游工作的主打牌。组建了北武当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重新设置了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医务室和景区警务室。推出了以采摘、垂钓、农家乐和寻幽探古等休闲游览项目,培育并壮大了农家乐领军团队。先后实施了北武当斜拉桥、佛引桥建设工程,完成了北武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新建盘山游人步道1100米,新辟游人休闲广场2个,硬化面积2600平方,修建砌石护坡1000平方。安装安全护栏55米、景观灯22盏、休闲座椅75个、果皮箱110个。新增景区路标牌、说明牌和安全警示牌89块,购置环保免

  冲洗式移动厕所1个。此外,为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每年举办北武当九九重阳节文化庙会和旅游推介会。2009年12月北武当景区、龙泉村顺利通过国家3A景区和自治区3星级农家乐的考核验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阵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设备陈旧

  城区边缘地带和农村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基层文化活动阵地建设严重滞后,普遍存在场地小、器材少、功能差等问题。尚无专项经费,制约了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基层文化队伍人才匮乏,无固定的文化骨干,现有的文化专干都是身兼数职,文化建设队伍发展后劲不足。

  (二)区文化馆的活动阵地还没有解决,繁荣文化大发展的经费不足

  大武口区文化馆有活动无阵地,已建项目工程资金缺口大(贺兰山生态博物馆),建成设施没有维护和运作经费,待建项目资金尚无着落。

  (三)文化产业发展相当滞后,公共服务亟待完善和提升

  辖区对文化产业的直接投入与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相比略显不足,文化产业尤其文化会展业发展滞后,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式文化市场尚未形成。辖区没有使市民认知和感受强烈的文化标志物或文化集中街区。没有一个具有区域特点、区域气派和艺术水准的展览、演示和文娱示范基

  地,跨区域的文化博览、大型会展业尚未形成。文化娱乐设施和服务项目远远滞后于市民的个性化多方需求,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没有文化产业领军团队和领军人物,文化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市场对文化资源的配置没有起到基础性作用,文化产业形态大多处于小规模的分散化状态,缺乏有影响、有竞争力的集团、规模企业的形成。我区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但由于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第二产业仍处于重化工阶段,并且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使得文化旅游及其服务业发展所需的集聚效应受到了制约。旅游业尚处在起步和发展阶段,其在国内旅游市场上(除沙湖外)知名度还很低,目前全区有10个(含待开发)的旅游景点,但星级以上旅游景区仅有北武当生态景区1个,三星级宾馆也只有1家,多数景区(景点)的便民服务设施(厕所、停车场、道路、小吃部、提供信息、垃圾处置)还有空白点。宾馆餐饮业档次低,服务质量不高,这使得区外甚至于本区的旅行社涉足困难。同时旅游景区还缺少一批有强烈震撼力、永久吸引力和区域垄断力的极品项目。相连景区之间未能形成有机的结合,如:北武当和森林公园。有些景点在规划和开发上,未能有效的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没有地方特色,极大地限制了客源的增长。

  (四)文化市场监管体系不畅,旅游资源条块分割严重、各景区管理体制不顺

  由于自治区文化厅,特别是自治区旅游局统管权限高度

  集中,地方政府管理文化和旅游的职能削弱,辖区政府文化旅游部门在文化市场特别是旅游景区的管理上难度较大,尤其在招商引资、引进大型文化娱乐设施等方面受到制约和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管理体制不畅,市与辖区之间、辖区相关部门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存在着业务交织和工作相互制肘。资源开发和景区管理政出多门,合作与互动意识差,旅行社、旅游景区、宾馆酒楼三者之间各自为政,未能真正形成统一的旅游服务链条。旅游交通发展滞后于旅游景区建设,市民休闲旅游成本过高,旅游业发展规模总量小,有些旅游景区卫生状况差,没有规范化的标识,景区管理混乱,缺乏完善、系统的行业规范。旅游商品研发力度不深且无市场,宾馆酒楼及餐饮业发展活力不足,难以适应旅游业市场发展的需要。

