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方剂学》教学备课中应重视备学生环节

发布时间:2022-03-14 08:46:13 | 浏览次数:

强调了在《方剂学》教学中备学生的重要性,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可行手段,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搜集、测评,全面了解学生,以指导教学设计,制定教学方案,准确实施教学,从而提高《方剂学》教学质量。备学生方剂学教学质量教学是一条链条长河,它贯穿着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案、备讲稿、备教学方法等诸多环节,其中,备学生是诸多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地影响着教学效果,决定着教学质量。根椐多年《方剂学》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备学生必须从以下两个步骤加以实施。

一、利用可行手段,了解学生情况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获取学生信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问卷调查表的设计主要包含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时间。通常以进行3次问卷调查为宜。第一次,宜选择学科开课前一个月;第二次、第三次,宜分别在学科教学期中和期末进行。课前问卷调查着重抓住学生高考文理科类别、录取第几志愿、专业思想状况、班级学习风气、学习习惯、学科兴趣以及上过的相关专业课课时、学习效果等内容来设计。期中、期末问卷调查内容要在学生对教学反映、教学要求方面来考虑,诸如教学内容的深浅度、教学进度合理性、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改进意见等。

2.师生座谈

举行师生座谈会是与学生直接沟通的最佳方式。安排两次为宜,一次在课前,一次在课中。原则上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在教学类型相同的多班次合并召开,学生人数以15至20人为妥,学生代表要有广泛性,座谈主题、内容要明确,提前拟定座谈主题,如“你对方剂学教学有何要求和意见”“老师的教学方法、方式是否合理”“在提高创新、实践能力方面你希望开展哪些教学活动”“学习《方剂学》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等。

3.与前仼课教师交流

开课前,找前不久巳经在该班仼过课的老师交流,能够获取很多开课前你无法得到的学生的真实情况。例如,该班的班风、学风、整体专业知识基础状况、基础文化底蕴。

4.找班级辅导员了解

班级辅导员对所带班级学生情况最为了解,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行为品格、乃至于个人学习、工作、生活习惯、家庭基本情况及经济状况都了如指掌,而且真实、准确,极具备课指导,参考价值。

5.与学生个别沟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形式与学生个别交流沟通。如通过谈话、电话、书信、网络交流,走进学生的灵魂深处,不但能获得很多学生方面的信息,而且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映、教学效果、教学要求以及学生新的思想动态,对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案

1.了解学生班级情况,调整教学目标

新的教学理念下的教学目标,首先必须体现它的基础性和发展性。所谓基础性,是指不同类别学生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学科知识原则上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不同层次来要求,不作太大的变动,体现认识目标的统一性。教学目标的发展性是根据学生班级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方案,注重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创造、掌握不同知识点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师的教授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协调统一。例如,《方剂学》在本科中医等专业,专科中西医结合等专业,本科中药学专业都是必修课,但学生的整体情况不同、教学目标不同,教学方案、知识侧重点自然有别。五年制中医班等专业学生前期巳学《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基础知识扎实,对中医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和理解,多为第一志愿入学,专业思想较稳固,教学中知识点不但要讲到一定的深度,更要在理论联系实际上、教学形式上进行合理的设计,如课堂病案用方讨论、模拟临床、校园网上病案用方分析等,注重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三年制中西医结合班学生虽然也巳经学习了相关的中医课程,但学习掌握程度较浅、知识结构层次较低,教学设计中应重点把握应用知识点。四年制中药班学生只学习了课时很少的《中医基础学》《中药学》,对《中医诊断学》知识是空白,前期中医基础知识浅缺,教学设计中应重点考虑方剂基本理论知识点。

