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半工半读”制度在“工厂化”办学模式下的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2-03-30 08:17:38 | 浏览次数:

摘要:分析了实施“半工半读”制度的基本条件、途径、方法和效益,介绍了济南市历城职业中专在“工厂化”模式下实施“半工半读”制度的369框架,

关键词:半工半读;“工厂化”办学模式;369框架;实施方法

2005年11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这既可减轻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毕业后也容易找到工作。”一时间,“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成为职业教育的热门话题。我们对“半工半读”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初步有了一些认识,愿在此与大家交流。

“半工半读”的基本内涵

“半工半读”是职业学校一种新的培养模式,也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对于“半工半读”,理论界至今尚无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所谓“半工半读”,一般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产岗位做工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即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践两个过程并交替进行。“半工半读”是在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实质是校企结合、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半工半读”的基本特点:一是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交替或交融进行,学用紧密结合:二是企业参与育人过程:三是教师、学生均具有双重身份;四是具有两类教学场所。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讲的“半工半读”多是指在固定学制或弹性学制下进行的。如果在弹性学分制下来实施,则更能显现“半工半读”制度的优势。

弹性学分制下的“半工半读”,即根据企业的需要安排顶岗工作时间,实行弹性学分制。其优点是:首先,符合企业需要,更受企业欢迎,在实践中容易实施:其次,保证了文化课与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时间,保证了培养质量;再次,能更多地满足想及早掌握一定技术或有一定经济困难的学生及其家长的需求,受学生及其家长欢迎。因此,弹性学分制下的工学交替应成为我们今后的正确选择,

实施“半工半读”的基本条件与途径

由以上“半工半读”的基本涵义可以看出,“半工半读”的运行需要一些基本条件。一是社会条件:企业、家长与学生有相应的需求:二是学校理念条件:学校领导与教师必须有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新模式的意识:三是学校的办学条件:包括校企合作条件、师资队伍条件、实训设施条件与课程改革条件等。我们把以上基础条件及“半工半读”具体实施途径称为“历城职专‘工厂化’模式下的369框架”。

(一)三个对接——为“半工半读”提供先进的理念支持

三个对接:一是学校育人理念与工厂用人理念对接:二是教学环境与工厂生产环境对接:三是评价标准与工厂质量标准对接。

所谓“工厂化”学校,并非是把学校办成工厂,核心含义是学校与工厂密切联系和共融。在具体实践中,要使学校在教育理念、环境布置、管理模式、质量标准上,在实训设施、师资队伍的配备上,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与管理上等诸方面与企业实现全方位的接轨,以此体现“工厂化”办学目标。例如,我们的实训课教学方法之一就是教学链对准产品链:实训车间的基本设计和配备就是按工厂生产车间的标准要求来完成的: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按工厂对工人的要求提出的。从而为“半工半读”在我校实施提供了相应的环境基础和先进的理念支持。

(二)六大支撑——为“半工半读”提供可行的基础环境

支撑一:文化建设是灵魂 学校文化建设是实施“半工半读”乃至成功职业教育的灵魂所在,也是前提条件。一是要有先进思想、先进理念的引领:二是要有一整套保障管理机制,在全体师生中形成浓厚的教学、教研、教改氛围。经过岁月传承与不断创新,我校文化建设的“职业化、平民风格和注重爱与细节”三大特征凸显。

支撑二:实训基地是基础 我校自2004年以来先后投入5500余万元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现有实训场地面积11000平方米,包括机电数控实训大楼、高精度数控加工三车间、钢结构汽修车间、钢结构电焊车间等。内设普通机床、大型数控加工中心、三坐标产品检测仪、各种系统的数控机床以及电子电工维修、汽车维修检测、电焊等设备共计1100余台套。机电类实训设备总价值达3000余万元。目前,学校机电数控实训中心是济南市数控专业示范实训基地,以专业性、教学性、生产性、共享性的四大特性在较大范围内产生了影响。在组织管理上实行以产促教、产教合作,给学生提供了原汁原味的工厂式见习实践场所和机会,

支撑三:师资队伍是根本 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围绕“双师型”的要求,在培养上下大力气,走过了一条由“三个强制”到“三个自主”再到“两个常态化”的路子。三个强制:强制各专业间年轻教师流动:强制考技能证;强制干部教师下企业定期实践。三个自主:自主选派教师到大企业或高等院校深造,走专业化成长之路:自主招聘企业技工,采取高水平带动战略:自主开发校本课程。采取名师带动、技能比武等措施。两个常态:思想认识、行为习惯。我校教师形成了以不断加强业务学习、自觉开发教学课程和资源为己任的风气。在2006年的济南市职校教师技能大赛中,以显著实力在数控机电类五个比赛项目中荣获三项第一、五项第二,数控更是包揽前六名。

