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社区服刑人员循证矫正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2-03-13 08:08:38 | 浏览次数:

摘要:近年来,部分省市监狱和司法行政机关对社区服刑人员循证矫正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学术界亦对社区矫正本土化问题开展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实践中关于循证矫正的性质是什么,没有规范的理论支撑,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这就迫切需要从规章制度上来进一步规范。

关键词:循证矫正;治本安全观;证据

中图分类号:D9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29-0185-02

现代罪犯矫正的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是科学认识罪犯、科学管理罪犯和科学矫正罪犯,努力降低重新犯罪率,维护社会稳定。以遵循“科学证据”为核心的循证矫正正是契合了现在罪犯矫正工作的需要,根据服刑人员犯因性问题和矫正需求的不同,结合不同等级不同效力的“证据”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操作,将使罪犯矫正更加精准有效。

一、循证矫正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中期,西方国家受到高再犯罪率、传统缓刑监控失效等问题的困扰,传统矫正模式的有效性不断受到质疑。随着刑罚人道化、教育刑理念、行刑社会化、恢复性司法以及对罪犯“囚权”关注度的日渐升温,新式矫正管理手段的发展和越来越多矫正辅助技术的涌现,尽管矫正工作者有信心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矫正服务,但迅速增长的罪犯矫正信息、不断更新的矫正技术和对同一问题多种矫正方式的选择却使得一线工作者在决策时面临诸多困扰和疑惑。而循证矫正的孕育而生为此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论指导。

所谓循证实践,仅从字面而言,即“遵循证据进行实践”。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流行病学家科克伦提出“循证”这一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医学领域。循证矫正,即遵循证据进行矫正,指的是矫正工作人员在罪犯矫正的过程中,通过系统的技术评估,诊断出明确的犯因性问题,寻找并严格遵循最佳证据,设计矫正方案,实施矫正活动的实践操作方法。具体来说,循证矫正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遵循证据至上,严格恪守“价值中立”。循证矫正不受具体矫正模式的制约,监禁矫正适用,非监禁矫正也可以适用;不分价值取向,不管操作差别,只要该证据经过科学系统的经验被证明对某类罪犯或罪犯的某些问题具有最佳的效果,就可以据此制定矫正方案进行矫正实践。二是其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符合科学精神。发端于循证医学的循证矫正,强调用专业化的理念和技术化的手段,精准评估确定服刑人员的矫正需求和方法,通过系统化的操作策略,科学设置干预目标和评价方法,实施过程管理,提高服刑人员行刑和矫正的效果。

二、本土化循证矫正的构想与实践

(一)理论构想与实践

循证矫正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矫正理念和方法,根据刑罚执行模式的不同,包括监狱服刑人员的循证矫正实践和社区服刑人员的循证矫正实践。2012年2月,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成立专项课题组,对国外循证矫正的理论和经验展开研究,并以特稿的形式在《犯罪与改造》上连续刊发《美国循证矫正实践的概念及基本特征》、《美国循证矫正的实践及其基本原则》等编译文章,这些研究成果的引入为国内矫正工作者理解循证矫正核心知识提供了有效值的帮助。在社区矫正领域,苏州司法局围绕实际工作,在下辖的县(市、区)积极探索循证矫正实践,2016年和2017年先后完成10多类社区服刑人员循证项目的立项、认证,并编订了循证矫正实践操作手册。一些专家学者立足我国循证矫正实际,借鉴西方国家循证矫正的理论及实践,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探讨,2014年宋行、朱洪祥编写了《循证矫正理论与实践》、李凤奎、管荣斌编写《循证矫正项目》,2016年张苏军《循证矫正实践的中国探索》等著作,开始了架构我国的循证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的征程。

