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辨析高中教学中常见的几种贫血病

发布时间:2022-04-30 17:05:02 | 浏览次数:

摘要:贫血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导致贫血的病因复杂多样,因此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贫血病,这些贫血病可能有着相似的临床症状,因而容易混淆。本文重在辨析几种常见的贫血病。

关键词:贫血;溶血;病因;症状;治疗

引言

在教学和生活中,贫血这个词并不陌生,贫血患者也比较常见。贫血指血液中红细胞总量降低至正常值以下,从而降低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通常以血红蛋白(Hb)含量作为反映贫血程度的最佳指标。一般认为在沿海和平原地区,成年男性的Hb<120g/L、成年女性的Hb<105g/L,可以诊断为贫血。

由于导致贫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贫血病。本文重在辨析四种较为常见贫血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蚕豆病。

一、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1.名称由来

从形态上看,正常人的红细胞是中央微凹的圆饼状,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弯曲的镰刀状,故得名。

2.病因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基因突变的结果。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其中珠蛋白由4条多肽链构成: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患者细胞内基因中控制合成β链第6个谷氨酸的一个碱基对被替换,导致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进而导致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这种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时,分子构型正常,但当脱氧时血红蛋白分子聚合成螺旋形的长链,于是出现了镰刀状红细胞。

3.症状

患者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临床上的主要特征有:

3.1贫血:头晕,乏力,易疲劳。

3.2脾脏肿大

3.3血管栓塞

3.4血红蛋白尿

4.预防和治疗

4.1预防:首先要做好宣传普及,避免隐性基因携带者之间的联姻;做好产前诊断,必要时应终止妊娠。

4.2治疗: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遗传病,治疗难度极大。目前唯一批准用于治疗镰状细胞疾病的药物是hydroxyurea(羟基脲),该药物只能用来缓解症状,并不能治愈该疾病。

比较有效的疗法只有骨髓移植,但这一疗法不仅风险高,而且手术十分困难,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

最近研究者们发现一种新的基因疗法,能够有效治疗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虽然这一疗法仅仅在一名法国青少年身上成功实现,但这一手术释放了一个非常积极的早期信号,或许能够推广给数百万名患有该种疾病的患者。科学家们通过病毒转染的方式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基因转入这名患者的骨髓细胞中并将其回输到患者体内。经过15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健康水平得到了大幅上升,已经可以不依赖药物治疗。虽然现在就说得到了治愈还为时尚早,但作为前期的探索性治疗,这一病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根据医生们的报道,这名患者体内的红细胞已经半数恢复正常,在三个月之内都没有接受血液回输的治疗。当然,这一疗法离最终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对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治疗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进步了。相关结果发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上[1]。

二、缺铁性贫血

1.名称由来

铁是合成血红素的必需元素,前面提到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缺铁就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造成贫血[2]。因此这种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

2.病因

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最为多见的贫血类型,也称为营养性贫血。其病因在他的名称里交代得很清楚——缺铁,而缺铁的具体原因主要有四种:

2.1铁丢失过多。如经血过多、消化道出血、反复献血等。

2.2铁摄入过少。饮食中铁的摄入量持续不足,如长期挑食、饮食不合理等。

2.3铁吸收过少。即铁吸收不良,如一些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切除者等,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2.4铁需求增加。由于生理需要量增多,如孕妇、婴幼儿、儿童生长发育期等。

3.症状

3.1贫血,头晕、乏力、脸色苍白,易疲劳等。

3.2酶铁缺乏症状,即体内铁的缺乏影响含铁组织酶的功能,常见有口角炎、萎缩性胃炎、皮肤干燥、指甲变脆等。

4.预防与治疗

4.1预防:重点放在婴幼儿、青少年和妇女的營养保健。对婴幼儿,应及早食用富含铁的食品,如蛋类、肝、菠菜等;对青少年,应纠正偏食、挑食,定期查、治寄生虫感染;对孕妇、哺乳期妇女可补充铁剂;对月经期妇女应防治月经过多。另外,做好肿瘤性疾病和慢性出血性疾病的人群防治。

4.2治疗:婴幼儿、青少年和妊娠妇女营养不足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应改善饮食;经血多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应看妇科调理月经;寄生虫感染应驱虫治疗。同时可辅以补铁治疗,首选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或右旋糖酐铁。若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胃肠道正常解剖部位发生改变而影响铁的吸收,可用铁剂肌肉注射。

三、地中海贫血

1.名称由来

最早发现的病人主要是意大利、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土耳其和叙利亚等地中海地区的各民族,故被称为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于1925年首先被发现(实际为β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又称为海洋性贫血或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2.病因

地中海贫血主要有两类:α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

2.1 α地中海贫血:患者从双亲中继承了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缺陷的α珠蛋白基因,导致α珠蛋白链部分或完全缺失,而与之相匹配的β珠蛋白链(成年期)和γ珠蛋白链(婴儿期)过剩在红细胞内发生可溶性沉积,进而导致溶血的遗传性贫血。

α珠蛋白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α基因,分别表示为α1和α2,那么正常人的α珠蛋白基因型为αα/αα,以保证α珠蛋白链的足够合成。而α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型为:-α/αα、--/αα、-α/-α、--/-α、--/--,随着α珠蛋白基因缺失数目越多,病情也就越严重。

