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追忆舟曲

发布时间:2022-05-11 16:10:03 | 浏览次数:

因为丈夫是舟曲人的缘故,我曾经两次跟他去舟曲玩耍,当初路途的紧张刺激、舟曲人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和美丽的山城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8•8”泥石流灾害后,我从丈夫回家拍摄的照片上看到舟曲县城曾经的美丽已经荡然无存,不由得心生痛楚之情,想用手中的笔写下一个外地人心中无法抹去的舟曲县城,藉以缅怀逝者,宽慰生者。

六月的金城还没有盛夏的酷热,正是非常怡人的季节,我和丈夫乘车从金城出发一路向南行进,在宕昌县打尖时却感觉到非常炎热,在往舟曲的路上更是热浪袭人,我的心情顿时烦躁起来,丈夫安慰我说等过了两河口的大桥,到了舟曲地界就会马上凉快下来。车辆沿着蜿蜒的212国道绕来绕去,远远看见一座大桥,等车停稳后一看,桥头赫然写着“两河口大桥”几个大字,此处是流经宕昌的小岷江和流经舟曲的白龙江交汇之处,故名两河口。汽车驶过大桥后,果然一下子凉爽了,我急忙问丈夫其中原因,才知道此处已是青藏高原东缘,地势陡高,海拔上升,群山环抱,呈封闭状态,加之森林茂密,汹涌澎湃的白龙江在此处回旋,形成了区域小气候,所以凉爽下来。即使如此,舟曲仍然是甘南藏族自治洲七县一市中气候最为温润之地,有“小江南”的美誉。

汽车驶过亚洲闻名的泥石流地段“泄流坡”时,白龙江对面一座坐落在山头的巨大村寨引起我的注意,房屋全部是黄土筑成,参差有序,十分壮观。丈夫介绍说这是南峪村,明朝驻军于此防范诸番,建筑有古羌遗风,保留着很浓厚的军事建筑色彩。我还没有从南峪寨的恢弘建筑中回过神来,汽车已经在“泄流坡”上爬行了,左边是百米悬崖,白龙江在狭窄的河道中咆哮,整个江水都呈现出白色的水花;右边是泥石流爆发时堆积的连绵起伏的巨大土堆,靠近公路的土堆上栽满了树木,这是当地人为了稳固泥沙而栽种的。20世纪90年代,这里的泥石流堵塞了河道,形成了巨大的堰塞湖,河水一直漫延到舟曲县城城郊,外界和舟曲县城的人员来往和物资转运都得依靠汽艇,形势非常危急。最后在甘肃省武警官兵的持续爆破下才疏通了河道,解除了危情。正说着,司机的一番话让我的心脏差点从嗓子眼跳了出来:“前面路窄,左边的人起来都靠到右面去。”一车舟曲人轻松地起身靠到了右面的座位上,车的重心顿时偏到了右面,汽车就这样左轮悬空在路面上一弹一弹地行进着。从小在平原上生活的我哪里见过这阵势,看着车窗外的群山、悬崖和江河,听着丈夫的讲述,心里既紧张又刺激,不由得浑身发抖,牢牢抓住丈夫的手,生怕自己掉出车去。过了大约二十分钟,司机才又让大家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我半天才缓过神来,看着人们稀松平常的表情,才明白原来他们早就习惯了这种行车方式,才有了“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感觉。接下来的路就平坦多了,汽车行驶了一个小时终于到了舟曲县城。当时我并不知道,这座小城带给我的惊喜才刚刚开始。

舟曲县城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山城,处在万山环抱之中,地势北高南低,由发源于北面的三眼泉水和峪里的山水冲刷而成,这些水源被认为是从舟曲神祗“婆婆神”的发祥地翠峰山流出来的,县城因为泉水资源丰富,有“百泉之城”的美誉。因气候温润,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县城又被贴上了“藏香江南、泉城舟曲”的名片。清朝人所作《舟曲八景》对县城中的标志性景观进行了高度概括:“舟曲城形一只船,露骨积雪六月天。南山笔架文明象,瀑布飞流半空悬。三眼涌泉千古迹,七星古柏四时鲜。城头虎迹人罕见,驼铃钟声盈耳园。”白龙江从县城穿城而过,舟曲城区形如江中泊船,被历代文人誉为船城。为安定龙江的水泊船,可锁江畔卧龙。西固城原为双城门,按照船城船环而建造的,筑此门有牵定船的寓意。百泉之水,穿城而过,流穿两通石水门,一旦发洪水,可减弱洪水冲力。