  (五)旅游人才队伍缺乏,还需进一步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

  三、下一步打算

  (一)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建设集图书音像、字画装裱、文玩收藏、工艺美术、音乐器材、文艺辅导等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大武口文化街?,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力促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完善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和服务水平。建设贺兰山生态文化博物馆二期工程。按照贺兰山生态

  博物馆的定位和功能,馆内设生态展厅、古化石展厅和贺兰山地貌探奇区三部分。

  (二)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

  按照?产业定位、品牌创立、关联发展?的思路,积极争取自治区文化厅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扶持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制定?进一步鼓励大武口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暂行办法?,推行?政府引导、专家指导、市场运作、合作开发?的经营模式,形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格局。继续加大对我区文博事业的投入力度,完成文化设施(大武口文化馆)的规划和建设。

  (三)挖掘和培育区域文化品牌

  发挥传统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发展?石文化?经济。充分利用石嘴山(大武口)的区位优势,以靠近内蒙古奇石产地和销售市场为依托,以中华奇石山为平台,打造宁蒙毗邻区奇石交易市场,形成继阿拉善盟(奇石交易中心)又一个别具区域特色的塞北石城,以此带动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打造?五色?文化旅游品牌,着力培育充满区域文化特色和竞争力的旅游产业。按照建设?山水园林新型工业城市?的定位,以塞北风情和区域特色文化底蕴为切入点,以?湖、石、林、山、沙?为载体,结合大武口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形成以星海湖为轴线,以新区为主体,以南沙海景区和北武当景区为两翼的旅游格局,全力打造?五色?

  文化旅游品牌。即:蓝天碧水→星海湖(蓝色),绿色之园→森林公园(绿色),山林古刹→北武当寿佛寺(古色),塞上石林→中华奇石山(特色),沙漠水域→沙湖(金色)。发挥金色招牌--沙湖景区的中转功能,沙湖是宁夏旅游圈的核心景点,把沙湖定为大武口区旅游带转接游客的客源地,具有扩大客源之功效。突出历史文化、城市发展、休闲娱乐、环保生态和集成创新的主题,集中展示贺兰山北麓文化的独特载体和精神内涵。开发形式多样的旅游互动娱乐项目,不断扩充旅游产业的消费内容,激发人们对?山水园林风情,古韵生态绿城?大武口的探寻欲望。

  (四)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加快大武口区旅游中长期发展规划

  进一步突出?塞北绿城、湖光山色、田园民俗、历史边关、远古典藏、现代风韵?的特色。强化宣传推介,着力实施?五色?旅游品牌经营战略。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具有区域特色、适应市场需求、参与性强的精品项目。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大力推动旅游商品的开发销售,重点开发生产体现塞北风格,具有纪念性、艺术性、收藏性和便于携带的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发展宾馆餐饮业,开发精品楼宇,新建四星级以上宾馆,打造?五香?(臊子面香、油泼辣子香、沙湖鱼头香、北武当酿皮香、风干羊肉香)特色餐饮业,并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提高我区饮食文化的美誉度,延长游客旅行时间,拓展旅游产业链条。尽快融入宁夏旅游市场,构筑区域大旅游强

  11势,力争三至五年内冲出宁夏走向全国,切实把旅游业发展打造成为我区生活服务业的龙头产业。

  12

篇九:文旅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核心思路分析

  摘要:文旅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对旅游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现状,就文旅融合背景下如何培养综合性旅游人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几点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问旅融合背景;高职旅游类人才;培养模式

  文旅融合是指有机结合文化与旅游业,其是我国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选择。我国于2018年组建了文化旅游部门,以期能在推动旅游发展的同时,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使我国国人民具备较强的文化自信。文旅融合是对旅游业的深刻变革,而专业人才是保障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因此作为高职院校一定要对文旅融合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上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具有较高水平的旅游类人才,以此来推动我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1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发展概述

