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布朗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2-03-28 10:02:09 | 浏览次数:

摘要:布朗族是云南省从原始社会形态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的“直过民族”之一,也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和全国人民一道在2020年以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也是该“直过民族”需要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尽管该少数民族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具有了一定的现实基础,但还面临着许许多多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党和政府只有从布朗族的实际出发,针对该民族面临的主要问题,采取各种具体对策措施,才有可能帮助该民族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关键词:布朗族;小康社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8)03-0122-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党在本世纪头20年必须集中力量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令全国各族人民欢欣鼓舞的美好愿景。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没有各少数民族的全面小康,也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正因如此,研究我国各少数民族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布朗族作为云南省从原始社会形态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的“直过民族”之一,要与全省人民一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前面的道路更加艰辛、困难更大、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这就决定了对布朗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作专题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也正因如此,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已将“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作为“民族问题研究”这部分内容的选题之一。

一、布朗族概述

布朗族是云南的独有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沿澜沧江中下游西侧的山岳地带,主要聚居地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打洛等山区,云县、镇康、永德、双江、耿马、谰沧、墨江、景东等县亦有部分散居或杂居。人口9.19万人(2000年统计)。其自称因地而异:居住在西双版纳的自称“布朗”,镇康的自称“乌”,澜沧的自称“翁拱”,双江、云县、耿马、墨江等地的自称“阿瓦”或“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布朗族。

布朗族聚居地群山起伏,气候暖和,降水较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布朗语支,分为布朗、阿尔佤两种方言。布朗与佤语、克木语、德昂语及高棉语有亲缘关系。由于布朗族与傣族、佤族、汉族长期杂居,故多能兼操傣、佤和汉语。布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傣文和汉文。

布朗族古称“徽”、“蒲人”、“朴子”,自称“乌”、“翁拱”、“阿娃”,他称“濮曼”、“濮满”。其先民在先秦时为百濮的一支,汉晋时称“濮”,唐时称“朴子蛮”,先后受南诏、大理国统治。元明清时期称“蒲人”、“蒲满”、“苞满”、“濮曼”。新中国成立前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聚居在西双版纳布朗山、西定、八达一带的布朗人保留不同程度的原始公社残余,普遍采用刀耕火种的劳动方式,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居住在澜沧、双江、镇康等地的布朗族已进入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布朗族有着较丰富的口头文学,民间流传着许多故事诗、抒情诗、叙事诗,题材广泛,优美动人。由于长期与傣族杂居,深受傣族文化影响,布朗族喜好傣族的“赞哈”,歌舞时多以象脚鼓、锣、小三弦等乐器伴奏。布朗族的“刀舞”,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舞姿矫健。为青年男女所喜爱的“圆圈舞”;热烈欢快,是交流情感,传播爱情的最佳方式。每逢佳节盛行“跳歌”,往往通宵达旦。布朗族民间曲调分为四种:索调,一人自弹自唱的曲调,多用来歌唱爱情、新人新事和美好幸福的生活;宰调,在劳动中独唱或合唱的曲调;甩调,喜庆节日用的曲调;甚调,跳舞时伴唱的曲调。

1950年春,布朗族地区解放,布朗族人民行使了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根据布朗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于1953年春完成了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土地改革;对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于1956年秋采取和平方式进行了土地改革;对尚保留原始公社残余的地区,则通过帮助大力发展生产,开展互助合作,逐步消灭落后制度的残余。1958年起开始实行农业合作化。由于兴修水利,变刀耕火种为精耕细作,变垦新弃旧为固定轮作,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勐海布朗山一带茶叶产量空前增长,成为中国出口茶叶的主要基地之一。商业、服务业逐步发展,土特产品逐年增产。布朗族地区普遍建立了小学;设立了卫生所、医疗组,过去流行的痢疾、疟疾等病已基本上被控制,群众的健康状况大为改善。

20世纪80年代初期,布朗族农村取消了完全脱离边疆少数民族实际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全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一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各项经济文化事业也出现了生机。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发表后,市场经济的浪潮渐渐波及布朗山寨,部分群众的商品意识、竞争意识和市场意识不断增强,人们逐渐从自产自食的封闭型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和全省各族人民一样,通过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布朗族自身的艰苦创业,已有部分布朗族人民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道路。

二、布朗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条件

(一)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在布朗族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的扶持和倾斜政策,布朗族地区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发展,布朗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管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其变化都是前所未有的,已经为布朗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的现实基础。

1 在政治上,布朗族作为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少数民族,享受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明令废除了一切歧视、侮辱布朗族的称谓、地名和碑碣,在全国、全省和有关的州、县(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都有布朗族选出的代表,在基层和州、县人民政府各部门工作的布朗族干部也逐步成长起来,行使着当家作主和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与全国各民族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这种政治地位的确立,是布朗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2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布朗族由传统的从事山地农业的民族逐步转变为从事现代农业的民族。新中国成立以来,布朗族群众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努力固定耕地,开垦梯田,学习水稻种植等新的耕作技术,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布朗族地区先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府采取了减轻农民税费负担等照顾政策,调动了群众增产粮食和发展茶叶、橡胶、甘蔗和热带水果等经济作物生产的积极性。各种农产养殖业、家庭手工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从使用的生产工具和适用技术来看,锄头、斧头、砍刀等手工工具已基本普及,牛马等畜力在耕种和运输中较普遍地被利用,近年来还有一些农户购买和使用了农用汽车、拖拉机、打谷机和碾米机等现代农业机械。化肥、农药、除草剂和薄膜覆盖等实用技术,以及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等良种,逐步得

推荐访问: 布朗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对策 面临
本文标题:布朗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28/37806.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布朗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