舟曲的泉水闻名遐迩,当地流传着泉水赞歌:三眼龙泉一星泉,股股泉水供城关。任家棋盘二星泉,汩汩泉水出水鲜。园里龙山三星泉,泯泯泉水水更香。西关莲花四星泉,洵洵凉水四时涌。南门长流五星泉,泔泔泉水流城环。南街薛家六星泉,泉水暗涌房中走。东街桥边七星泉,潺潺泉水入龙江。七星泉水落固城,七泉神水养活人。城有七星神泉水,舟曲才有百泉根。妇女吃了七泉水,貌容生长赛天仙。男儿吃了清泉水,身强力壮真好汉。舟曲人将泉城归为婆婆神的功劳,主管水源成为婆婆神的神职。舟曲流传着“嫁水娘”的神话,婆婆神是众泉之母,有一百个女儿,她们化作泉水滋养着舟曲大地,这样一来,舟曲就有一百眼泉水,是要出皇帝的。有一天,宕昌县的神仙来向婆婆神提亲,说宕昌城严重缺水,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请婆婆神将一个女儿嫁给他的儿子,婆婆神就把最小的女儿水娘嫁到了宕昌,用甘甜的泉水哺育众生。但是水娘想家,不安心呆在宕昌城里,每年都要回娘家,她一回来,老百姓就没有水吃,婆婆神经常教导她:“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让她安心待在婆家,但是水娘根本听不进去,有一年她又要回娘家,婆婆神很生气,当她从宕昌走到化马的时候,就用铁棒把她钉在了那里,从此她就住在了与舟曲相连的化马地方,一抬头就能看到娘家。由于出嫁了一眼泉水,走了灵气,舟曲也就出不了皇帝了。

丈夫带我过南门,上北街,径直走到了北门,穿过城门洞,就是一条羊肠小道,小弟拿着两个背篓等在那里,他们两兄弟把行李放到背篓中,一人背一个很轻松地走着,我看着丈夫背背篓的样子咋都看不惯,他解释说因为舟曲是山城,交通不便,所以很多东西都要靠背篓才能背到家中。好不容易到了位于二郎山下的财政局家属院,进入房屋,特别凉爽,丈夫说因为背靠大山,所以凉气很重。吃过舟曲人专门用于解暑的酸菜面,顿时气定神闲,看了一会儿电视,一股倦意袭来,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大早,丈夫带我去吃舟曲美食。我们到了南门,看见很多人围着几张桌子蹲在那里,我急忙走近一看顿时泄气了,原来是豆腐!丈夫说尝尝再做评价,丈夫和卖豆腐的大伯打过招呼,对我说大伯姓杨,是老邻居。大伯亲热地问:“回来了?”丈夫应了一声,大伯问:“这是媳妇?”丈夫又应了一声,大伯上下打量了我一番,说:“今天我请客,你好好吃。”操起勺子打了两碗,浇上红红的辣椒油,撒上葱花,端到我手里,我一看好像是豆腐脑一样颤颤悠悠,勉强吃了一口,却是入口即化,沁人心脾,非常好吃,遂连吃两碗,心满意足。丈夫介绍说舟曲豆腐是在县城生产的,在甘南州都很出名,它与其他地方的豆腐不同之处在于用天然硝水点制而成,没有石膏和卤水的怪味,百煮不烂,一大早卖的嫩豆腐名叫“热豆腐”,人们将其作为早点。等过了9点才开始出售老豆腐,是城里人下乡时必买来馈送朋友的佳品。

在街上漫步,看到很多穿着不同服饰的人,尤其以妇女居多,丈夫说这些人是藏族,舟曲藏族的服饰分为上河式、拱铁坝式、博峪式、山前式4种,所以看着异彩纷呈,格外新奇。我走走看看,一路上应接不暇,感觉就像走在民俗村中一般。走到菜市场,映入眼帘的是一地的背篓,买卖双方都背着背篓,谈好价钱后,货物就从卖家的背篓转移到了买家的背篓中,这才明白背篓对山城人的重要性。藏族人出售各种各样的山野菜,除了蕨菜我一样都不认识,卖菜的藏族大姐说这全部是从山林中采摘而来的,干的是用开水汆过的,湿的是才摘来的,山上人半夜两点就要开始采摘,再背到城里就到了中午时分,刚赶上午市出售,下午采购一点生活必需品就回家了。这些藏族姑娘的皮肤都很白皙,而且长相姣好,身材窈窕,与以前见到的藏族在肤色上有很大差异,大姐说舟曲气候宜人,泉水养人,姑娘的皮肤号称甘南州最好的。告别大姐,跟着丈夫走到县医院附近的面皮店,排队的人很多,等了半晌才吃了一碗面皮,果然香辣无比,丈夫说从小上学时,课间都要跑到这里吃一碗,这是舟曲的又一大名吃。