  近年来文旅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增速最快的行业,随着我国国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文旅消费也成为其重要消费需求,文化旅游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国家近年来对文旅产业的投入资金也逐渐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文旅产业发展。随着投资推进,各地区资源争夺也愈加激烈,产业投资门槛也会随着提升,产业各领域合作也会加多,相关上市公司增多,推动了旅游行业发展。其次,好的旅游服务和产品供给,可使游客在其中获得更加优质的体验感,是我国各地区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使其逐渐朝着品质化方向发展。管理产品供给中更加重视品牌以及优质团队,且要有机结合区域经济以及创新创业。

  2高职旅游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分析

  首先,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服务意识,因此在实

  际教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提升。但就目前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时会将重心放在专业技能上,却未系统设计综合能力培养。进而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存在诸多问题,如初次选择专业是不对口,自身核心竞争力较差,因此无法在就业后获得良好发展前景。文旅融合背景下,相关行业需要的是懂策划规划,具有导游讲解能力,创新性理念,且能懂得企业管理的金融人才。但就现阶段而言,我国旅游专业人才普遍存在着低端技能型人才偏多,产品设计、开发人员、营销人员、规划人员缺乏的问题。

  其次,一些高职院校在设计旅游专业课程时缺乏科学合理性,一些内容重复。如特色旅游线路分析、基础课程等部分内容不断重复出现。一些高职院校无法与时俱进的进行专业课程内容设计,随着智慧旅游出现与发展,社会对有旅游专业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在设计课程时一定要结合时代发展,将大数据分析、文旅旅游理论等内容增设进来。

  此外,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相关教师普遍存在着综合水平有待提升的问题,一些教师缺乏终身学习意识,也不注重自身素质提升,实际教学中观念落后、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之高职院校并未有针对性的对教师展开培训,导致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方法传统的问题无法得到改善,而这对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最后,一些高职院校还存在着课程考核体系有待完善的问题,现有考核内容单一、只注重书本内容的考核,但对于课外实践文旅发展内容考核却较少。此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会导致旅游专业教学职业定位出现偏离,且不利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的提升。

  3文旅融合培养策略研究

  3.1优化理论课程设计

  优化理论课程设计有利于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现代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量较大,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时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旅游行业发展潮流,科学合理的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在设置课程体系时要有机结合专业素质、能力、课程内容。高职院校旅游学科中注重对服务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计时依然是传统模式公共基础+专业能力+素质拓展。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业发展也会涉及到文化、品牌、创意,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综合知识,因此旅游专业学生除具备扎实课程知

  识外,必须要掌握信息知识、网络知识、创意营销知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优化原有课程设计,以满足这一背景下旅游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旅游业发展来讲,文旅融合是其必然趋势,因此旅游专业教师不但要讲述好理论课,还要对产业发展趋势有所了解,具备一定实践经验。首先,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参与到企业实践培训交流中,对自身的产业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更新,掌握前沿行业发展动态,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发展的文旅人才。同时还要对兼职教师比例进行扩大,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通过制度优势和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旅游行业精英加入到高校教育中。听取其优秀议和意见,形成文旅融合行业专家智囊团。此外,要提供政策支持,鼓励更多的教师投入到企业实践中,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3.3注重提升学生,培养其综合素质

  文旅融合背景下,教师除要关注专业素质培养外,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应对能力、抗挫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只有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在毕业走入社会之后才能更好的投入本职工作,获得良好的发展。在对学生综合素养进行提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提供和更新教学资源,包括场地设施以及知识内容。

  3.4培养职业道德教育

  有机结合校内外实训,对学生就业能力进行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对学生动手能力有较高要求,尤其是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产品类型逐渐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除观光旅游产品外,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旅游产品,如体验性与游休闲性旅游产品。学生必须要能收集与分析旅游产品数据以及客户体验状况,所以高职院校必须改变传统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现在旅游发展实际需求。可选择在校内建立实训基地,构建旅游实训平台,对学生开发与分析旅游项目的能力进行增强。可根据学生年级进行实践教学的安排,从定点景点实习逐渐转变为旅游社实习,丰富学生的服务经验与旅游实践经验,最大程度提升其就业能力。

