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通腑醒神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06 19:55:02 | 浏览次数:

zoޛ)j馝vѨky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通腑醒神汤口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疗程21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醒神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缺损神经功能康复,提高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通腑醒神汤; 缺血性脑卒中; 中医

中图分类号 R27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5-0018-02

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常见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显著提高,它与恶性肿瘤、心脏病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三大疾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中居第二位,仅次于恶性肿瘤。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为120/10万~180/10万,死亡率为60/10万~120/10万,致残率高达75%,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1]。为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回归社会的能力,有效降低发病率、致死率及致残率,笔者所在医院通过采用以中医中药通腑醒神汤为主的治疗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和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均经CT或MRI检查证实,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2~76岁,平均(52.0±3.2)岁;病程6 h~2 d,平均(1.3±0.5) d,急性脑梗死39例,一过性脑缺血21例;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19例,冠心病17例,高血脂26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40~79岁,平均(51.0±2.9)岁;病程5 h~3 d,平均(1.2±0.4)d,急性脑梗死37例,一过性脑缺血23例;合并高血压19例,糖尿病22例,冠心病6例,高血脂2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2],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标准(试行)》[3]。病情分级及CT分型标准参照《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建议草案)》[4]。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且发病后48 h内住院治疗者;(2)安静状态发病,无明显头痛呕吐,无严重意识障碍,均为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或一过性脑缺血性患者,均经CT或MRI证实;(3)病情I~Ⅲ级及一般情况较好的Ⅳ级患者;(4)年龄70岁以内。

1.4 排除标准

(1)急性脑梗死在入院后24 h内死亡或入院后24 h内病情急剧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增加达40分以上;(2)梗死面积大于一侧大脑半球1/2或病情V级及部分Ⅳ级合并脑疝形成者;(3)有进展性脑梗死或一般情况差且伴有多种严重疾病者;(4)伴心房颤动或严重心功能不全者,伴上消化道出血者及其他影响肢体运动功能的并发症者。

1.5 方法

1.5.1 对照组 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给予吸氧、改善脑部血流、脑细胞保护剂、抗血小板聚集、降颅内压、抗高血压、降糖、降脂等西医传统治疗以及维持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

1.5.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中药通腑醒神、清热涤痰、熄风通络,方用通腑醒神汤治疗,组方:郁金10 g,菖蒲15 g,虎杖10 g,天竺黄10 g,远志15 g,贝母10 g,大黄20 g(后下),姜竹茹10 g,麝香6 g,水煎200 ml,每日一剂,分两次服,每次100 ml。两组疗程均为21 d。

1.6 观察指标

全部病例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用药后的毒副作用。

1.7 疗效评价标准

西医标准按照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进行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疗效[3]。基本治愈:疗程结束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8%;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中医疗效评定标准依据《中风病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5]。总有效=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

1.8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神经功能评价

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血液流变学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毒副反应

两组患者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均未见出血现象,未发现有肝肾功能损害及血糖改变及毒副反应。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多以本虚标实为主,病因病机系由痰郁互结而中焦壅滞,升降失常,进而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故发病从阳化,邪热风火,充斥三焦,而致痰浊化痰,腑气不通,风阳之邪,窜扰经络发为本病,或肝肾阴虚,阴虚阳亢,瘀血风痰阻于脑脉,窒塞经络,神机不利,蒙蔽清窍,发为中风。临床证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晕目眩,咳痰或痰多,舌质黯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眩滑。治则当以通腑醒神、清热涤痰、熄风通络为大法,方用通腑醒神汤服之,切合病机,酌情加减,收效显著。

通腑醒神汤方中菖蒲、姜竹茹、天竺黄、贝母清热化痰,散结利大肠,使痰热下行;大黄、虎杖苦寒峻下,荡涤肠胃积滞;远志、麝香开窍醒神;通方配伍得当,一方面可使腑气通畅,气血得以敷布,通痹达络开窍醒神,促使半身不遂好转;另一方面可使阻于胃肠之痰热积滞难以降除,浊邪不得上扰心神,克服气血逆乱,防止内闭;同时急下存阴,以防阴动于内,阳脱于外,致发抽搐、戴阳等变证。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具有抗脑缺血,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卒中指数,减轻脑水肿,降低缺血脑组织Ca2+含量,抑制血栓形成,增加脑血管血流量,扩张心脑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菖蒲具有中枢镇静作用及降血脂、利气通络的作用;远志对神经细胞凋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虎杖主要成分白蒺藜醇具有调节脂代谢、抑制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心血管缺血性损伤、抗炎等作用;大黄能清除细胞去氧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提高机体抗过量活性氧攻击的能力,促进脑组织代谢能力,减轻脑组织的损伤,促进机体康复,激活和恢复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血栓形成及降低血小板的粘附;天竺黄对缺血缺氧时的能量代谢有明显改善作用,并通过抑制体内亢进的血小板功能,影响血栓形成,有化痰功能。

本研究表明,采用中药通腑醒神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组不仅在临床疗效上优于对照组,而且安全,无不良反应发生,促进患者康复,且可明显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有助于致残后的恢复而改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提高患者回归社会的能力,且安全可行,有极其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显示了中医中药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上的特色和独特优势,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有效治疗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晓红,王晓妹,崔晓萍,等.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饮食现状及调查[J].福州总医院学报,2011,18(3):123.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6):37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4]黄如训,郭玉璞.脑卒中的分型分期治疗[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1):49-50.

[5]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86,1(20):56-59.

(收稿日期:2013-04-12) (编辑:韩珊珊)

推荐访问: 缺血性 临床研究 脑卒中 治疗 通腑醒神汤
本文标题:通腑醒神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06/53253.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通腑醒神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