舟曲县城不大,人也不多,见面好像都认识,不断有年轻人过来和丈夫搭话,约好一起玩耍,这使我对费孝通笔下的“熟人社会”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半个小时转完县城,兜了一个圈子回到家里,当局长的詹叔叔听说我来了,下乡时特意拿回两个羊腿招待我,吃了个不亦乐乎。下午有人叫卖野菜,原来是两个藏族妇女背着野菜叫卖,丈夫拿了两件旧上衣,两条旧裤子交给她们,把野菜倒到自家的背篓里。这种交易形式让我非常惊讶,她们竟然不要钱,要用衣服交换,这是传说中原始的物物交易啊。等她们走了,丈夫解释说野菜卖不了多少钱,用这些钱买衣服根本不够,换衣服反而划算些。这是农家妇女的智慧,已经沿袭了半个多世纪。

第三天一早,有人敲门,一会儿丈夫回来叫我起床,说朋友来请我了,我一看表才7点半啊,洗漱干净后看见有几个人在客厅坐着,丈夫介绍说这都是最好的朋友。都说藏族人热情好客,这次我算是见识了。一个绰号叫马鸡蛋的青年说去农家乐,嘉措说去赛尔布风景区,最后协商由远及近,先去赛尔布。包了两个面包车,采购了一车吃食,我们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一路向西行进,在沙川加油站加了油继续前行,走到憨班桥,司机才发现加了油没盖盖子,把盖子落到加油站了,众人不愿去取,说耽误时间,于是用抹布塞住油桶口子继续上山,我心里嘀咕这样也行啊!爬了3个小时的山路,海拔直线上升,森林越来越密,天气变得阴霾,雾气缭绕,经过3个比较大的藏寨,到了一块开阔的草坡里,嘉措说这就是赛尔布风景区,放眼望去,三面是针叶松,前面是很大一片起伏的草坡,满眼翠绿,老林呈现出墨绿色,新树林则是浅绿色,和草地交织在一起,好似一幅错落有致的油画,最前面是沟壑,能看到远处的群山,视野非常开阔,密林中传出不知名的小鸟的叫声,悦耳悠远,真是一个玩耍的好地方。

风景区的小店是两口子经营的,小两口就住在斜搭的窝棚中,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用柴油机发电,条件比较艰苦。杀了土鸡给我们炖上,我们生起篝火,在羊皮和牛皮上席地而坐,等待美食。都说藏族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真是名不虚传。嘉措先唱了一曲当地民歌《美丽的赛尔布》,我感觉很优美,大家却说唱的不好,让“歌唱家”卓兰唱,嘉措悻悻地坐下了,卓兰用藏语唱了一曲《敬酒歌》,边唱边给我敬酒,众人一旁起哄,我被迫喝了三龙碗青稞酒,入口像凉开水一样,没有一点辛辣,还有股粮食的清香,于是就着各种零食,大口喝起来。接着大家拉着我围着篝火跳锅庄,我被他们装扮成藏族人的样子,把上衣裹到腰间,扎上五彩的腰带,头上缠着黑布头巾,3米长的黑布在霞霞的手中三挽两挽就成了一个有模有样的头巾,大家边跳边唱,并不时发出“哦呵呵”的长啸,惊飞树林中的鸟儿。

