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解密3D打印

发布时间:2022-03-25 08:09:11 | 浏览次数:

3D打印技术是一项颠覆性的制造技术,如今,其已覆盖了制造、医疗、学术、航空航天、军事等多个领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3D打印技术,解开其发展的奥秘吧。

技术进展

3D打印技术的历史并不长。1984年,查尔斯?赫尔研发了3D打印技术。1986年,该技术获得了专利,查尔斯?赫尔将其命名为立体光刻技术,并成立了3D Systems公司,开发了第一台商用3D打印机。

1987年,DTM公司(现在为BF Goodrich公司的附属公司)开发了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技术,并且进行了商业化应用。

1988年,3D Systems公司开发出SLA-2502设备,并向公众出售。同年,斯科特·克伦普研发了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并于1989年成立了Stratasys公司。

1991年,Helisys公司售出了第一台分层实体制造(LOM)系统。

1992年,Systems公司售出了首批基于FDM的“三维建模”机器。同年,DTM公司售出了第一台SLS系统。

1993年,麻省理工学院获得了“三维打印技术”的专利,该技术类似于二维打印机中使用的喷墨印刷技术。

1995年,麻省理工学院研发了粉末层和喷头3D打印(3DP)技术,Z公司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了独家使用“三维打印(3DP)技术”的授权,并在三维打印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3D打印机。

1996年,3D Systems公司推出“Actua 2100”快速成型机。同年Stratasys公司推出“Genisys”,Z公司推出“Z402”,第一次使用了“3D打印机”的称谓。

1997年,EOS公司将三维立体系统业务出售给3D Systems公司,但其仍然是欧洲最大的生产商。

2005年,Z公司推出“Spectrum Z510”。这是市场上第一台高精度彩色3D打印机。

2006年,RepRap开放源码项目启动,其目的是开发一种能进行自我复制的3D打印机。

2008年,第一个版本的RepRap机推出,它可以打印约50%的该机的自身部件。同年,Objet Geometries公司宣布推出革命性的“Connex500”快速成型系统,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能够同时使用几种不同材料的3D打印机。

此后,许多生产厂商纷纷推出各种型号的3D打印机。其中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9月,维也纳科技大学推出了世界上最小的3D打印机,重量只有1.5公斤,报价约为1200欧元;2012年,MakerBot个人3D打印机投放市场,其借鉴了RepRap三维打印技术,价格合理,可家用。

技术分类

3D打印技术是使用叠层制造技术来制造产品的,早期的3D打印技术被称为快速成型技术,即在计算机的控制下,用三维图形表示的产品会被分解成由许多横截面构成的二维层,打印机在接收到这些产品数据后,采用逐层构建的方式“打印”产品,每层的接合采用熔化和沉积等技术来实现。当层构建处理结束后,用户便可以取出产品并立即使用。使用这种方式生产的产品可以是最终成品也可以是零部件。

与普通工业产品生产中材料需要经过切割、钻孔、铣削等“消减”过程不同,3D打印所构建的物体是从零开始的,每层都要添加材料才能形成三维物体,因此其也被认为是“添加”的过程。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3D打印的材料添加技术和凝结技术也有所不同。具体而言,3D打印采用的主要技术如表1所示。

3D打印虽然可采用不同的技术来实现,但是每种快速成型过程都是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始的。在CAD系统中,所设计的产品是用三维模型表示的,该模型被翻译成一个通用的STL文件(立体光刻文件格式)。将STL文件导入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中,原三维模型就被切成薄层,其中每一层代表3D打印成型过程中的一个步骤。CAM系统再根据所使用的材料、成型路径和制造参数建造原型。随后,3D打印机利用从CAM系统导入的数据来执行制造过程。

1.熔融沉积成型(FDM)

