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三江平原草甸土水田土壤酶活性的演变特征

发布时间:2022-04-10 08:10:22 | 浏览次数:

zoޛ)j香۲vi)Jv^xvvNu﮵m5m׾4ivz^]v_vNtNH/[…r׫brJ|+'p}z{Sʗu܅])jxjxI zx)Jnfu4aڡZi襢x#
rmRxzVǭS([r.nvƭz +gv,)b&&Z|y֬ʆyZaz)ݢޟ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供试土壤采自三江平原黑龙江省东部水稻主产区黑龙江省曙光农场(SG),其位于红兴隆管理局西部、桦南县境内;处于松花江下游完达山余脉延续地带,海拔108~204 m,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7 ℃,有效积温2 400~2 500 ℃,全年平均降雨量535.1 mm,无霜期125~135 d,平均日照时数2 313.7 h。采样地土壤类型为草甸土;具体概况见表1。

1.2 样品采集

土壤采集时间为2015年10月10日—11月10日水稻收获后,每个采样点随机选取同一土壤类型、水田垦殖年限为0~40年样地5块,样地面积一般在1 000 m2以上,在每一块样地中选取3个代表性的位置(即3次重复),挖掘出1 m土壤剖面,确定耕层、犁底层厚度,按土壤耕层(TL)、犁底层(PL)和心土层上部20 cm(SL)采集剖面样品,取各土层鲜样低温保存,用于土壤生物学性质分析。同时以同样方式采集邻近旱田土壤(视为栽培水稻零年的稻田)作为对照

1.3 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

1.3.1

样品处理。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土样,并记录土壤深度、经纬度、海拔、天气、土壤类型、黑土层厚度、土壤水分状况、土壤颜色、地势、亚铁反应以确保土壤发生层和土壤亚类的一致性。土壤样品装无菌袋带回实验室后风干、粉碎,过1 mm筛后保存样品。

1.3.2

分析方法。土壤脲酶活性采用靛酚蓝比色法测定;土壤磷酸酶活性采用改进的苯磷酸二钠法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转化酶活性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7]。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均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草甸土水田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由图1可知,草甸土随垦殖年限增加脲酶活性呈降低趋势;从垦殖年限看,草甸土在垦殖为水田第10年时脲酶活性均显著降低;从土层看其脲酶活性为耕层大于犁底层;在耕层,草甸土脲酶活性随垦殖年限增加显著降低;在犁底层,草甸土在种稻20年后显著下降;在心土层,草甸土脲酶活性随垦殖年限增加呈持续递减趋势。

2.2 草甸土水田对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由图2可知,草甸土随垦殖年限增加磷酸酶活性存在差异;从垦殖年限看,垦殖为水田第10年时,草甸土耕层磷酸酶活性明显降低;从土层看,在耕层,草甸土均随垦殖年限增加呈降低趋势;在犁底层,草甸土随垦殖年限增加规律性不显著;在心土层,其变化规律基本保持稳定。

2.3 草甸土水田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由图3可知,草甸土随垦殖年限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存在差异;从垦殖年限看,与旱田相比,草甸土在垦殖10年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升高;从土层看,犁底层与耕层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并在20年时达到最高值;在心土层,草甸土随垦殖年限增加均呈降低趋势。

2.4 草甸土水田对转化酶活性的影响

由图4可知,草甸土随垦殖年限增加转化酶活性存在差异;从垦殖年限看,与旱田相比,草甸土在垦殖10年后,各层转化酶活性显著升高;从土层看,在耕层,草甸土随垦殖年限增加呈降低趋势,在犁底層,草甸土耕层转化酶活性变化与犁底层变化趋势相反;在心土层,草甸土基本保持稳定。

3 讨论

该研究结果表明,草甸土土壤脲酶活性随垦殖年限增加变化趋势不一致,草甸土犁底层脲酶活性在垦殖10年时表现增加趋势,这可能与土壤本质属性有关。草甸土发育于冲积母质,成土母质主要有岩石风化的残积物和坡积物,是受地下水或潜水影响的半水成土壤[8-9],在旱田开垦为水田后,随垦殖年限增加,长期或季节性积水,土壤氮素累积,脲酶活性增加。