山上的天气变化莫测,一会儿就下起了小雨,我看大家毫不在意,就也豪放了一次,跟着跳舞唱歌,藏族人的音域特别宽厚,我的声音实在太小,pk不过他们。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大家都饿了,店家端上土鸡炖土豆,香气袭人,嘉措说这是真正的土鸡,你看它的脚就知道了。我一看这鸡的爪子是骨瘦如柴,嘉措说这是长期在野外刨食造成的,我回想起城市里的土鸡都长着硕大的脚,才知道土鸡和土鸡的区别原来这么大。嘉措说土鸡几乎没有肉,所以只能炖汤喝,让我尝尝,我喝了一口,这可谓我这辈子喝过的最香的鸡汤了!土豆竟然也那么好吃,和着藏族人特制的死面鸡蛋煎饼,就着凉拌的蕨菜、乌兰头、五爪儿等山野菜,味道真是好极了。酒足饭饱后,风停雨住,太阳从云层中露出笑颜,嘉措说要带我们去山林中逛逛,我也想见识一下雨后的山林,就叫嚷着要去,大家一行十余人向山林走去,因为地表有一层厚厚的针叶松针,雨后的山林没有想象中湿滑,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水潭,特别清幽,我问嘉措里面有鱼吗?嘉措说这里海拔太高,鱼无法生存。水潭边长着各种各样不知名的树木,嘉措说再往上走海拔太高就没有山林了,只有“茉香树”才能生长。我们一路攀爬,走出山林,果然林木稀少,只长着一些歪歪扭扭的小松树,最高不超过2米,它的枝条非常奇怪,一丛一丛的,就像一个扫帚。这就是藏族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茉香树”,将这些枝条砍下晒干后就是“茉香”,是煨桑的主要原料,我们每人折了两个枝条,嘉措说再不能往上走了,上面就是寸草不生的光坡。我们转回到草坡中,又喝了几壶青稞酒,下午时分肚子有点空了,嘉措说到山腰处姐姐家吃面,我们两车醉酒汉就一路高歌着下山了,他们拿出一叠叠方块纸,上面印着各种神像,嘉措说这是敬山神的“隆达”,教我向车窗外撒去,男人们口中都念着六字真言,伴随着“嗷嗷”的长吟,气氛变得庄重严肃。来到了嘉措姐姐家,这是一座典型的藏式建筑,遵循“外不见木,内不见土”的建筑规制,整个客厅内部都被厚厚的柏木包裹,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柏香味,充当了天然的驱虫剂,虽然门窗大开,却连一个苍蝇蚊子都没有,真是非常环保。我一进门就不由自主地倒在了大炕上,等嘉措姐姐端上酸菜荞面后才挣扎着起来吃了一碗,才算缓过来,青稞酒的后劲真是太大了。事后才知道我进门就睡在客厅的大炕上犯了藏族人的禁忌,因为是远客,嘉措姐姐并没有说什么。

从山上下来看到很多人在街上竖立丈八高的椽子,原来一年一度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香巴拉旅游艺术节要在舟曲举办,县上决定把每年正月才搭建的楹联灯会移到六月来,给县城增添喜庆的气氛。城中各村各队的社员们都忙着在完成各自的搭建任务呢。休息了一天,马鸡蛋说要去农家乐,又约了七八个朋友一同前往,坐稳后第一道菜竟然是煮熟的洋芋和玉米,可谓是真正的农家乐。其他的菜都是我闻所未闻的各种山野菜,有叶子里开一朵花的叶里开花、腌制成金黄色的苦根儿、形如鹿角的鹿角棒、状如白薯的面布袋、名贵的狼肚菌、颜色乌黑的野蘑菇等。于是大吃一顿,格外新鲜可口。

饭后丈夫说要带我去看看舟曲现存的泉眼,我们先来到东街,这里有两个泉眼,从一块巨石下向外汩汩流出,妇女们忙着淘米洗菜洗衣服,非常拥挤,无法近前。我们又转到了南门薛家店,泉水从房屋下涌出,水流湍急,用手捧起一把,太过冰凉。转到西街莲花池,这是一眼全封闭的泉水,泉眼被一个凉亭覆盖,泉水从一个铁管中喷出,往下依次建有打水池、淘菜池、洗衣池、淘拖把池等四个池子,最后流入白龙江,这种设置使泉水得到充分的利用。我将嘴凑近管子喝了一口,甘甜爽口,沁人心肺。这些泉水养育着舟曲百姓,舟曲以前还有很多泉眼,因为过度砍伐森林和人们的污染而消失了。现在自来水也是从峪里的山泉中直接接来的,虽然白龙江近在咫尺,但是舟曲县城居民世代吃泉水生活,对江水反而疏远了。