  3.5完善课程考核体系与评价制度

  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还要完善课程考核体系与评价制度,以就业为指导进行课程评价制度与体系的建设,同时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技能作为核心内容,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职业素养评估,考核重心放在实践能力考核方面,确保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对接于市场和时代,同时还可鼓励学生参与到企业实习单位的考核中,确保评审主体的多元化。此外,评价考核也可朝着口试、演示、实际操作等多元化方向发展,确保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逐渐灵活化。

  结束语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创新原有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旅游业人才,以推动文旅融合背景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时,要科学设置专业内容,构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对教师专业能力进行提升,领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学生具备扎实专业基础与实践创新能力,为其将来步入社会获得更好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曹炳政.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9,34(3):50-54.

  [2]许欢,陈蓓.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环球首映,2021(3):155.

  [3]崔英方.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2019(34):111-112,116.

篇十:文旅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承德市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韩余;崔永红;闫桂莲

  【摘

  要】在全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承德市县域文化旅游产业也被提到重要战略地位,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缺乏发展创意,遭遇土地、资金和人才瓶颈,主管部门职责不清,管理体制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只有破解这些制约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难题,才能真正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名称】《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18)001【总页数】5页(P1-4,7)

  【关键词】承德;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作

  者】韩余;崔永红;闫桂莲

  【作者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承德06700【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59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结束后,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在这种大背景下,积极探索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途径,促进文化旅游产

  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承德市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在承德市委、市政府建设“大避暑山庄”战略和文化大市目标的指引下,承德市各县区文化旅游产业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思路和模式,同时也迎来了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日益清晰

  承德市各个县区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摸索,总结了一些经验,形成了具有本县区特点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例如:丰宁县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提升档次、壮大实力”的原则,以建设全国文化产业百强县和国家级县域文化产业实验区为目标,重点打好“三张牌”(即生态文化牌、小川文化牌和非遗文化牌),建设“两条文化产业带”(即京北第一草原文化娱乐产业带、汤河温泉峡谷休闲体验文化产业带),做好“四个文化产业园区”(即九龙山民族文化产业园、凤山古镇文化产业园、九龙醉酒文化产业园、缘天然养生体验产业园),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时机。平泉县按照“产业、园区、项目一体化推进,旅游、文化、城建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以辽河源契丹文化产业园为载体,发展生态休闲游、文化溯源游;以中华菌文化产业园为载体,发展农业观光游和农家休闲游;以山庄老酒文化产业园为载体,发展工业观光游;以活性炭文化产业园为载体,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局面。

  (二)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深入实施

  坚持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加以谋划和推动,紧紧把项目抓在手上,带头谋划项目,带头跑办项目,带头落实项目。目前,全市各县区正在谋划和建设实施的文化产业项目110个,预算总投资800多亿元,涵盖文化旅游、文博会展、现代传媒、演艺娱乐、印刷复制、工艺美术、休闲健身和创意产业等八大类别。这些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了县区文化旅游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不断增多

  随着国家、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推动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的配套政策日臻完善,国家、省、市分别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对符合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文化内涵深、科技含量高、先导作用强、示范效应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给予贴息、补助和奖励,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对文化产业发展“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带动了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仅双滦区一个《鼎盛王朝》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就吸纳了社会投资20亿元。

  (四)旅游演艺产业市场日趋繁荣

  随着社会投资的增加和重大建设项目的完工,某些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已经初步建立,带动了文化旅游演艺产业市场的繁荣与发展。由中国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鼎力指导的大型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自2011年6月18日正式公演至10月7日全年演出季结束,已连续演出102场,接待观众8万多人,门票收入1300多万元,在运营初期的表现超过全国同类其它演出。

