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加强高校基础研究,促进学科交叉发展

发布时间:2022-05-06 12:20:02 | 浏览次数:

摘要:科学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提出了很多新的科学问题,需要通过学科交叉的研究才能解决。高校作为我国主要的科研基地,不仅要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继续加强基础研究的发展建设,还要组建优秀的科研团队发展交叉学科。基础研究作为学科交叉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可以为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科研环境,并最终实现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的共同发展。培养基础型和交叉学科研究人才,满足社会的多方面需求。

关键词:高校;基础研究;学科交叉

中图分类号:G30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高新技术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而高科技的发展源于创新性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作为科技发展的先导、源泉和后盾,已成为培养和造就科技人才的摇篮,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和重视,被视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今世界科学、经济、市场相互交融的时代里,科学研究出现了从高度分化走向交叉综合的发展趋势。经济、环境、资源以及和平安全等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给人类提出了一系列的单一学科所不能解决的复杂课题。这些课题的研究要求科研人员必须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学科之间必须相互交叉、融合和渗透。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要在深入强化基础研究的同时,整合校内资源,推动学科间的交叉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1 加强高校基础研究,组织科研团队建设

在国家“十五”计划中,据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初步测算,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累计达到16 844亿元,其中,国家财政科技拨款累计达到4 846亿元,是“九五”期间的2.6倍。国家财政对自然科学基金的投入,从1986年的8 000万元起步,增长到2007年的42.98亿元,21年间增长了约54倍。支持力度的大幅度增长体现了国家在发展战略上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国家“十一五”规划,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的科学发展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问题,其关键就在于基础研究。无论是“973”、“863”,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十一五”期间的总体发展目标都是: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推动学科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所以,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基础科学和新兴前沿学科的发展和建设。

(1)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加强高校基础研究。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科技发展和作为创新源头的基础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要求把培养科技人才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主要的科学研究基地,而高校教师和学者更是我国科学技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承担着国家大量的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性研究任务。所以,重视和加强高校基础研究,为高等院校构建有利于创新的科研环境,对于激励创新火花、促进人才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我国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营造良好的基础研究环境和氛围,成为推动基础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十五”期间,我校加大了对基础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条件的投入。为营造良好的基础研究环境,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①建立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图书资料和数据信息的条件建设,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加快科学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②加强各科学领域和研究中心的平台建设。我校共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中心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中心3个。通过组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整合校内资源、组织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并得到国家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和分析测试条件。③改革科技评价体系,向基础研究倾斜,增强高校教师对基础研究的思想意识。④为激励和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专门划拨经费,设立“校青年科学培育基金”和“特聘教授启动基金”,分别对刚刚毕业人校工作的青年教师和从国内外引进的优秀学者给予资助,进一步培养科技骨干和后备人才。“十一五”期间,我校将继续加强资源条件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从而实现我校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组建优秀的基础研究团队。

基础研究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人才是科技创新体系的主体。基础研究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而组建优秀的科研团队将进一步促进基础研究的发展。当今社会的竞争无处不在,就高校的发展而言,引进人才要竞争,申报项目要竞争,而且竞争的气氛日益激烈。无论是申报国家级,还是省部级的科研项目,不仅需要整合校内优势力量,更需要高校之间以及与科研院所间的强强联手。但是,科研团队的组建也要有方向,要瞄准科学前沿问题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重大的科研项目研发培养团队。组建实力强大的优秀科研团队,开展国家重点、重大项目的科学研究,通过项目研究,团队中每个成员在深化基础理论、强化创新性思维、提高新技术研发能力、多学科交叉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并成为培育青年科技人才的平台和基地。

我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田禾教授一直从事应用化学的基础研究,近几年来,他结合应用化学和新材料技术的科学前沿问题研究,组建了“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事分子开关、分子机器的研究,承担着国家和上海市的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他带领的团队培养出很多优秀的青年学者。我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于遵宏教授带领的学术团队,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结合能源与化工两个领域的研究,承担了国家“973”、“863”和国家科技攻关等重大项目,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其中王辅臣教授为“973”首席科学家。2006年度教育部批准成立“煤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而且由王辅臣教授领衔的“大型煤气化及煤基合成反应器应用基础研究”于同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为了进一步做好学科建设,增强科研团队实力,学校还继续从国内外引进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的学术团队。为了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学校给他们的各种待遇都要高于普通教授,但对他们的科研业绩考核要求也高于普通教授,这样的激励政策将使学校未来的发展有质的飞跃。