支撑四:专业设置是关键 专业设置与建设是启动学校活力的突破口,关键是要跟紧经济发展的步伐,紧贴企业和学生需求设立专业。1999年,在信息化刚刚萌芽之初,我们毅然决然地进行计算机专业建设,使学校招生在2000年-举突破千人大关;2003年,依据城市规划,济南将依靠重汽集团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汽车产业链,重点发展机械加工、数控加工等产业,学校则大力加强机电数控类专业建设,当年仅数控机电类学生就占全校招生数的一半以上。现在,学校机电、数控、计算机、电子等专业均为省骨干示范专业。

支撑五:强化技能是核心 实施“半工半读”制度的核心任务是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素质原则上包括基础文化素质、工作处事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必须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大胆改革,做到合理组织、科学运营。我校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实施的:(1)签订“半工半读”协议,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2)根据企业需求,随时调整教学计划:(3)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校本教材;(4)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组织形式;(5)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实行弹性学分制。

支撑六:校企合作是保障 主要方式有引企入校、名企挂牌、产教一体等,因此也给“半工半读”制度的实施提供有利的条件。

(三)九种模式——为“半工半读”提供了实施途径

遵循“多元、互动、实效”的基本原则,我校的“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已初步探索出9种模式:(1)“2+1”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实训,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并过渡到就业。(2)“企业冠名班”模式:以学校培养为主,参照企业要求,毕业时由企业择优录用毕业生。(3)“工学交替”模式: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毕业后优先到企业就业。(4)“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参与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完全按企业要求进行。(5)“双定生”模式:招生即就业。“出口”决定“进口”,实训、师资基本由企业解决,体现全方位参与,企业也成了育人的主体。(6)“引企入校”模式:企业在“车间式课堂”组织产品生产,并负责教师技能培训,安排学生顶岗实习。(7)“企业自主培训”模式:由企业提供完全的实训设备、师资、教材,学校组织生源并参与管理,企业自主组织教学活动诸环节。(8)职业资格认定模式:联合劳动、安监等部门,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根据教学活动进度分别组织等级考试。(9)职教集团模式:2007年4月27日,济南市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在我校成立。校企在此平台之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单纯是个案的解决,更为主要的是关于经济发展与人才需求的规划与战略选择。尤其是职教集团的成立,标志着校企合作又上升到一个更高层面。

“半工半读”的实践效益

实施“半工半读”制度,突出的效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半工半读”可以帮助我们去认知和了解企业

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给企业输送技术工人,现代企业需要哪类工人、标准是什么、教育教学内容能否与素质和技能标准相统一,是我们必须了解和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半工半读”是让学校师生了解企业、认识企业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半工半读”能够让企业了解职业学校、认识职业教育

如果我们的学生在一些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工作岗位上顺利地完成生产任务,企业就会对我们的学生赞赏有加。当企业了解了职业学校、认识了职校学生,自然就对职校有了一定程度的信任,进而也就激发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

(三)“半工半读”能够促进学校进行教学改革

职业学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学内容不符合企业需求,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将来就业后的工作特点。只有了解认知了企业,我们才能找到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摩托车组装与维护》、《数控车床实操与编程》、《实用焊接技术》、《五金电器营销策略》等校本教材的编写与使用,正是为了解决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学生不仅能很快地掌握相关原理,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很快地到企业顶岗生产。如果教师不了解企业,这样的校本教材是根本编写不出来的。也正是有了这样对路的实用教材,才使得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实质性提高,从而体现了“半工半读”制度的核心价值。

(四)“半工半读”能够促进师资队伍和实训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我们的许多教师从师范院校来到职业学校,他们不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普教观念较浓,动手能力不强。如何培养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教师在企业的实际岗位上加以锻炼,让他们认知企业。我们的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半工半读”时,实际上教师自己也在实行“半工半读”、“工学交替”。自己认知企业的同时教学业务能力和实际技能得到提高。同时,基础设施不完善、实训设备不到位,就很难满足“半工半读”在校内实施的要求,必须想办法解决。

(五)“半工半读”能够帮助家庭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

一方面,企业缺少优秀的技术工人,另一方面,职业中学担心招不足学生。这其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一些家庭贫困的孩子因为没有钱而不能完成学业。而“半工半读”不仅能够把这些学生招来,而且还能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自然也就实现了职业教育就是面向大众弱式群体的教育的本质主题

总之,我校实施“369框架”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已经初见成效,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还很多,诸如专业建设问题、高技能教师问题、内涵提升问题、校企合作问题、教学改革问题、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师徒关系、设备与课程的矛盾等问题。其中,关键是解决职业学校学生的技能培养问题和企业、百姓关注的问题。如果我们通过“半工半读”制度的普遍实施,得到企业与民众的关注,那么职业教育就会有更为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推荐访问: 半工半读 可行性研究 办学 工厂化 制度
本文标题:“半工半读”制度在“工厂化”办学模式下的可行性研究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330/38100.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半工半读”制度在“工厂化”办学模式下的可行性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