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秋季幼儿常见病

发布时间:2022-04-07 10:04:42 | 浏览次数:

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为腭扁桃体的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多发于春秋气候多变之时,以青少年多见,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为耳鼻喉科门诊常见病,临床上一般分为两型:

非化脓性(充血性)急性扁桃体炎:多为病毒感染所致,炎症主要侵及表层粘膜,可有发热、四肢酸痛、全身不适、纳呆等症状,局部多有咽干、咽异物感及不同程度的咽痛。检查常可见咽粘膜及扁桃体充血、肿胀、咽腔有积液表现。病程约3~5日,并发症少见,常可自愈。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多为细菌感染所致,其病原菌以乙型溶血型链球菌多见,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经飞沫或接触传染,并可能形成小区域流行。本型炎症常侵犯扁桃体实质,全身症状较非化脓者重,起病急,寒战、高热、体温在39℃-40℃、头痛、四肢酸痛、幼儿患者体温可达41℃,因高热可致惊厥、抽搐、少尿、大便干结或腹泻等症状,局部咽痛较非化脓性者重,咽下时疼痛加重致咽下困难,幼儿可因之拒食、流口水、哭闹不安,咽痛可向耳部放射,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胀、腺窝口有黄白色分泌物,可融合成片形成伪膜状,但局限于扁桃体上,易拭掉,不遗出血创面。炎症侵及扁桃体实质,淋巴滤泡亦可化脓感染,可见在扁桃体腺窝间的粘膜下有黄白色化脓灶。感染化脓之滤泡可向扁桃体表面穿破,在扁桃体表面形成溃疡。感染之滤泡亦可相互融合,形成扁桃体脓肿,少数病例可在颈、胸部出现猩红热性皮疹,但绝无皮屑脱落现象。两侧下颌角淋巴结肿大,压痛,可出现蛋白尿,白细胞总数在一万以上,有核左移。其并发症局部常见的有颈淋巴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咽旁脓肿、咽后脓肿、中耳炎、喉炎等,全身合并症常见的有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急性肾炎、败血症等。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风热相搏,结于咽喉,气血瘀滞而成,当以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为治,可选用下列食疗方。

●鱼腥草粥:鱼腥草30克(鲜者加倍),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鱼腥草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或将鲜鱼腥草择洗干净,切细,待粥熟时调入粥中,纳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服用3~5天。

药理研究表明,鱼腥草煎剂对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故可有效治疗扁桃体炎。

●金银花粥:金银花15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金银花择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剂,连续服用3~5天。

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为作用较强的广谱抗菌中药,对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有抗炎解热作用,能提高机体防御机能,故对扁桃体炎有效。

●牛蒡子粥:牛蒡子15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将牛蒡子择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剂,连续服用3~5天。

药理研究表明,牛蒡子水煎液对肺炎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多种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故中医临床常用于扁桃体炎的治疗。

秋日驱蛔正当时

蛔虫病是人类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我国科研人员在马王堆出土汉墓古尸中,就查出过蛔虫卵。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约有55%-75%的人受过蛔虫感染,儿童感染率最高。调查显示,城市小学生中蛔虫感染率为45%,农村小学生则高达70%~80%,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蛔虫是怎样侵入人体的呢?原来,雌蛔虫体内含有大量的虫卵,每条约含2000万个以上,通过粪便每天排出20万个。调查发现,农村粪坑中93.6%含有蛔虫卵、房屋及街道土层中48%含有蛔虫卵,平均每10克土里可找到3-7个虫卵,当人们吃了被虫卵污染的水,或用被虫卵污染的手抓取食物,虫卵便经消化道侵入人体,尤其是小孩常玩泥土,满地滚爬,更易招致虫卵污染。

蛔虫有钻孔的特性,当它受到不(如当使用打虫药、温度或其它因素影响)时,便会到处乱钻乱窜。若钻入胆道或胆囊,便会发生“胆道蛔虫病”,此时患儿腹部剧烈绞痛,满床翻滚,严重呕吐、不能进食;如钻入阑尾,便会发生“蛔虫性阑尾炎”,此时病人右下腹疼痛、发热,若治疗不及时,则有可能引起阑尾穿孔,导致“腹膜炎”,病人会出现严重腹痛、腹肌紧张、呕吐、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时还可危及生命;或钻入肝脏,就会发生“肝脓肿”,病人高热、黄染、肝脏肿大难以治愈;或通过膈肌钻入肺脏,就会发生“肺脓疡”,此时病人高热、胸痛、咯腥臭脓痰或咯血。蛔虫太多还会交结成团,堵塞肠管而发生小儿外科常见急症“蛔虫性肠梗阻”,此时病儿腹痛、呕吐、便闭、腹胀、或不及时治疗,可因蛔虫团对肠壁血循环阻断而发生缺血性肠坏死,或继发腹膜炎而危及生命。对于昏迷患儿,有时可因蛔虫从喉部钻入气管,堵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