2 完善基础研究,加强交叉学科建设

交叉学科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学科基础上,由不同学科领域、部门和分支学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彼此融合而形成的一类学科,有跨越单一学科的独立科学理论体系,是个性与共性、理论与方法、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是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宽阔的交叉地带出现的新生学科群落。面对全新的社会需求,顺应时代潮流,适应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经济文化发展和交叉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应加强基础

研究,充分整合资源,促进学科交叉快速发展。

(1)基础研究为学科交叉发展奠定基础。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我国高校学科专业划分过细,传统惰性依然存在,致使学科间相互隔绝,师生们固守于自己狭隘的学术领地,缺乏广阔的视野和拓展的活力,使得一些学科不断趋于萎缩,更难以实现学科交叉发展,以至于我国在交叉学科和新兴前沿学科发展缓慢,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但是,如果某些学科的基础研究没有达到一定水平,学科之间的交叉很难形成共鸣,还是无法解决更深层次的科学问题。所以,加强各学科基础研究的发展建设,广泛开展知识领域的拓展,将为学科的交叉发展提供基础和平台。

近年来,随着我校的不断发展,组建的多个基础研究团队已经初具规模,各学科的平台建设和基地建设日趋完善,也有了较为成熟的科研技术水平。随着我国重化工业生产过程日趋大型化、集中化和连续化,对生产过程的优质、高产、低消耗、环境保护,以及技术经济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当今能源紧张、自然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生产过程的最优化运行,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是现代重化工业亟待解决的“过程系统工程”问题,迫切需要通过“集成创新和整体优化”提高我国石油加工和化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更好地发挥优势学科力量,学校集成化学工程、系统工程、过程控制、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管理科学等学科领域的知识与技术,于2006年6月组建了“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工业生产过程中系统模拟、系统综合、系统优化、系统控制、系统运营、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以及生产过程的技术经济管理方法等内容,其核心功能是应用信息化技术,智能化的组织、计划、协调、控制和管理生产过程,通过“集成创新,整体优化”,在总体上使工业生产过程在技术与经济上达到最优化运行。从而解决我国在重化工业中的瓶颈问题,打破国际技术垄断,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基础研究的成熟,不仅为多学科的交叉发展奠定基础,还将解决现代工业生产中的综合技术问题。

(2)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的共同发展。

高校交叉学科组织的构建和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理念。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指出:“多学科交叉融合是优势学科的发展点,新兴学科的生长点,重大创新的突破点,也是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所以,交叉学科的建设势必推进基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学科交叉发展的结果使我们进入了很多新的研究方向和领域,使我们看问题的角度更广阔,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全面,从而获得的研究结果也更具有创新性。但是,学科的交叉还应该进一步发展,应尝试多学科、大跨度的学科交叉。如我校商学院周炜星教授,他原来从事化学工艺研究,但在出国进修期间,从事经济物理学和复杂系统理论相关的研究。复杂性科学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这一研究领域在国内还属萌芽状态。回国后,他发挥所学,结合学校的学科特色,在化工、应用数学、金融等多个学科之间开展相关研究,在金融物理领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他的科研成果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也推动了我校一些学科基础研究的多方面发展。这样一个交叉学科人才成长的实例,启发我们,今后的人才培养不能只走单一学科的老路,要培养一些具有多学科知识体系的人才。

目前,国内研究生的培养,单亲和近亲繁殖是普遍现象,这势必造成学科发展单一、知识体系萎缩。而当今社会的发展正是需要具有交叉学科知识体系的人才,所以,对于人才培养,应该改变以往模式。研究生的导师不一定要指定专人,可以由一个科研团队的导师共同负责指导和培养,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指导和意见,有利于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同时也避免了基础研究中学科的单一性。

随着社会发展和对高新技术的不断需求,大部分高校已经对学科的交叉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但是不能盲目追赶社会形势,要在抓好基础研究、基础建设的情况下,开展学科间的交叉发展,并为交叉学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研究机制。

推荐访问: 交叉 学科 高校 基础 研究
本文标题:加强高校基础研究,促进学科交叉发展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06/52984.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加强高校基础研究,促进学科交叉发展》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