  二、承德市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艾文礼强调,要立足特色文化资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强县建设。据调查,承德市一些县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比较初级水平,有的县区没有像样的文化旅游产业,仅仅局限于书店、网吧、歌舞厅、游戏厅等。承德市旅游文化产业的收入占GDP的百分比,还远远达不到5%的标准。

  (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缺乏创意

  文化是一个区域的灵魂,它决定区域的发展方向和精神取向。它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衡量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而做好文化旅游产业这篇文章,关键是要有符合实际的创意。而目前承德市有些县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愿望十分迫切,但面对经济落后、旅游文化产业基础薄弱现状,始终处于观望和徘徊状态,缺乏符合区域发展实际的创意。有的县区缺乏开拓精神,拘泥于固有模式,思

  潮中的山庄情结、山庄文化心态根深蒂固,固然有热爱承德之情,但凡事有度,如过分沉湎其中,就会形成一种“围墙”文化,束缚了手脚,制约了发展。承德物华天宝,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如果深挖其文化内涵,开拓发展思路,其文化旅游产业将大有可为。[1](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遭遇土地、资金和人才瓶颈

  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土地、资金和人才,而承德市县域文化旅游产业恰遇这三个方面的瓶颈。一是土地瓶颈。一方面是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大量土地支持,另一方面是土地使用政策和耕地保护政策限制土地大量买卖或转让,造成项目建设用地缺口较大。二是资金瓶颈。文化产业项目投资风险大、回报周期长,在产业发展初期,需要政府强力推动,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以双滦区为例,仅《鼎盛王朝》文化产业园项目,区财政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收储投入就达1.5亿元,另外担保借款2.2亿元。沉重的财政负担让县区政府很难承受,巨大的资金缺口严重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三是人才瓶颈。缺乏优惠的政策,吸引和留住既学有所长又具有开拓精神的文化旅游人才,各个县区文化旅游产业人才严重匮乏。

  (三)文化旅游产业主管部门职责不清

  通过对承德市八县三区调查了解到,各个县区文化旅游产业主管部门情况如下:

  表1.承德市各县区文化旅游产业主管部门县区

  主管部门双桥区

  文化旅游局双滦区

  文化旅游产业办公室营子区

  宣传部开发区

  宣传部承德县

  宣传部滦平县

  宣传部平泉县

  文化旅游产业办公室丰宁县

  宣传部宽城县

  宣传部兴隆县

  宣传部围场县

  宣传部隆化县

  宣传部

  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部门、旅游部门具体负责的工作,但有些工作范围交叉,交叉部分的职能谁来负责,没有明确的划分。有的县区为了综合考虑和解决这一问题,确定县委(或区委)宣传部专门负责此项工作,这就更增加了矛盾的复杂性,在权

  利和利益问题上各个部门争先恐后,在义务和责任问题上相互推诿扯皮。

  (四)管理体制不合理

  据调查显示,承德市各县区仅有20%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为市场化运作,其他项目的承担单位几乎全部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政府行为多,市场参与少,这是承德市旅游文化产发展现状。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使大部分文化资源掌握在政府手里,长期以来,政府是文化项目投资的主体,但投入规模有限,不能有效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软件、硬件水平,提升市场拓展能力,致使多数的文化产业项目长期在谋划、规划阶段“徘徊”或“踏步”,没有实质性进展。

  (五)缺乏必要的统计和分析

  为调查分析需要,笔者想得到有些县区文化旅游产业收入情况的相关数据,但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一些县区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认识不足,没有分清文化旅游产业和其他行业、产业区别,没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而对于这些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恰恰是制订相关政策和做好未来规划的依据。这些工作的缺失,严重制约了县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六)文化旅游产品类型单一

  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旅游产业处于较低级阶段原因,承德市县域文化旅游活动大多集中在夏季,大多局限于“自然观光游”和“文物古迹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状态几十年没变,单一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严重制约了承德市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七)品牌优势不突出

