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传统文化知识积累的途径

发布时间:2022-05-11 16:10:03 | 浏览次数:

目前,部分中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不够重视。种种现象表明,现在的中学生缺乏传统文化知识的熏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中学生缺乏传统文化知识,主要是因为传统文化(文言文除外)在教材中占的分量很少,一般不作为考试的内容。传统文化是文明的积淀,是人类文化的精髓,是文化的基石,它是现代文化的“根”,了解并积累一定量的传统文化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学习并积累传统文化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如古诗词、歇后语、谚语、语言故事、神话传说、文言文、对联等,这些内容都是学生比较喜爱的。进入初中以后,古诗文学习的难度加大了,歇后语、谚语、对联穿插在教材中。仅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上的内容,就能让他们具备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是不现实的,更谈不上要他们认识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笔者有计划地让学生进行阶段性学习和训练,每一阶段的训练内容要在测试中体现出来,直到大部分同学掌握为止,然后再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一、古诗文的积累

我们的教科书每册都安排10首左右的古诗词、4~7篇文言文,三年共学习50余首古诗词、40篇左右的文言文。随着教材中古诗词的数量增加,古诗词赏析类的试题也逐年增多,古诗文的积累也就更有意义了。古诗词积累的关键就是要会“用”。

1 课前用。课前的几分钟说话活动,可以很好地带领学生进入学习语文的情境。可根据季节的变化,让学生背诵有关春、夏、秋、冬的诗句,或者背诵带“花、雪、月、水……”的诗句;背诵与所学古诗文的作者有关的诗文。课前说话的时间利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 课堂用。笔者非常注重在课堂上创设运用语言的情境,指导训练学生引用名句。每上完一篇古诗文,可圈定或让学生自己划出喜欢的句子,让学生想想在什么情境中可以运用。如果答问题时能用古诗句,则大加赞赏,告诉他们这就是学习积累的效果,是无比珍贵的。

3 课后用。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提醒学生要恰当引用古诗文名句,让古诗文名句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使文章厚实而优雅,添加文化含量。也可建议学生化用古诗文的语言,把相关的词句巧妙地融化到自己的语言中去,又赋予其新的内涵,表现出新的境界。例如,在写作《感谢您(大自然)的恩赐》的文章时,有同学就用上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笔者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构思作文时,有一部分学生就用了古诗句拟小标题,让人耳目一新。

二、对联、歇后语、谚语、俗语的积累

对联是中国的特产,它对仗工巧、音调和谐,以独特的形式、丰富的内涵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它把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中的丰富内容,加以锤炼、浓缩、概括,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每一副对联,都是一束思维的火花。多积累对联,有利于丰富知识、训练思维。谚语、俗语和歇后语是流行于民间、群众口头上广泛使用的较为定型的语句。这些语句通俗性强、形象生动、内容广泛、言简意赅、富于哲理、脍炙人口,具有启迪智慧、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的作用。

七年级上册的诵读欣赏中有六副对联的欣赏,生活中对联也随处可见,但要了解它们的精妙之处,还是需要建立在大量积累的基础之上。这一阶段的训练教师可布置学生摘抄至少十副以上的对联,十句以上的谚语或俗语或歇后语;每节语文课的课前说话,可让一个同学上讲台讲解一副对联、一句谚语或俗语,谈谈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学把内容抄在积累本上;测试题设计中,出两三题这样的题型。实践证明,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他们提供的信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饶有趣味,有苏轼的神智体诗《长亭书》、各种回环诗、石刻对联等,学习效果比老师预想的还要好。

三、家乡文化的积累

家乡文化的积累既可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的热情。笔者就曾布置学生以“桂林文化”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让学生自行设计栏目。学生设计的栏目丰富多样,有“历史人物”、“饮食文化”、“民间习俗”、“各县风采”等。最后,再把优秀作品展示出来,让更多的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桂林传统文化知识,效果非常好。

每逢佳节,可以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说说这个节日在各地的习俗,增加见识,寻找一些民间文化的“根”;可以让学生回忆古诗文中关于这个节日的经典语句,让学生欣赏歌曲、写随笔,用不同的形式来度过传统佳节。例如:中秋节前后,笔者利用晚自习的时间,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为学生介绍了中秋节的来历、别名、历代诗人有关“月”的千古绝唱,让学生欣赏了歌曲《明月几时有》,谈了自己往年如何度过中秋节,此举培养了学生关注传统节日的意识。

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创造了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越来越浓,宣扬传统文化的氛围越来越烈,相信学生在对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有所了解的同时,将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提倡中学生积累传统文化知识,能达到既传授知识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教学目的。

责编 雷 靖

推荐访问: 传统文化 途径 积累 知识
上一篇:追忆舟曲
下一篇:年少除夕
本文标题:传统文化知识积累的途径
链接地址:http://www.yzmjgc.com/youxiufanwen/2022/0511/55210.html

版权声明:
1.赢正文档网的资料来自互联网以及用户的投稿,用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免费阅览。
2.《传统文化知识积累的途径》一文的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转载或引用时请保留版权信息。
3.如果本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会及时删除。

版权所有:赢正文档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赢正文档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赢正文档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9088565号