傍晚和丈夫在家属院门口乘凉时经常见到有人背着塑料桶从沟中走出,丈夫说这就是制作豆腐的人家专门背硝水的,往往守候一天才能收集一桶,颇为辛苦。忍不住缠着丈夫去看,向硝水沟内走了半个小时到了沟尽头,整个山坡都被白白的土硝所覆盖,在地势低洼之处形成了大大小小十来个水潭,有黄色的硝水从山间流出,汇集成一个水潭,人们就将水潭中的硝水舀到桶中背回家点制豆腐。看来舟曲豆腐的原料真可谓是纯天然无污染的了。

一日,几个朋友约我一同攀登舟曲著名景点翠峰山,我欣然答应。来舟曲前看《辞海》和《甘肃省志》,两书对翠峰山都有记载,并称之为“陇上名山”,就想去领略一下她的雄奇壮丽。由于山上食宿不便,卓兰在下乡前就跟庙官杨春福老人约好招待我们,我们按照乡俗给老人买了两瓶白酒作为见面礼。为了免去太阳暴晒之苦,第二天7点我们就出发了,因为我没有登过这么高的山,丈夫找了一辆车绕过二郎山和黄土山,把我们径直送到翠峰山下,这样就减少了一半的路程。我抬头向上望去,一座高大的石头山矗立在面前,根本没有大路,仅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向上延伸着,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男人们在一旁议论,说这点路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就可到达。于是开始爬山,丈夫和几个男人背着各种吃食,我们女人则空手一路向上爬着,大约爬了半个多小时我已经体力不支,坐在地上起不来了,大家就停下来等我,这样走走停停,过了两个小时,直到10点才远远看见翠峰山山头。一路上不断碰到上山砍柴的村民背着柴火、大豆苗等快步下山而去,速度惊人。海平认识一个小伙子,讨得一根柴棍交到我的手中,让我当拐杖,我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拉着丈夫的手,在他的牵引下奋勇向前。大约又爬了将近两个小时,拐过一个急弯,终于到达翠峰山的山头,抬头望去,悬崖边,道路旁,四处长满几人合抱的参天松树,西北面竟然是非常平缓的田地,大约有数十个足球场那么大。再向北望去,是一片黑压压的原始森林,连绵两个山头,亚平介绍说这叫黑林,是县城周围唯一一片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里面还有野猪、狼、豺、蛇等动物,有危险,不能去。翠峰山头上依山而建着十多个庙宇,我们找到庙官杨春福老人时,他正在给我们杀鸡,见面寒暄几句,递上白酒,他让我们先去转庙,一会儿回来吃鸡肉。我们放下东西,向山顶走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神庙,庙中端坐着山神、土地二位尊神,上面写着一副对联:山中产虎豹,土中生黄金。墙壁上画着被铁链拴住的豺狼虎豹等猛兽,模样凶恶异常。第二座庙宇是韦陀庙,尊神端坐老虎身上,大殿左右书写一副对联:金砖有眼照世界,铁鞭无私镇乾坤。四周墙壁上画着四大护法天王,色彩艳丽,栩栩如生。其他庙宇则供奉着叫不上名字的诸神。寺庙回廊上布满历代文人墨客书写的各种登山游记,铁笔钢钩、遒劲有力,几乎全部都是草书,大多不认识,邑人李白成用行书抄录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此时读起来别有一番味道。邑人奂俊昌撰写的诗词《翠峰山》甚是精妙:山,雅名翠峰一景观,云飘渺,霓裳咏众仙;山,翠柏高耸松挺然,月斜映,鸟瞰古城垣;山,古刹几多游人还,气峥嵘,逐次永相传。邑人洪国疆撰写的《游翠峰》读起来颇感轻快:背靠青山势若龙,面对古城展新容;楼阁亭台似仙境,遥望瀑布幽谷中;人民自有回天力,装点荒山乐无穷;绿荫深处飞笑语,南北田园柿子红;翠峰古刹树文风,妙手牵来金彩虹;三更诸神打灯来,东西白塔梦中摇。早就听说舟曲人文风之盛,在甘南无出其右者,看来此言不虚。山顶大雄宝殿上供奉着儒释道三教始祖,左偏殿为翠峰山婆婆神像,右偏殿为观音、普贤、文殊三大菩萨,体现着舟曲的多元宗教格局。院子中有分别立于乾隆三十年、乾隆四十三年、乾隆五十年的石碑三座,很多字迹模糊不清,立于1998年的一座石碑则说明了翠峰山寺院的来历:翠云寺亦名天寿寺,位于县城北翠峰山,此地群山环抱,群峰巍峨,苍松参天,风景幽美,早在元代,邑人集资备材,开径拓地,建观音殿于峰顶,历经明宣德嘉靖清乾隆光绪诸朝扩建重修,金碧辉煌,香烟缭绕,逐成为邑人游览膜拜之圣地。元代以降已有700多年了,看来翠云寺历史的确颇为悠久。出了寺院前门是一照壁,右拐竟然是万丈悬崖,左边则有一小路通往山尖小亭,上面悬挂一口大钟,我们合力敲击,钟声悠扬,丈夫说上翠峰山都要敲击此钟,全城都能听见,家人听到钟声就知道孩子们已经到达顶峰,大放宽心了,故有平安钟之称。在小亭中向南极目望去,整个县城尽收眼底,恰似一艘两头上翘的小舟,才明白舟曲被称为船城并不是妄言。目光回收,二郎山、黄土山和盐土山显得特别渺小,凉风迎面吹来,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快感。小亭北面向下望去则是一条深邃的大沟,名叫峪里,沟中长满树木,有很大一股涧水流出,这便是舟曲县城众人食用的自来水水源。转回到杨春福老人处,喝着鸡汤,风卷残云般吃完从山下带来的各种吃食,与老人合影留念,感觉他不过60岁,细问才知道他已76高龄,每天上山一趟,仅仅需要大半个小时,不禁佩服他硬朗的身体和惊人的脚力,难道真是他看护庙宇有功,神灵格外护佑吗?在他的房中看到一条硕大的蛇皮,是他巡山时捡来的,这又为我们提供了谈资,大家谈论了一番蛇皮的价值和效用。吃饱喝足,一行人伴随夕阳缓缓向山下走去。