2.了解学生知识基础,调整教学内容

学生已获取的知识和即将开课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与本课程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况。分析出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哪些是学生初步掌握了的,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掌握的,哪些是教师非讲不可的。例如,本科中医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要求是三点:一是掌握制方步骤方法理论,二是掌握用方步骤方法理论,三是全面掌握100首、熟悉50首临床实用的古方内容。前两点的知识内容是《方剂学》的重点教学内容,与学生已学知识没有直接关联,相对体现出《方剂学》课程中知识的独立性,故教学中应重点讲解,并应筛选合理的临床实例病案让学生组方用方操作演练。第三点也是教学重点,但每首方剂的具体内容涉及到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教学中应掌握好各条项内容的主次深浅关系,把重点放在方剂组方用药配伍内涵分析上、方剂的临床运用上讲解。

3.了解学生心理特征,讲究教学技巧

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存在于学生当中的共同性心理因素,则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易为学生所接受,学生听课的心理特点有以下几点:

(1)求新心理。这就要求教师的信息制作要立意新、内容新、角度新、技巧新,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去接受、理解信息的热望和兴趣。

(2)求真心理。特别是讲授专业知识时,只有保证信息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才是对学生负责,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与爱戴。否则将会起到误导作用或导致逆反心理。

(3)求近心理。这种求近包括生活、地域、情感、认识、知识上的接近,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的讲课内容应该结合专业的实际,结合人们生活的实际,避免漫无边际。

(4)求短心理。学生普遍喜欢接受那些短小精悍、一目了然的信息。教师应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心理,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了解学生思想行为,进行教书育人

教师既要深入了解不同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倾向,又要了解个别学生的思想问题,并善于区别产生这些问题的不同条件,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例如,医学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两大思想问题:

一是专业思想不够稳固,究原因有三:

(1)中医难懂、难学,有畏难情绪;(2)认为中医不科学,经验性、意识性强;(3)专业就业困难大,毕业后难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由此,严重地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备课中应考虑到这些因素,教学中积极疏导,有目的做些思想引导,如学习方法引导、中医临床治病效果优势引导、毕业就业观念引导等。

二是医生职业道德观念问题。有些学生存在拜金主义,认为医生职业能多捞钱,将来出去参加工作,赚到钱就是本事,教师应作正面引导,教学中注意选择古今医家中济困扶贫,医德高尚的一些典型实例介绍,培养他们正确的职业道德思想,明确医生职业的义务、责仼、使命。

5.了解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深化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实行的是应试教育,均采取填鸭式灌注知识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的培养,使得步入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教育理念上要实现二个转变:即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会学习和创造为主的教育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培养其创新心理素质。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的方式方法。将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及时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开放性、多元性与全面性。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体参与,如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精讲式、学生讲课式教学,课堂提问、课外练习重视选用能力分析、思维开发性题目,积极开拓第二课堂,如学科学术专题讲座、学科知识竟赛,组织学生开设开放性实验,帮助学生开展科研活动、课外兴趣学习小组、文献。整理论文写作小组、网络专业实践能力操作练习,等等。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教师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如书面答卷、科研论文、模拟用方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测试,做到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综合考评,以此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探索精神。

6.了解学生实际困难,给予及时帮助

当代大学生状况体现三大特点:一是正处青春期,思想不稳定,但思维敏捷、思想活跃、有理想、有抱负。大学教师是他们信赖的朋友、倾诉的对象,他们喜欢与老师谈生活、谈未来、谈人生、谈爱情、谈幸福,老师有责仼、有义务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在思想上、行为上帮助他们、使之健康成长;二是由文化知识学习转型专业知识学习,由中学被动的学习方法转型大学自主学习方法,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很多学生存在认识上的障碍,寻求老师帮助,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他们合理制订安排好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学习方法;三是没有社会阅历、生活阅历,家庭中很多难以避免出现的问题、困难也让他们牵肠挂肚,但又无好的解决办法和正常的承受能力,诸如亲人病情等,在学生咨询时,专业教师应详细了解情况,为其提出处理参考意见。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应重视备学生环节,如此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理念所强调的“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

推荐访问: 方剂学 备课 中应 环节 重视
本文标题:《方剂学》教学备课中应重视备学生环节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14/31624.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方剂学》教学备课中应重视备学生环节》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