  承德市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刚刚起步阶段,集中精力搞好几个项目,打造几个拳头产品,发挥品牌优势带动发展是一条重要的方法和途径。而一些县区缺少重要的文化旅游项目,没有知名文化旅游品牌,不能更好的发挥其带动和辐射作用,制约了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承德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以文化旅游为媒介融入产业创意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科学规划是重要的基础和前提,直接决定着产业发展方向、结构、速度、质量和效益。时任中共承德市委研究室研究员的杨勇同志在《从<紫塞风华>看承德文化大市建设——再谈做“无中生有”文章

  发展“零资源”经济》一文中指出,要发散思维,用已有的文化旅游资源来创造“新的文化”,打造以独具传统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为底蕴的承德现代城市文明。这需要创意,需要做好“无中生有”文章。

  当前,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文化在综合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文化已不再扮演从属角色,不再被动地依附于经济,而是直接介入经济,并对推动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作用。为此,以文化为媒介,探索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成了现在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发展方式。大型舞台表演《鼎盛王朝》、《帝苑梦华》与承德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结合,食用菌产业和平泉基层文化建设结合,乾隆醉酒厂发展和板城烧锅酒开发结合,寻找文化和产业相互融合的创意,取得良好的发展效果,为其他县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二)以园区和项目为载体,打造品牌优势,搭建发展平台

  承德发展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刚刚起步,必须选取符合县区当地实际情况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文化旅游项目重点突破。深挖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找出特色,打造精品,创出名牌,焕发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旅游和进行文化消费。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必须大力实施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按照“产业、园区、项目一体化支撑,旅游、文化、城建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谋划,集中投资,引进资本,开发项目,促进基层文化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和谐发展。承德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思考与酝酿,确定了在双桥区建设

  “中国·承德《鼎盛王朝》文化产业园”项目,提出了“打造二十一世纪避暑山庄”的发展思路和品牌策略。由承德鼎盛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进行重点建设,承德市和双桥区财政给予优惠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已于2011年6月正式建成。核心项目大型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以“全球实景演出最大投资、全球实景演出最大规模、全球首部皇家文化主题大型实景演出”,荣获2011中国旅游产业节“优秀主题创意奖”,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旅游演出”之一,受到海内外观众热烈好评。《鼎盛王朝》文化产业园就是凭借这种文化魅力,将环渤海经济圈区位、资源、生态、文化优势全面提升,以开放姿态引领环渤海经济圈文化产业新发展,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具有地标性特点的大型独立主题性文化产业园,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等各级领导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丰富了避暑山庄的旅游的文化内涵,促进和带动了双滦区文化旅游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以破解关键制约助推产业发展

  土地、资金和人才等因素的缺乏是文化旅游产业的最关键制约,而破解这三个制约是促进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破解土地制约上,政府要给予政策支持,保证投资企业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及时获得项目用地;在破解资金制约上,政府要给予积极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文化旅游建设项目。

  而破解人才制约,是促进县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的重中之重。人力资本是文化产业的灵魂,是文化产业四大资源中最核心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资本。[2]有人才才会有创意;有人才创意才能有效运作。文化不同于一般的产业,它需要大量的人才,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产业的兴衰决定于人才队伍的状况。在破解人才制约方面,按照“不为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开放式用人理念,通过跨地区机构联合、项目协作、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等途径,与各高校建立长期

  合作关系,为县域产业规划、产品设计、企业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吸引人才。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要想真正吸引人才,就要从工资待遇、生活保障、解决难题等诸多方面,设身处地的为人才着想,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建设当中。二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留住人才。留住人才,一方面看给予人才的现实待遇,另一方面看人才的发展环境。要努力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局面,让真正有才能的人有用武之地。三是创造各种机会培养人才。建立一支良好的人才队伍,一方面是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就是提高原有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要努力创造和提供在职业务培训和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提高原有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不断适应现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四是充分利用域外人才和专家为域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服务。承德毗邻北京,而北京是各种人才密集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地域优势,聘请北京专家为县域文化旅游产业把脉,及时梳理专家意见,投入实践加以检验。而高教园区集中了承德市的几所高校,也是本地人才集中地区。要充分利用高校优势,进行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既能为县域文化旅游产业提供智力支持,也能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为产业提供人才保障。