从磷酸酶活性变化趋势看,草甸土呈降低趋势,这说明该试验所选择地点草甸土养分受磷酸酶活性影响大,种植水稻后提高了土壤有机磷的供应状况;在种稻第10年时,草甸土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这说明水田垦殖年限增加降低了磷酸酶的生物活性,不利于有机磷的分解矿化作用;草甸土犁底层在垦殖第10年时,磷酸酶活性呈降低趋势,主要是因为草甸土有机质在犁底层的含量降低,土壤微生物及其活性均较低,因此,土壤磷酸酶活性和数量也均较低,这与于群英[10]研究结果一致。

从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趋势看,草甸土在垦殖为水田第10年时耕层和犁底层土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增加趋势,心土层则反之,这主要是由于随垦殖年限增加,过氧化氢酶可提高土壤的解毒作用,促使耕层和犁底层微生物活跃,数量增多,土壤含水量提高,加之地表聚集着大量枯枝落叶,积累了较多腐殖质,有充分的营养源,水热条件和通气状况良好,使微生物生长旺盛,代谢活跃,有利于土壤呼吸和微生物活动,而在心土层,土壤体积质量变大,孔隙度变小,限制微生物正常活动;且有机质含量也随土层加深而下降,土壤通气状况不良,微生物数量减少,限制了土壤生物的代谢产酶能力,从而使耕层和犁底层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心土层,这与刘淑慧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

从转化酶活性变化趋势看,草甸土在耕层变化特征趋势尤其显著。随垦殖年限增加,草甸土开垦为水田后相较于旱田转化酶活性有显著降低趋势,原因有可能是草甸土本身黑土层较厚,腐殖质含量高,开垦为水田后,水热条件和通气状况改变,腐殖质含量和微生物呼吸强度降低,作为有机物分解的转化酶,其活性必然随之降低[12]。草甸土犁底层转化酶活性在垦殖第10年时均呈增加趋势之后逐渐降低,主要是由于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营养状况逐步得到改善,转化酶活性随垦殖年限增加而提高,但由于试验区在开垦为水田前,自然植被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因此在垦殖初期转化酶活性较高,随年限增长逐渐降低[13]。总之,水田在垦殖过程中,不仅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还受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研究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他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正确了解土壤与水田的规律。

4 结论

草甸土在垦殖为水田后,随垦殖年限增加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草甸土在各土层随垦殖年限增加脲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草甸土磷酸酶活性在各土层随垦殖年限增加均呈上升趋势;草甸土种稻后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耕层呈显著增加趋势;草甸土转化酶活性在耕层显著降低。总体而言,随垦殖年限增加,草甸土开垦为水田后,对土壤酶活性有显著影响,不同土壤影响速率不同。

参考文献

[1] 黑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黑龙江统计年鉴[M].北京:中國统计出版社,2016.

[2] 龚子同,张甘霖,陈志诚.土壤发生与系统分类[M].北京:科学出版,2007.

[3] YAO X H,MIN H,L-Z H,et al.Influence of acetamiprid on soil enzymatic activities and respir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soil biology,2006,42:120-126.

[4] 王巍巍,魏春雁,张之鑫,等.不同种稻年限盐碱地水田表层土壤酶活性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关系[J].东北农业科学,2016,41(4):43-48.

[5] 王巍巍.不同种稻年限苏打盐碱地水田土壤酶活性变化及其与养分含量关系[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6.

[6] 肖永兰,袁正平,张杨珠,等.不同耕作制对水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湖南农学院学报,1991,17(S1):260-266.

[7] 关松荫.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8] 王东升,张婷,晁宇.离子强度和离子类型对土霉素在草甸土中被吸附的影响[J].生态环境学报,2014,23(5):870-875.

[9] 黑龙江省土地管理局,黑龙江省土壤普查办公室.黑龙江土壤[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10] 于群英.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15(4):5-8.

[11] 刘淑慧,康跃虎,万书勤,等.松嫩平原盐碱草地主要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研究[J].土壤,2012,44(4):601-605.

[12] 赵仁竹,汤洁,梁爽,等.吉林西部盐碱田土壤蔗糖酶活性和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关系[J].生态环境学报,2015,24(2):244-249.

[13] 窦超银,康跃虎,莫家玉,等.地下水浅埋区重度盐碱地滴灌不同种植年限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2010,42(5):807-814.

推荐访问: 草甸 水田 土壤 活性 演变
本文标题:三江平原草甸土水田土壤酶活性的演变特征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410/42070.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三江平原草甸土水田土壤酶活性的演变特征》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