FDM技术是由Stratasys公司研发的软件实现的。该软件能在几分钟内处理STL文件、数学切片和构建定向模型。如果需要,其还能自动生成产品的支撑结构。该技术使用两种材料,一种用作模型构建,另一种用作一次性的支撑结构。

FDM技术的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1表示喷嘴喷出熔化的塑料,2表示沉积的材料(成型部分),3表示控制活动工作台。采用FDM技术时,热塑性材料会按照CAD文件中定义的刀具路径,被逐步液化并通过挤压头沉积在对应位置,从喷嘴挤出后的材料会立即硬化,而挤压喷嘴直接受CAM系统控制,并通过一个数控机构实现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移动,最终使喷出的材料形成层状结构,层厚约为0.04mm。

该技术使用的材料主要有热塑性塑料、共晶系统金属和可食用的材料,例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合物、聚乳酸纤维(PLA)、聚碳酸酯、蜡等。选择材料时,应充分考虑材料的生产温度要求和产品的强度要求等。

2.直接金属激光烧结(DMLS)

DMLS是一种使用金属材料的3D打印技术,由德国EOS公司开发。该技术可根据实体的三维模型创建STL文件并发送给相应的软件。技术人员使用实体的三维模型可以正确地定位构件部分的几何图形,并为其添加适当的支撑结构。一旦完成这种“构建文件”,并下载到DMLS机,便可以开始“三维复制品”的构建了。这项技术采用金属粉末,并通过使用局部聚焦激光束使其“焊接”。各部分的构建是通过一层一层地添加形成的,各层的厚度通常为20μm。

DMLS机采用200W高功率的镱光纤激光器,在其构建区,有1个材料分配平台、1个构建平台,以及1个用于在构建平台上移动粉末的涂覆刀片。DMLS机生产的零件精度高,细节分辨率好,有良好的表面质量和优异的机械性能。

从理论上讲,几乎任何金属合金都可用于DMLS机打印,但目前该技术使用的材料主要有17-4和15-5不锈钢、马氏体钢、钴铬、镍625和镍718、钛合金Ti6Al4V。

3.电子束熔化(EBM)

EBM技术是一种用于制造金属零件的快速制造方法,由瑞典Arcam AB集团研制。该技术通过高真空中的电子束来熔化金属粉末层,从而制造产品。

EBM机从三维CAD模型中读取数据,并将粉末材料放到连续层上,利用一个计算机控制的电子束使这些层熔化在一起而建立部件。整个过程是在真空环境中进行的,因而避免了活性材料熔融时出现氧化等现象。EBM机一般需要在700~1000℃的高温下操作,打印的层厚范围为0.05~0.2mm。

利用该技术制造的产品非常致密,没有空隙且很结实。目前EBM技术使用的材料是钛合金,因此其非常适于在医疗植入、航空航天等对产品性能有较高要求的领域。

4.选择性激光烧结(SLS)

SLS技术是一种使用高功率激光(如二氧化碳激光)的添加制造技术,其原理如图2所示。其是将很小的材料粒子融合成团块,形成所需要的三维形状。高功率激光根据三维数据(如制作的CAD文件或扫描数据)所生成的切面数据,选择性地融化粉末层表面的粉末材料,然后每扫描一个粉末层,工作平台就下降一个层的厚度,一个新的材料层又被施加在上面,这个过程一直重复至完成制造。

有些SLS机(如直接金属粉末激光烧结机)使用的是单一组分的粉末,但大多数SLS机使用的是双组分的粉末,通常是涂层粉末或粉末混合物。在使用单组分的粉末时,激光只熔化粒子的外表面(表面熔化)。

与其他添加制造方法相比,SLS技术使用的材料范围比较广,包括聚合物材料(如尼龙或聚苯乙烯)、金属材料(如钢、钛、合金的混合物)、复合材料和绿砂等。处理过程可以是完全熔化、部分熔融或液相烧结。根据材料的不同,该技术可实现高达100%的材料密度,制造的产品性能堪比传统制造工艺。在许多情况下,部件被包围在粉末层中,因此生产率非常高。与SLA技术、FDM技术等添加制造技术不同,SLS技术不要求支撑结构。由于SLS技术能够很容易地直接通过CAD数据制作出非常复杂的几何图形,因此其已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应用。