  (四)以强化宣传提高产业知名度,培育文化旅游消费市场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即使再优秀的文化旅游产品,如果缺乏宣传引导,也将影响其积极作用的发挥。文化广为人知,产业才能借助文化快速发展。

  在强化宣传上,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和大型活动等载体广泛宣传文化旅游产业,打造当地的文化旅游招牌产业。而在诸多的宣传活动中,举办节庆文化活动,对提高一个地方的知名度和文化品位,增强群众的文化意识,形成文化市场,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3]近几年来,承德市各县区组织了“首届

  中国·承德国际旅游文化品牌营销峰会”、“国际摄影大赛”、“北京文博会(承德分会场)”、“‘山庄情·山庄月’中秋晚会”、“菌文化节”、“山杏节”、“辽河源采风节”等文化节庆活动。这些活动,坚持多元文化交流并存和“名家、名作、名牌”的发展理念,以此来展现承德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打造世界文化遗产地与崭新国际摄影名都交相辉映的河北文化品牌。

  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通过文化旅游节庆活动,还能培育文化旅游消费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需要。作为政府和文化旅游主管部门,要通过各种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扩大宣传力度,吸引境内外旅客目光,引导广大群众的消费方向,培育文化旅游消费市场。

  (五)以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为手段,拓展文化旅游的时间和空间

  长期以来,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承德仍以自然风光游、文物古迹游为主,缺乏叫得响、效益高、影响大的品牌文化休闲旅游产品,旅游资源的观赏性、体验性和可开发性明显不足,以致多年来一直处于“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半年火爆半年闲”的状态,停留在观光游的初级阶段。应综合分析资源特征和市场需求,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将多元的文化、独特的山水、宝贵的历史遗产与现代休闲娱乐项目结合起来,着力开发文化创意、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体育运动四大类休闲旅游产品,促进文化转化,延伸产业链条,从观光游向休闲游转变,从一季旺向四季游转变,从单一的吃、住、看向参与、体验、消费式旅游转变。

  (六)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加强农村文化旅游产业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怀旧情绪和追求新鲜体验同时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之中,于是出现了乡村游。一部分人多年前从农村走向城市,经过艰苦打拼闯出一番事业,如今生活好了,开始思念农村这片热土,要回到农村寻找过去的影子,同时也让子女体会自己当初创业的艰辛,对子女进行忆苦思甜教育;另一部分人是从来没有在

  农村生活过,为了呼吸新鲜空气,远离喧嚣的城市,采摘绿色健康果蔬,品尝农家饭菜,体验不同于城市的生活方式。

  为了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产业,要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要建设整洁的村容村貌,让游客感到舒适整洁,而不是肮脏凌乱;要提高村民的素质,让游客感到文明与进步,而不是荒蛮和落后;要保证特色农产品的质量,让游客吃得高兴、用着放心、睡得踏实;要创新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农村观光和旅游;要创设宽松和优惠政策,让农民有能力和余力从事观光农业、采摘园和农家饭的生产和经营。

  (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要在明确职责、理顺关系上推出切实有效的办法,形成分工明确、关系协调的良好工作格局;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按照“统一管理、行业指导、企业运作”的原则,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发挥企业的自主权和创造性;要创新资本运行机制,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实施资本动作,吸纳社会资金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

  总之,只有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不断探索和实践“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的新路径,释放文化的力量和价值,才能让文化旅游产业肩负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双丰收”的重任,承担起构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伟大使命。

  【相关文献】

  [1]唐金培.当前河南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着力点[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11).[2]花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3]赵国庆.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的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05,(2).

推荐访问: 文旅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旅人 工作
本文标题:文旅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10篇)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gongzuojihua/2023/0505/71329.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文旅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10篇)》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