(二)存在的不足

1.对证据的认定和处理仍不规范。循证矫正的成功需要高效力的最佳证据的支持,在我国目前并未形成规范的、本土的证据链条。最佳证据的甄别还处在原始证据的使用阶段,这会导致证据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采集证据滞后以及种类和数量的随意,这要求有时需要先矫治而后采集;而证据的不完整现象是由于尚未建立系统的证据应用流程,忽视证据评价和总结评估环节;证据留存不足,未及时用图文或视频形式保存。另外矫正实践形成的证据还只局限于个案,未能通过实验控制下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数据比对,评估效力等级。

2.操作队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高质量证据的形成需要高素质的研究人员,高质量的循证矫正项目从立项到项目的实践需要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矫正工作者需要在循证矫正实践过程中与服刑人员直接解除,不仅需要掌握刑法学、犯罪学方面的知识,还要了解社会学、社会工作、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无论是社区矫正工作机构还是监狱部门,罪犯矫正人员自身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等方面还达不到循证矫正实践的要求,部分工作者对尝试循证矫正实践积极性不高,更有甚者将之当作工作负担,工作创新力度缺乏,矫正手段简单化。

三、社区服刑人员循证矫正相关问题的思考

(一)探索循证矫正实践,践行循证式运营理念在具体操作环节,重视对服刑人员矫正需求和犯因性分析的科学分析,借鉴国外风险评估工具应用与发展的经验,采取静态状态评估和动态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法,构建服刑人员矫正风险评估机制。

(二)循证矫正的适用方面,建立健全循证矫正运作系统

1.完善最佳证据的检索机制,建立规范的、本土的最佳证据体系。第一,规范证据的适用范围。第二,构建规范化的证据形成与处理程序。在证据收集、筛查、分级、使用、反馈的不同阶段,去芜存菁。第三,通过随机抽样、对照实验、比较分析、控制样本缺损等手段建立不同证据等级和可采信度的循证矫正案例库,推动循证矫正信息化建设。

2.具体操作手册、指南的制定。一是采用系统化设计理念编制操作指南,即根據循证矫正的操作步骤和实施流程,分阶段的设计操作程序和应用技巧,从风险评估、对象筛选、犯因探讨、矫正需求确定、目标设计、矫正措施拟定、矫正周期安排、阶段评估和效果评估等不同环节进行内容设计。二是采用模块化设计的理念编制循证矫正应用指南。模块化设计理念基于通过对相关矫正内容和方案的优化组合来分解具体目标,或者说设计一系列课程。

3.矫正过程的监控评估。循证矫正实践,一定意义上是使服刑人员的矫正教育的全过程形成可再现、可量化、可评价的系统化项目体系,是一个不断评估与反馈的过程。一是通过建立矫正过程和矫正效果评估反馈机制,制定操作性强、可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促使工作人员及时对矫正过程中的矫正步骤、措施、成效、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二是建立专家评审机制,提升效果评估的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三)加强国外循证矫正经验的消化吸收

鉴于我国循证矫正实践时间较短,许多评估与教育改造方案尚不完善,缺乏循证矫正的成熟模式,短期内制约了循证矫正实践的展开。而循证矫正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当前中国循证矫正的摸索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例如英国循证矫正评估系统的同行评审制度,美国罪犯风险评估中量化评估工具的设计。通过对国外循证矫正相关理论的学习以及矫正经验的借鉴,派专业人员出国考察,聘请国外专家来华讲学,翻译国外循证矫正的相关著作和论文,国外研究成果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我们的矫正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岭.中国循证矫正实践推广的困境和策略.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6(5).

[2]周勇.罪犯教育矫正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中国司法,2013(3).

[3]杨文登.循证实践—一种新的时间状态.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4).

[4]陈珊,冯永泰.循证社区矫正制度研究.法制与社会,2015(6).

[5]徐爱红.给予证据的教育及其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5).

[6]胡配军.监狱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循证矫正探析.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3(3).

[7]张崇脉.当代美国循证矫正及其启示.中国刑事法杂志,2013(6).

推荐访问: 矫正 探索 服刑人员 社区
本文标题:社区服刑人员循证矫正的探索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13/30938.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社区服刑人员循证矫正的探索》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