5.选择性热烧结(SHS)

SHS机的工作过程与SLS机类似,不同的是,SHS机使用的是热敏打印头,而非激光打印头。热敏打印头将热量供给构建室中的热塑性粉末层,即可形成任意复杂的几何形状。其每层的厚度为0.1mm,使用的材料为热塑性粉末。

6.粉末层和喷头3D打印(3DP)

与许多3D打印采用的技术一样,粉末层和喷头3D打印也是一种根据数据所描述的三维物体而进行“添加”的制造技术。待打印的部件由该三维模型的许多薄的横截面构建而成。类似于喷墨头的打印头在粉末层上移过时,按照CAD数据所给出的横截面的形状用液体黏结粉末材料进行选择性的沉积,打印完一层后,新的粉末层将覆盖在该模型的顶部,并重复该过程。当模型制作完成后,未使用的粉末会被自动清除。这种技术通常被称作3DP。

7.分层实体制造(LOM)

LOM技术是由加利福尼亚州托兰斯的Helisys公司(现为Cubic Technologies公司)研发的。该公司在1991年就推出了第一台商业化的LOM系统。在该系统中,涂层纸、塑料或金属层压板的各个层先后粘在一起,并用刀子或激光切割机切割成形。

LOM系统的主要部件是送料机构、加热辊和激光器。送料机构用于将片材推送到构建平台上,加热辊施加压力将片材黏结到下一层上,再由激光切割每个片层部件的轮廓。其工作过程可分为层叠、黏结和切割3个步骤。如图3所示,激光切割形成层的轮廓,层切割完成后,该平台下降一段距离,该距离等于片材的厚度(通常为0.002~0.020英寸),另一片材被推送到先前黏结层的顶部,平台略微上升,加热辊施加压力黏结新的层,激光切割该层轮廓,重复这一过程,直到部件制造完成。各层切割完成后,多余的材料仍然放置,以支撑部件的构建。

LOM技术所要求的材料类型为固体片材,如聚氯乙烯、纸、复合材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陶瓷)等。

8.立体光刻(SLA)

SLA技术也称为光固化技术或立体平版印刷技术,其采用光致聚合的液体树脂作为材料,并用紫外线激光构建各个层,从而创建三维物体。

SLA的工作过程如图4所示,紫外线激光束通过检流镜驱动,扫描装有液体感光树脂的桶表面,激活聚合反应,树脂硬化形成三维物体的一个固体层。完成一层的构建后,平台将会下降单层厚度(通常为0.05~0.15mm)。然后,刀片扫过部件的横截面,为其涂上新的材料,在这个新的液体表面,再由激光束固化出随后一层的图案,合并到前一层。如此反复,就可形成一个完整的3D部件。

构建完成后,部件将被浸入化学药液中,以清洗掉多余的树脂,随后在紫外线烘箱内进一步完成产品的固化。

SLA技术需要使用支撑结构,以便将部件固定在升降台上,防止其因重力或刀片的侧向压力而偏转。

9.其他3D打印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陆续有许多新的3D打印技术出现,如数字光处理(DLP)技术,其原理与DLP投影机的技术相同,其制造过程与立体光刻(SLA)技术类似,但是由于其能生产出较高精度的产品,因此价格也贵很多。

还有与DLP类似的技术,如使用发光二极管(LED)来固化树脂的3D打印技术,采用双光子的光聚合反应实现超小型3D打印的技术,使用纸张或卡片粘在一起,然后用激光切割来实现的分层实体制造技术等。

推荐访问: 解密 打印
本文标题:解密3D打印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25/36409.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解密3D打印》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