蛔虫还可损害儿童智力。英国和牙买加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蛔虫可严重影响儿童的听觉、短期记忆、长期记忆、速读和回忆能力,而一旦将蛔虫驱逐掉,上述功能便可逐渐恢复,九星期后,包括长期记忆在内的相关的其它功能都可恢复到正常孩子的水平。相比之下,只接受安慰和强化训练,但仍然满腹蛔虫的儿童,则没有什么改善。

预防蛔虫感染,重在把好病从口入关,坚持饭前、便后洗手,不要吃被蛔虫卵污染的食物、瓜果、蔬菜等,消灭苍蝇、蚊子。已感染蛔虫者,何时驱蛔最适宜?一般认为,秋季是驱蛔的最佳时机,因为夏季是蛔虫感染的高峰季节,而虫卵进入人体后并不马上发育为蛔虫,而是要经过2~3个月的发育、旅行,最后定居于小肠,发育为蛔虫成虫,所以说,秋日驱蛔正当时。

目前,市售的驱蛔虫药种类繁多,疗效各异,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家长在给孩子服用驱虫药时,应掌握好剂量,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以免出现副作用。

小儿肛门痒须将蛲虫防

有的小儿,夜间经常哭闹,睡不着觉,仔细检查,可以发现小儿肛门部位有许多“小白线虫”,这就是蛲虫病,从而引起小儿肛门瘙痒、睡眠不安、食欲不振、消瘦,常伴腹痛、腹泻、恶心或呕吐等。蛲虫病是小儿常见肠道寄生虫病,极易反复感染,危害小儿身心健康,观察发现,采用中药灌肠防治有很好的疗效。

取百部30克,苦楝树皮10克,川椒6克。若腹痛明显,加乌梅、木香、元胡各8克;恶心、呕吐加半夏、藿香各8克。每日1剂,浓煎取汁30~50毫升(1~3岁取汁30毫升,4~6岁取汁40毫升,6岁以上取汁50毫升)于夜间睡前直肠滴入,5日为1疗程,连续1-2个疗程,可使小儿肛周瘙痒、腹痛消失,食欲增进,睡眠安稳。

蛲虫成虫常定居于大肠,夜间爬出至肛周、会阴皮肤皱褶处产卵。本病经口传播,小儿饮食不知自洁,极易造成自身重复感染,病程迁延,影响小儿身心健康。中药直肠滴入药液进入部位较深,加之百部、川楝杀虫利肠,川椒杀虫止痛,可直接杀灭蛲虫,辅以对症治疗之品,提高疗效,克服了小儿口服喂药困难及肛周涂药作用局限等缺点,易为患儿及家长接受。中药直肠滴入无副作用,远期疗效较好,是防治小儿蛲虫病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小儿秋冬季腹泻的中医简易治疗

小儿秋冬季腹泻,简称小儿秋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小儿肠道传染病,多见于秋季,且多发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

小儿秋泻起病急,发病快,常并发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病1~3天后出现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带少量粘液,每天十至数十次,无脓血、无腥臭味,严重时可引起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从而危及生命。若能及时对症治疗,一般一周后即可痊愈。

小儿秋泻传染性很强,应加强预防。秋季气候变化快,要注意小儿腹部保暖,防止着凉,小儿发病后要及时隔离治疗,患儿粪便及被患儿污染的器具等物品要严格消毒。患儿饮食宜清淡而易消化,多吃一些稀粥或米汤,多吃稀粥能有效地减少大便次数,促进大便成形,并能缓解因脱水而引起的一系列中毒症状。还要让小儿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以及蛋类、鱼类和深绿色蔬菜等,这些食物不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而且发病后食用还有助于病情的好转。

治疗此病,中医疗效较好,其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胃肠血液循环和新生细胞的成熟,抑制轮状病毒的生长,调整胃肠功能,达到止泻目的。现介绍几则简易外治方,供选用。

1.云南白药1克,75%酒精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再用麝香虎骨膏固定,每日1换,连续3天。

2.苦参、苍术各适量,研为细末,湿重于热者按1∶3配伍,热重于湿者按3∶1配伍。每次取药粉适量,醋调为稀糊状,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晚1次,次晨除去,连续3天。

3.取无花果叶5片,放入锅中,加水1500ml,煎开后倒入脚盆中,先熏双足心涌泉穴,待药液温度适可时再足浴,每日2~3次,连续3天。

4.取山栀子(鲜者尤佳)适量,捣如泥,加食盐少许混合均匀,外贴于手心劳宫穴上,包扎固定,每隔12小时换药1次,一般2~3次即可。

对于轻症患儿,通过上述几法综合治疗,多能控制病情,若病情严重,或出现脱水酸中毒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

推荐访问: 常见病 秋季 幼儿
本文标题:秋季幼儿常见病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407/41209.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秋季幼儿常见病》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