过了一周,舟曲街道上的松棚沿着主要街道搭建而成了,在顶上洒满了松枝,整个舟曲县城的街道都被绿色的松枝所覆盖,县城中弥漫着清香的松香味。社员们又制作了各种形制的灯笼,有方灯、长条灯、圆灯、宫灯、转灯等,在方灯和长条灯上蒙上红纸,上面写上灯对,一个方灯、两个长条灯构成一副灯对。一到晚上,华灯初上,整个县城都被装点得五彩缤纷,大街小巷是连环相扣的灯市走廊。顶部覆盖着郁郁松枝,不见天日,街道两旁排排灯联望不到头,匾额对,书画灯,新灯点缀其间。走廊两旁家家铺面摆放着各式新颖别致的彩灯,大人小孩手提各种灯笼,行走其间,实是“九街灯联别活树,万幅书联绽桃花”。对联多是自撰,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书法风格多样,异彩纷呈。人们在灯对上抒发着对伟大祖国和美丽家乡的热爱之情,赏诗吟对,非常惬意,真可谓是四街两巷闹灯会,半间松棚半间架,一重明月一盏灯;对对灯对三万滚,对联句句诗意浓。好对联层出不穷,读起来朗朗上口,一副对联曰:灯悬万户成灯市,月照千家似月宫。横批是:不二扬州;一副对联曰:翠峰山上白云流,白龙江畔绿野秀。横批是:古国新春;有一副对联曰:春雨多情洒大地,爆竹知音绽心花。横批是:辉耀泉城;另外一副对联曰:松棚街上仔细看,灯联对对浓意深。横批是:嘉宾云集;还有一副对联曰:一字千金好对联,显示舟曲有文源。横批是:九色甘南。更有一些古人留下来的诗句:祥云绕翠峰子夜明灯朝拜礼,慈恩满山城诞辰香火祝年永。翠峰气香香是圣母施芳露,龙江水甜甜乃慈娘迎甘霖。是人们对婆婆神的赞颂之词。今人的一首诗句更是显示出舟曲人对家乡的眷恋:西望瑶池今何在,东岭华夏正腾飞,九十九泉水连水,二里半城人爱人。

在舟曲住了半月,我深深地爱上了这块土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宜人的气候、醇香的青稞酒、天然的美食、热情好客的藏汉友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有的朋友在泥石流中不幸罹难,但是他们的音容笑貌却深深印在我的记忆深处,终生无法抹去。愿他们在天堂安息,希望舟曲的明天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琦

推荐访问: 舟曲 追忆
本文标题:追忆舟曲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11/55209.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追忆舟曲》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