2.2 β地中海贫血:由于11号染色体上的β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变所致的β珠蛋白链合成不足,而与之相匹配的α珠蛋白链过剩在红细胞内沉积,造成不同程度溶血的遗传性贫血。β地中海贫血是地中海贫血中最主要和最经典的类型。

β珠蛋白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β基因,正常人的β珠蛋白基因型为β/β。若β链可部分合成表示为β+,完全不能合成表示为β0,则β地中海贫血患者基因型为:β/β+、β/β0、β+/β+、β+/β0、β0/β0,病情按从前往后愈加严重。

3.症状

3.1 α地中海贫血:根据染色体上α基因缺失数目,对应于不同的类型和临床症状。

3.1.1静止型:缺乏一个α基因(-α/αα),基本正常,临床无症状。

3.1.2轻型:缺乏两个α基因(--/αα、-α/-α),临床症状较轻,血红蛋白轻度降低,红细胞寿命缩短。

3.1.3 HbH病:中重型,缺乏三个α基因(--/-α),HbA(α链和β链结合组成)合成明显受抑,约50%病例于20岁后发生贫血、黄疸和脾肿大,部分患者病情极其严重。

3.1.4 Hb Bart病:又称Hb Bart胎儿水肿型,是最严重的α地中海贫血。缺乏四个α基因(--/--),胎儿严重缺氧,多于妊娠28~

38周时死亡或死于产后几小时[3]。

3.2 β地中海贫血:根据β基因的缺乏程度,对应于不同的类型和症状。

3.2.1静止型:β/β+,无症状。

3.2.2轻型:β/β0,轻度贫血,脾不大或轻微肿大。

3.2.3中间型:β+/β+和β+/β0,慢性溶血性贫血,黄疸较明显。

3.2.4重型:即Cooly贫血,β0/β0,贫血严重,脾肿大,黄疸明显,发育迟缓,身体矮小,骨骼变形,呈现典型的“地中海贫血外貌”。

4.预防和治疗

4.1预防:做好婚前体检,尽量避免地中海贫血患者之间的联姻;产前诊断、基因诊断,防止纯合子患儿的出生。

4.2治疗:地中海贫血主要以预防为主,轻型无症状可不用治疗, 中间型可采用输血和除铁来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若不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就只能依靠输血、长期使用除铁剂维持生命,即便如此,长期输血,铁也会越来越多地沉积在肝、脾等器官内,进而引起这些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患者死亡。造血肝细胞移植也存在相当大的危险性。目前地中海贫血没有好的根治办法。

四、蚕豆病

1.名称由来

20世纪50年代初,意大利南部地区最先报道食用蚕豆(Fava bean)引发急性溶血性贫血,取名Favism。1952年,我国杜德顺教授首次报道病例,并将Favism译为蚕豆病。

2.病因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红细胞酶缺乏症,而蚕豆病是G-6-PD缺乏症的一种表型,只有G-6-PD缺乏症患者食用蚕豆后才会发生急性溶血。

蚕豆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G-6-P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不完全显性遗传。男性患者及女性纯合子均发病,G-6-PD缺乏显著,而女性杂合子发病与否取决于G-6-PD缺乏的细胞数量在细胞群中所占的比例,故为不完全显性。

G-6-PD是红细胞糖代谢磷酸己糖途径的一种重要酶类,其主要功能是生成抗氧化物质的NADPH,后者为维持谷胱甘肽还原状态所必需,即还愿型谷胱甘肽(GSH)。由于G-6-PD缺乏,NADP不能转变成NADPH,后者不足则会使体内两个重要的抗氧化损伤的物质GSH和过氧化氢酶不足,使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膜均易发生氧化性损伤。而蚕豆尤其是新鲜蚕豆中含有大量氧化性物质:蚕豆嘧啶葡糖苷、蚕豆嘧啶核苷及異脲咪等,这些物质使红细胞发生氧化性损伤,红细胞膜通透性增高,发生溶血[4]。

3.症状

蚕豆病平时无明显症状,食用蚕豆后:

3.1早期症状:头晕,发热,呕吐,腹痛等。

3.2血管内溶血:贫血,黄疸,酱油色尿。

3.3重型:神志不清,抽搐、休克,急性肾衰竭。

4.预防和治疗

4.1预防: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确定是否为G-6-PD缺乏症患者;蚕豆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及其制品,也不能使用某些可以引起溶血的药物。

4.2治疗:蚕豆病是遗传性溶血性贫血,预防为主,尚无法治愈。对于患者,通常采用输血和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加以治疗。

参考文献

[1]DAVID NIELD:《Scientists Reverse Sickle Cell Disease For The First Time Using

Gene Therapy》,澳洲科技新闻网,http:///

[2]王玢,左明雪:《人体及动物生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0页。

[3]卢兴国:《贫血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版,第311页。

[4]张志泉,金润铭:《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蚕豆病的诊疗现状》,2012年第1期。

推荐访问: 贫血病 辨析 几种 常见 高中
本文标题:辨析高中教学中常见的几种贫血病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430/50576.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辨析高中教学中常见的几种贫血病》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